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创新中享受教育的成长快乐

宁 杰

清闲不等于快乐

1993年毕业后,我服从分配到一所偏僻的乡村分校任教,虽然那里生活苦,但我无怨无悔。可是,渐渐地我发现,事实非我所愿:那所学校竟是个“被领导遗忘的角落”,外出学习或听课,不关我们的事;讲公开课或教学能手的评选,没有我们的参选名额;甚至那一年我应该晋级,他们竟然把我给忘掉了。于是,“浑天聊日”是工作的常态,追求上进似乎是个另类。很快,参加工作时的满腔抱负灰飞烟灭,刚毕业时的教育激情偃旗息鼓,我渐渐融入了那个大集体,过起了逍遥自在的日子。一眨眼,八年过去了。

2001年,教育的春风突然刮到了分校,吹到了我,我跟着领导到县城郊区的一所学校去听课,新鲜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活泼的班级管理方式让我的心情不再平静,作为一个教师,工作的快乐应该来自精彩的课堂,教育生活的幸福应来自于师生的共同成长。于是,我挥挥手,毅然告别了那个熟悉的小院,离开了兄弟般的同事,走向了新的教育天地。

无序的忙碌中没有快乐

新学校的校长是一个比较有思想的人,总是想出一些新点子激励老师们大胆建言,创新管理,还鼓励我们写教育随笔……此后的几年,白天工作,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写点东西,很多时候我都是午夜之后才睡,虽然很累但也小有收获,2004年仅在《中国教师报》上就发表了20多个豆腐块。

小小的成绩和进步给我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是更多的欠缺感。我渐渐地感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贫乏,视野是多么的狭窄。我也认识到,自己已到了需要全面提高一下的时候了。于是我把目光锁定在了我市新建的世纪学校。这所学校,从全市公开考试选拔150名省市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经过一番拼搏,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或许是新建学校,或许是私立性质,或许是我工作的效率低,总是感觉自己整天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陀螺,一到学校快速旋转,一离开学校就疲惫地躺下休息。

忙忙碌碌的工作与刚参加工作后的那几年相比确实充实了很多,但总以为这不是我理想的教育生活,因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充实无聊的时光,更是为了享受工作的快乐。

在创新中体味快乐

就像漂浮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小舟,我极力眺望着水天相接之处,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迷茫,愁闷,焦虑,时刻缠绕着我。就在我努力寻找着新的出路时,2009年11月,我加入了郑立平老师成立的心语团队,在郑老师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读书、写作、反思,开展了“老班话幸福”网络讲座,组织了“同读共谈一本书”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也结识了全国各地很多的名师,例如山东的刘霄、安徽的贺华义、湖北的管宗珍、河南的焦兵书等,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能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为我提供多种新颖有效的解决途径,让我大开眼界,从此也开启了我探索创新班级管理之路。

首先,“志愿者服务小组”的建立让我从繁忙的班务中解脱出来。班主任的精力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处理班务上,班务就像一个针线笸箩,永远有干不完的细碎活儿,忙累烦也是班主任的常态。以前我也常为烦琐的事情而心情不愉快,为把自己从繁忙的班务中解脱出来,我在班里成立了自习静悄悄小组、学习顶呱呱小组、相处乐悠悠小组、活动乐淘淘小组、督评喜盈盈小组等10个小组,全班同学根据个人意愿分成10个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工作,每个小组负责一项事务,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服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当我带领他们熟悉了各自的工作程序后,他们就独立开展工作,替我分担了八成以上的班级事务,并且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例如,同学之间有了矛盾纠纷就去找“相处乐悠悠小组”的同学调解,学校里有了活动,“活动乐淘淘小组”的同学就主动去安排。没有了繁杂事务的闹心,工作中自然就多了些乐趣。

其次,多种激励方式调动起了学生持续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宁老师,你给孩子发的那些奖状就像有魔法一样,她总也攒不够,放在一个小盒子里谁也不让动,抽空就自己拿出来欣赏”,这是一个家长给我的短信;“宁老师,你还真有办法,你自己印制的奖状比买的要珍贵,比做父母的说话也管用”,这是一个家长给我的留言。其实,家长所说的“奖状”是我根据活动的内容和需要组织语言,用打印机印制的,学生因为什么获得了这张奖状,我写得很清楚很明白,很适合用来“收藏”和以后回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为了激励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我总是不停地变化花样儿,从“证明条”到“奖状”,从“喜报”到“嘉奖令”,从“班级邮票”到“月历卡”……学生总是对这种奖励方式还比较喜欢的时候,我就换了另一种形式,当学生对这种形式还没有厌烦的时候,我又换了另一种形式。就这样,他们在多种激励方式的调动下,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当学生能自觉主动的追求上进后,工作中的快乐就多了。

第三,“教育热点问题讨论”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很多要求强调过多次,但有些孩子就是做不好,这是让我很苦恼的一件事。经过多次尝试之后,我选择了“教育热点问题讨论”法,就是选择最典型的教育案例,提出几个问题引领学生去讨论,让学生自己说出我想对他们说的话。这种讨论法加强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无须我再苦口婆心地劝导,在轻松娱乐的讨论中问题就解决了。

就这样,在不断创新班级管理中,尽管有点忙,但心里快乐;尽管有点累,但心里不烦。因为,我在做自己喜欢、快乐和轻松的事情。

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有一次,郑老师知道了我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的这些创新措施后很感兴趣,说这些做法都很有新意,在不知不觉中就引领着学生追求上进,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因此他建议我把这些创新做法分享出去,供大家借鉴和学习。由此,我又开启了与他人分享之路。

在郑老师的带领下,我先后到潍坊、青岛、济南等地区的学校,以及河北、四川、陕西、江苏等省区去和老师们交流学习。在向老师们自我介绍时,我就说我是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是一个仍然在带着班的班主任,没有高高在上的头衔,没有让他们望而却步的荣誉,最接地气的身份拉近了我和老师们的距离。听了我的做法后,他们都说很有借鉴性,很有启发性,这样的交流是最接地气的,最受欢迎的。听了他们的评价,我感到很快乐,因为我的分享让别人能从中受益。交流回来后,还有很多的老师请求加为好友,继续交流和探讨,我都很愉快地答应了,因为从中我明白,那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他人的认可。

在培养创新型的学生中追求快乐

一花独放不是春,花开满园才是春。我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而是要做一个培养创新型学生的老师;不再局限于自己想创新的点子,而是引领学生去想创新的点子解决现实的问题。

尽管培养创新型的学生不是那么容易,但学生的创造力无限却是个事实。在我的创新做法影响下,“活动乐淘淘小组”给班里写字最好的同学举办了书法展,为唱歌最好的同学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多次组织班级演讲;“相处乐悠悠小组”创造了“和谐相处法”,小学生做起了只有研究人员才做的高端研究课题……在学生的参与中,我们进行了“一次练习四个分数”的学习研究,如火如荼地摆起了“课堂擂台赛”,采取了“矛盾问题最优解决卡”措施,成功地创办了班刊《小脚印》……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是一个惊喜;每一项措施的实施,都是一次创新;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成长,都是一次飞跃。

我在憧憬着,在努力着,有朝一日,我教过的学生成为全国乃至享誉世界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时候,我会倍感欣慰,倍感快乐,无比幸福。

做教师,不是为了找罪受,而是为了享受教育的快乐,勇于创新就是享受到其中快乐的方式之一,自己也会从教育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世纪教育集团东城学校) 8VpMmU8TDUi54xxlat83/GQGd9SAH6rW9CpYhcH6uma/FD6dD9gPKZwTYdehcl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