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虚胖带给身体怎样的危害

虚胖是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现在很多人的肥胖都是虚胖,虚胖不仅影响人们的身材观感,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虚胖可以导致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等慢性病。因此,想要好看的身材和健康的体质,就要去除身体的虚胖。去除虚胖的第一步,应当从认识虚胖开始。

根据虚胖不同的成因和特质,中医上可以将虚胖分为六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虚胖都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的危害。

气虚型虚胖,让你无精打采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脉》记载了“人始生,先成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了“精化为气”。精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由精化生而来的极细微物质,能推动和调控脏腑的生理活动。而一身之气的生成,是脾、肾、肺等脏腑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

人体之气共有三种来源:先天之精所化之气、水谷之精所化之气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它们经由脾胃、肺、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分布于全身,无处不到,是维持人体运行和各种生理活动的基本保障。

一个人的气充足,就不会手脚冰凉,会感到胃脘和小腹温热,面色红润、身材匀称,没有疼痛不适之处;相反,气虚之人说话气短,少言懒语,平日无精打采,舌头肥大,舌边缘有齿痕,食欲差,常常感到疲倦,面色发白,感到头晕、乏力,流汗较多,排便不畅,容易感冒等。

身体内气的运动叫作气机。气虚之人气机不充分,消化能力弱,进食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没吸收,该排泄的废物没排泄,该气化的物质没气化掉。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了脂肪堆积起来,形成气虚型虚胖。

女性气虚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七种:

(1)先天气虚。例如,母亲怀孕时营养不良、妊娠反应强烈而持久不能进食,或者本身是早产、喂养不当,或者父母有一方是气虚体质等原因导致的气虚。

(2)妊娠完成之后气血大伤,或者久病、大病后元气大伤,没有完全恢复导致的气虚。

(3)精神上过度劳累、长期过度用脑、劳伤心思引发的气虚。

(4)身体过度劳累导致的气虚,这点在重体力劳动者或职业运动员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

(5)长期节食减肥的女性,因未能给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补给而造成的气虚。

(6)喜欢吃冰冷寒凉的食物或者甜食,同时缺乏运动引发的气虚。

(7)七情郁结,不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经常不开心导致的气虚。

对于气虚型虚胖人士,饮食上应当注意常吃性平偏温的、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大枣、地瓜、山药、芡实、香菇、鸡肉、牛羊肉、蜂蜜、糯米、小米、黄豆等;起居要注意作息规律,不熬夜;运动方面,适当做些有氧运动不仅有利于改善气虚体质,还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增强自身心肺功能。

血虚型虚胖,让你昏昏沉沉

中医有句名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一方面,人摄入食物,将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转化成血液,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气化作用;另一方面,血之所以能在脉中循行而不会溢出脉外,就是依赖气对血的固摄作用。反过来说,血是气生长的土壤,活力强、易逸脱的气需要依附于血和津液。

中医认为,血有营养和滋润的生理功能,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一个人体内的血充足,其皮肤会白里透红,头发乌黑浓密且柔顺,手脚不凉,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

血虚是人体内血液失常的一种表现,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血虚之人往往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头发干枯发黄、掉发,牙龈萎缩,运动时经常感到胸闷、气短、疲劳,运动过后难以恢复。

因为体内血液不足,机体内的循环系统发生紊乱,不仅无法把营养输送到各个脏腑和组织,还无法及时排出身体内多余的废物,使得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发生异常,身体基本功能下降。未输送到位的营养和未及时排出的废物堆积在体内,最终导致血虚型虚胖。血虚型虚胖者的特点是食欲正常但小腹饱满突出,手脚细但身体胖。

女人30岁以后,因为各种生命活动大量消耗气血,极容易出现血虚的症状。要想改善血虚型虚胖体质,首先要从补血开始。很多红色的食物都有补血的功效,如红糖、红枣等,是实实在在的中医药食两用补益气血的药膳食材。常喝红糖水、喝红枣汤、吃蒸红枣都能起到很好的补血养血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红枣不宜生吃,因为它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腹胀。非红色的食物中也有很多具有补血功能的,如南瓜就被清代名医陈修园称为“补血之妙品”。南瓜含有维生素B12的重要成分钴,它可以帮助血液中的红细胞正常运作;南瓜还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些都是补血养血的重要营养元素。

此外,被称为“妇科第一方”的四物汤,是经典的补血养血药方,早在唐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四物汤

配方: 熟地黄12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8克。

用法: 每服9克,加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具体服用时,中医师会根据不同人的不同体质,对配方中的药品进行增减。

阴虚型虚胖,让你烦躁难耐

“阴”在这里指代身体内“好”的液体,如津液、精液、血液等。阴液的润滑作用可以保证我们关节灵活,使得脏腑器官等即使相互挤压也相安无事,并且能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阴虚,即精血虚,阴液不足。中医典籍《虚损启微》中提到:“阴虚者多热,以水不济火,而阴虚生热也。”阴虚生热,所以阴虚之人常常会头昏、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脉细数,脉微弦,舌苔薄,舌质红。

