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生“逼迫”我成长

李 迪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培养出无数个优秀学生,我却更相信,一个优秀教师也是由众多质朴的、古怪的、娇憨的、灵秀的,甚至桀骜不驯的学生培养的。

曲折、困惑——无意的逼迫

2005年8月,我开始写班级日记。当时的我没有想过那些文字有朝一日能出版,我只是真实地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学生打架、丢钱、逼班长退位、被外班男生追求、整顿班风……这些文字发到一些教育论坛上,许多老师从头看到尾,不时感叹;说他们看我的日记,在和我一起欢喜一起忧;说这与其是班级成长日记,不如说它是反映班主任酸甜苦辣的随笔;说这些文字完全可以拍成电视连续剧……在这里,我不是编剧、不是导演,只是演员。对于一些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我永远也想象不到他们下一刻会给我出一个什么样的难题。我这一路走得跌跌撞撞,最终却能化险为夷,这便是值得读者借鉴之处,这便引起了出版社的兴趣,他们主动和我联系,要免费为我出版所有日记。

所以,2008年1月,《李迪文集》一共四本,同时公开出版。现在再想,倘若我没有这些性格各异的学生做导演,我的教育生活怎会如此精彩纷呈?又怎会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

但是,我的收获似乎还不止这些。

在班级日记《我班有女初长成》里,有一个八面玲珑的学生菁菁,关于她一个人的成长日记,我就写下了五万字。我从不怀疑菁菁对老师感情的真挚深厚,她却惯于瞒天过海、投机取巧。有一个时期,她的言论在班里占主导地位,远远超过了我的影响。困惑中,我到网上寻师。内蒙的郭景瑞老师、北京的王晓春老师等,都曾经为我出谋划策。在浙江蒋玉燕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并用契约法成功帮助了菁菁成长。

那一次,我体会到了心理学的奥妙,开始系统地学习,并运用于教学,最终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这是后话。

在菁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我趁着暑假翻阅关于她的日记,并在每一篇日记后为自己的处理方法做点评:这个事件我处理得好不好?若是不好,根源在哪里?若是成功,为什么?倘若事情再来一遍,我会怎么做……两个月后,菁菁和班里另外三个“问题学生”的成长和反思整理好了,我将电子书稿交给出版社。一个小时后编辑老师就打来电话,说这些记录和反思很有价值,出版社愿意免费出版并付稿酬……

所以,我曾不止一次感叹,自己是被“问题学生”逼迫着成长起来的,是他们那与众不同的行为、观念,让我的班级故事一波三折,让我产生困惑,进一步逼着我去学习、总结,我的思索因此而日益深刻。

平等、善意——关心无极限

时间是在2006年秋。地点是我们学校操场。

校园里热火朝天召开着运动会,我们班成绩斐然,我和同学们一样欢呼雀跃,一次次前呼后拥迎接着自己班获得名次的运动员凯旋。我于激动中偶一转身,见体育委员小蓓用眼色向我示意自己有话对我说。

我随小蓓稍离人群,她开门见山:“老师,下一个比赛项目结束时,您别只迎接我们班得了名次的同学,那跑到最后的运动员也很努力,也很辛苦啊……”

我惊叹,懊恼,转而感动,对小蓓连连道谢……

运动会的每项比赛,每个班级都可以报两名运动员。我和同学们总是对自己班获得了较好名次的同学嘘寒问暖,却忽略了比赛成绩落后的同学。

我怎么可以犯这样的错误呢?

于是,下一场比赛,在迎接过获得名次的同学后,我就耐心等在终点线旁,等那跑了最后一名的运动员过来,我扶着她散步、放松……再一转身,远远地看见小蓓偷偷朝我竖了一下大拇指……那一瞬间,我恍然如梦,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老师,还是学生——小蓓在无条件关心着我,鼓励着我,她是真心希望我和同学感情深厚,而不仅仅是她自己尽心尽职。有了这样的班干,我的工作怎么可能不顺利?

