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代的农书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古的最完整的农书。

作者是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这人的家世行事,《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不详其人始末”。据吴承仕先生《经籍旧闻叙录》说,排比《齐民要术》书里面所提到的有关史实,作者是东魏北齐间人,著书于武定、天保之际(543—559年)。假定这书最晚完成于公元559年的话,到今年恰好是一千四百年。

书分十卷,共九十二篇。从《耕田》第一到《胡麻》第十三,都是讲五谷的。从《种瓜》第十四到《种苜蓿》第二十九,都是讲种菜蔬的。《杂说》第三十讲农业经营。从《园篱》第三十一到《种茱萸》第四十四,是讲种果蓏的。从《种桑柘》第四十五到《伐木》第五十五,是讲蚕织树艺和染料作物的。从《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到《养鱼》第六十一,是讲渔牧的。《货殖》第六十二是讲利用农产品经营商业的。《涂瓮》第六十三,是讲容器的。从《造神曲并酒》第六十四到《作豉法》第七十二是讲酿造的,包括酒、酱、醋、豉。从《八和齑》第七十三到《作葅藏生菜》第八十八,是讲食品的加工保存和烹调方法的。《饧 》第八十九讲淀粉加工的食品。《煮胶》第九十讲制胶,《笔墨》笫九十一。最后一部分九十二《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是讲南方的物产的。

作者从农业、林业、畜牧、养鱼、造酒等生产技术和加工利用、食品的烹调作料和方法、主食做法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总结性的叙述。当时南北分裂,作者是北方人,从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出发,总结了这一地区的劳动人民的优良经验,和参照过去历史上的许多有关农业生产的著作如《汜胜之书》、崔寔《四民月令》、《杂五行占候》、《食经》等已经失传的,或者少见书写成这部书。方面很广,涉及的问题很多,从农民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发展和提高生产的技术和理论,在农业科学上有极大的贡献。从印刷术发明以后,公元1020年宋朝政府刊印了这部书,发给各地方主管农业生产的劝农使者。但是数量很少,一般人看不到,老百姓只好抄录其中主要部分,摹印流传。南宋初“《齐民要术》多行于东州,东州士夫有以要术中种植畜养之法,为一时美谈”。1144年在安徽舒城重刻。1524年在湖南重刻。明清两代所刻的许多丛书,都把这书收入,《四部备要》和《万有文库》也收了这部书,流传就更广了。

历代的农学家也很重视这部书,如元朝政府编的《农桑辑要》,王祯的《农书》,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清朝的《授时通考》都引用了这书的主要部分。

作者自序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他继承了古代文献所载的优良经验,采集了群众口头保存的经验,访问了有经验的老农,还在实际生产中作了考核,从书本知识到调查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两者并举。这书之所以被后人所重视,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作者是北方人,了解北方的农业生产情况。但在南北分裂对峙的情况下,他没有机会观察南方农业生产的情形,因此,书中有关南方的某些记录,只是得之文献记录和传闻,不完全切合实际。相反,适用于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对南方地区来说,却是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的,但其中有些经验由于土壤、气候、肥料、习惯的不同,是不能够照样采用的。

也正因为作者科学地记录了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从我国整个生产发展的历史来说,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出六世纪时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面貌,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方法,如保墒、冬灌、深耕、选种、肥料、防虫、收获、贮藏,和蔬菜的套作、鲜藏、酱藏、干藏、作葅等方法,果树的培育和果品的储藏和加工,伐木后的防腐防虫方法,特别是蚕桑,对桑、柘的栽培经营,到养蚕收茧的一切技术,都有专门的记载。此外,从书中所记的当时人民的主食品和副食品的类别,也可以比较地了解当时上层社会的生活情况。

这部书因为文字比较古奥,有些当时常用的字,现在已经不用了,有些带有地方性的生产工具的名词,现在已经改变了,很不容易读。比较容易读通的方法是参看后来的农学著作,如上面所说,有许多农学著作曾经引用了《齐民要术》的一部分,并和当时生产情况作了对此,或者加以注解,这样,从后人的相同著作的钻研了解,再回过头来读贾思勰的书,困难便可以少一些了。关于名词的部分,元王祯《农书》卷七到十四的农器图谱,有说明,有图。用来和《齐民要术》对照,绝大部分六世纪时的农具就都可以识别清楚了。 2yMef+Bg5GUTgwldhPA8n7E16OE/80aifNdJgXhwVKotCFtjEFXtZDJTMRTpH5Z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