古人常将瘦人与阴虚联系在一起,因为阴主收敛贮藏,也就是吸收。阴虚的人不能很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吸收不好则容易身体消瘦。其实,阴虚的人也有可能会虚胖,最典型的是肾阴虚。阴主收敛贮藏,不仅是指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还包括把身体多余的水和代谢废物吸收进入肾,以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如果肾阴虚,就表示肾吸收身体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的能力弱,因此身体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就不能被及时排出,它们在身体内不断地堆积,就形成了阴虚型虚胖。肝肾阴虚也会导致虚胖,因为肝肾阴虚容易引起脾虚,从而使机体内水液运化失衡,引起虚胖。

《虚损启微》中还有“欲滋其阴,惟宜甘凉醇静之物,大忌辛温”的说法,即阴虚型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不吃麻辣刺激、口味较重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

阳虚型虚胖,就像生活在北极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古人把人的机体和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如果天空中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要保持正常运行,必须要有太阳。机体中的阳气若是失去调和,有所损伤,人体便失去了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病邪就会乘虚而入。

此外,阳气还具有温养、气化推动和卫外固密的功能。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体内阳气充足的人,身体强健,精神饱满,浑身温暖,身手敏捷,充满活力;反之,阳虚之人不爱活动,着衣较常人偏多,仍会感到手脚发凉,进食冰凉生冷的食物会感到胃部不舒服,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且量多。

机体阳气虚衰,功能减退或衰弱,新陈代谢活动减退,体温降低,身体就会堆积有保温作用的脂肪,从而引起肥胖,这就是阳虚型虚胖。阳虚型虚胖的人,往往看着很壮实,但实际上外强中干。阳虚严重的人还会怕冷怕凉,尤其在冬天,就像生活在北极一样,要穿比常人厚很多的衣服,却还是手脚发凉。

人们在夏季容易贪凉,如吃冰镇水果、喝冰镇饮料,或者整天待在温度调得很低的空调房里等,而这些往往是造成阳虚型虚胖体质的主要原因。

对于阳虚型虚胖的人,好好培育滋养体内的阳气,赶走体内的寒湿之邪,方为根本。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或者在三伏天针灸,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加强脏腑功能,调和气血的阴阳平衡,扶助阳气,祛除停滞于体内的邪气。这样做既能达到整体减肥的效果,也能起到消除局部脂肪的作用。

在古代,最好的补充阳气的方法就是艾灸。通过点燃艾叶或用艾草绒炙烤的方式,温通经络,排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达到升发阳气的效果。

痰湿型虚胖,让你像“面包”

这里的“痰湿”并非等同于现在一般概念中的“痰”和“湿”。广义的“痰”是指人体代谢物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中医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百病皆由痰作祟。”清代著名医家沈芊绿说过:“人自出生以至于死皆有痰。”

“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是指人体所处的环境潮湿,如淋雨、住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水液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水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喝酒或生冷饮料等,使体内津液停聚而形成内湿。

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会引起气血和津液运化失调,体内产生异常积留的津液,即化为痰。在外湿与内湿的综合作用下,身体内的痰和湿聚合,产生痰湿,进而引发痰湿型虚胖。

痰湿型虚胖的人一般都是体型圆润,肌肉松软,就像面包一样。且嗜吃生冷食物和甜食,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多流汗,容易感到疲倦,饭后老是犯困,感觉身体非常沉重。

一般情况下,人们体内产生痰湿的原因主要有四种:

(1)身体处于暑湿寒热的环境中,湿邪侵入人体;

(2)吃了太多易生痰湿的食物,如辛辣刺激食物或各种冷饮、甜品,使得体内水液过多,不得运化而生痰;

(3)七情郁结,脾胃肺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气滞则生痰;

(4)气血运行不畅,水谷精微不能输送到全身,导致津液停聚,复生痰湿。

对于痰湿型虚胖的人,其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祛湿。平时可以多吃生姜、冬瓜、赤小豆、薏苡仁、荷叶和山楂等,这些食物有化湿、益肺、利尿的功效,常吃有利于化开体内的痰液,帮助气血通畅。在饮食习惯上,要注意不吃或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少吃甜食,戒烟戒酒。同时,适当地运动,运动出汗有利于气血顺畅。

湿热夹虚型肥胖,暴躁如斗牛

在中医里,湿热是一种致病因素,属于五邪——风、寒、湿、燥、火(热)中的两邪。湿热是湿与热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其成因可能是气候和季节因素,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也可能是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湿热型虚胖者往往较其他类型虚胖的人结实,因为湿热型虚胖的人胃有湿热,功能亢进,大都食欲旺盛,特别能吃。他们往往面部油腻,脾气暴躁,脸上爱长痤疮、粉刺等;舌质一般偏红,舌苔黄腻,而且舌苔越黄,表示此人体内湿热越严重;大便通常干燥或过于黏滞,小便短赤。

湿热郁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同时因为胃里摄入了过多的食物,加重了脾运化的负担,脾失健运,未能把食物中的营养输送、代谢出去,便会引起肥胖,这便是湿热型虚胖。

湿热型虚胖比较难调,因为除湿热要健脾,还要消脂肪。要祛除湿热,在平时的饮食中,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另外,还可以适当地多吃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食物来清热祛湿。辣椒和羊肉等热性食物则要少吃,以保持胃脘良好的消化功能。

此外,经常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来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也可以达到清热利湿的功效。每次按摩1~3分钟,每日1~2次即可。 1/kQTSuofkeX+i2tA7YiM74BIBIlPthQyne/ySAWoIrvwpO4QpQKLvc8GlwzdF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