我是一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我教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后,他们要买舞蹈裤、舞蹈鞋、手绢、扇子、画板、素描纸等。同学们总是一起交钱,再由班干去统一批发。去年深秋某日早读前,我走进教室,只听班干转红在讲台上说:“这段时间我们每个人交了多少多少钱,买了什么什么,花费多少,还剩余多少。有的同学可能疑惑,不知道钱是怎么花的。你们可以随时到生活委员那里去查一下账……”

听着转红的话,我蓦然想起以前我带班,班长辛苦为同学们批发学习用具,学生却怀疑班长贪污,最后闹了很大的矛盾。莫非,现在这个班的学生也在怀疑班干“贪污”?我焦急起来,说:“班干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为大家批发学习用具,真的很辛苦,你们可不要误会他们贪污啊!我们不能让班干在操心、劳累、流汗后,还受委屈……”我这里还打算长篇大论,转红却将头转向我,很认真地反驳:“老师,您说得不对。同学们交了钱,就应该知道钱都花到了什么地方。若是他们交过钱后,对钱的去向不闻不问,那才是糊涂,那才是对不起他们的父母呢……”

那一瞬间,我感慨万千:我的学生心胸如此坦荡!而我,都想了些什么啊!在这一件事情上,究竟谁更有资格做老师?我若能时刻像转红一样明白做某些事是自己的责任,要开开心心去做;同学们说的某些话可以理解,要耐心细致去解释,生活便会少许多幽怨、委屈,多几分美满和谐。很多时候,我们的幽怨、委屈,是自己强加到自己身上的。

所以,每次接新班,我都会在适当时机对学生说:老师仅仅是年龄比同学们大若干岁,我平时做事肯定有思虑不周详的地方,你们若觉得我哪里做得不妥当,一定要真诚、善意、婉转(老师也要面子哦)地提醒我。老师在这里先谢谢你们。记住,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班级茁壮成长,都是为了同学们学习生活快乐……

学生听此话,会很认真地点头,并时时关注班级事务和老师的做法。我便如同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常常收到各样小纸条或手机短信。比如有的小纸条上写着:“老师,今天小蕊哭了,她可能有心事,您抽空和她谈谈吧!”或者,“老师,今天是赵伟的生日,我们约好了中午都在餐厅买面条(学校不允许学生过生日请客,同学们便自己买自己的面条),然后一起到三楼吃。您也来吧!”赵伟是孤儿,难得同学们有这份心,我自然是要去的;有时候我会收到这样的手机短信:“老师现在有空吗?来寝室一趟……”不必问为什么,一定是寝室里闹矛盾了,或者有人在寝室抽烟了。我此时的出现恰到好处,能有效阻止矛盾,或批评违纪同学。

这便是我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的原因——每一届学生都在培养我、帮助我带班。

我曾亲眼见有的班干提醒一些新教师:老师,我们今天中午该开班干会了。老师,某某今天迟到,您应该批评他;老师,下周我们班升旗,现在该找国旗下演讲的主题了……也许是班干的提议太多了,也许是班干的语气不够谦虚,年轻的班主任一脸不开心:“我是老师,我知道应该怎么带班,你以后不要看着别的老师曾经怎么做,就来提醒我……”

我在一旁听着,不免叹息:班干是真诚、善意的,老师怎可如此回绝?只怕这个班干以后不会再如此热心班级事务了。这可让学生如何去培养老师呢?很多老师喜欢当班主任,是因为他们深深体会到了被学生关怀的幸福。能让教师感觉到痛苦的,向来都不是忙碌、付出,而是空虚、无聊,以及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误会。

我一向认为,爱一个人,爱一个班级,并不是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班级身上得到的越多,爱得才越深,而是因为你为这个人、为这个班级付出越多,爱得才越深。当学生愿意培养自己的老师成为优秀教师时,他们会格外关注老师、关注班级,这样的付出、关注,会让学生更加爱老师、爱班级。对于老师一时的失误,他(她)会悄悄提醒,却不会背地贬低。老师在教育生活中收获了工作的幸福,会越发关心学生、热爱教育。

良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优秀的班主任,就是这样被学生培养出来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 WCK2Xnv4bQc++wH7xtaf6BVSIxJ5HBA3pacsIhk6Ey9xtczCAFqB0sB2uUdfq9v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