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七卷,元司农司撰。有元至元癸酉(1273年)翰林学士王磐序。这一年是宋度宗咸淳九年,这年二月,宋将吕文焕以襄阳叛降于元。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入临安,十六年(1279年)陆秀夫、张世杰死,宋亡。这书的编成在元统一南宋之前七年,但是书里所讲的农作物,已经包括了过去北方的农学家所讲不清楚的南方作物了。

元世祖于至元七年(1270年)设司农司,这个机关专管农桑水利,分别派遣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农事成否,把情况通知户部,据以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据王磐序说,从司农司成立以后,专门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成绩很大。司农司的官员看到农民虽然有实际生产经验,但是“播殖之宜,蚕缲之节”也许不很得法,“力劳而功寡,获约而不丰”,就遍求古今所有农家的书,披阅参考,删其繁重,摭其切要,编为《农桑辑要》。这是一部总结十三世纪以前农业经验的书,也是传播南北各地农业经验的书。

这书在当时很被重视。在至元时代刊行以后,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又特命刊板于江浙行省,以后英宗、明宗、文宗都一再申命颁布。至顺三年(1332年)还印行了一万部。现在的通行本是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来的。纪昀的案语:“观其博采经史及诸子杂家,益以试验方法,考核详瞻。而一一切于实用,当时绝贵重之,不虚也。”评价也很高。

七卷的内容是典训、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其中栽桑、养蚕,各占一卷,所以书名就叫作《农桑辑要》。

引用的书主要的是《齐民要术》,以及《汜胜之书》、崔寔《四民月令》等。除掉《齐民要术》已经引用过的书以外,新加的主要有《士农必用》《务本新书》《岁时广记》《四时类要》《图经》《韩氏直说》《博闻录》《种莳直说》《蚕桑直说》《蚕经》等书。

内容和《齐民要术》相比,除桑、蚕增加了大量材料以外,新添的有栽种苎麻法、栽木棉法、论苎麻木棉、西瓜、种萝卜、菠薐、莴苣、同蒿、人苋、莙荙、银杏、橙、橘、楂子、漆、皂荚、楝、椿、苇、蒲、栀子、茶、薯蓣、枸杞、菊花、苍术、黄精、百合、牛蒡子、决明、甘蔗、薏苡、藤花、薄荷、罂粟、养蜂等等。其中如木棉、茶、甘蔗,《齐民要术》虽然有了记载,但是很简略,因为贾思勰不了解南方情况,这些作物没有看到过,更谈不上种植经验,只能凭传闻和记载,当然不可能说得很具体。《农桑辑要》便不同了,具体地谈到棉花的下种、浇水、打心、摘棉、去子、拈棉;茶的收种子、肥料、下种、收茶时节;甘蔗的下种、浇水和收割、窖藏以及煎熬之法等等。把这两部书比较细读,很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作物的品种发展,技术提高的历史过程。

《农桑辑要》是一部切于实用的书,不止在当时和以后的时代起了有益的作用,连邻近的国家也受到影响,朝鲜就是一个例子。

朝鲜养蚕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去的,《李朝太宗实录》记公元1417年京畿采访判官权寀进黄真丝与茧。以前艺文馆大提学李行于《农桑辑要》内抽出养蚕方,自为经验,所收倍常,把方子刊板行世。后来朝鲜政府怕民间不懂华语,又命议政府舍人郭存中将本国俚语逐节夹注,刻板广布。

如收谷种法,《李朝世宗实录》记公元1422年,“八月,右议政李原、参赞许稠等启,《农桑辑要》收谷种法,有陈大小二麦”。又老农云,尝种陈三年麦,结实与新麦种无异。民未必晓此,今年二麦种乏,令各官廪有陈麦者悉给为种。种荞麦法,同年五月,令户曹行移各道,荞麦耕种,考《农桑辑要》《四时纂要》及本国经验方,趁时劝种。如种水稻,公元1438年令诸道监司,依《农桑辑要》所示,劝民早种,毋致失时。

又如种植红花,《李朝世祖实录》记,公元1462年下令各道观察使说:“红花春夏皆可种。我国人但知春种而不知夏种。今抄《农桑辑要》种红花法送之,宜晓谕民间,使知两种之利。” QzOUO5tR2zZw6WhCVlh3cIrD9Ausqa+SE22r49SKW936nQmR4lEGYfQ0Bwd6bp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