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兵闻拙速,未睹巧久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孙武这句话,其大意是:用兵打仗,只听说过宁愿指挥笨拙而求速胜的情况,没有见过为了追求指挥工巧而热衷于旷日持久的现象。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从来不曾有过。

众所周知,持久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时代,战争应当更加慎重。孙子在此提出的速胜论,揭示了战争指导中的一般规律。速战与持久战,是战争中经常运用的策略和战术,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而言,速战速决更为军事将领所常用,因为它能快速地止住战争,使社会资源不至于大量地消耗,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唐朝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废除刚即位不久的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从此,朝政大权尽归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武后就大批地排挤、杀死、囚禁不听命于她的大臣和李氏宗室的亲王。这就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不满,反对武后执政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并进而发展成部分人的武力对抗。

这一年,遭受政治打击的眉州刺史徐敬业、其弟周至令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周至尉魏思温、监察御史薛仲璋等相聚于江都(今江苏扬州),以匡复李唐宗室为旗号,起兵反对武则天的统治。

徐敬业起兵后,以魏思温为军师,并向他询问下一步的进兵计划。魏思温便说:“将军您起兵以匡复李唐宗室为借口,兵贵神速,您就应该率领大军正大光明的开进,早率大军出江淮,直指洛阳。那么天下所有人就都知道您的目的是在匡复皇室,四面八方就纷纷响应您的号召了。”徐敬业想采纳魏思温的计策,而薛仲璋则建议说:“金陵(今江苏镇江)那个地方王气已经出现了,我们应该早早地响应,况且又有长江天险,不用布防就已十分牢固。因此,我希望先出兵攻取金陵周围的常州(今江苏常州一带)、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带)等地,作为我们王霸大业发展的根据地和基础。然后再向北用兵图谋中原,进攻则没有不利的,退守则有根据地可依归,我认为这才是最佳的策略。”徐敬业也认为此一计划可行,便欲采纳。魏思温却不同意这一计划,继续表明他的主张,进而说:“山东豪杰因为武后专制弄权、控制朝政,都愤愤不平,一旦他们听到将军您起兵了,他们会纷纷自发地蒸饭当作军粮,拿起铁锄当作武器,等待您率领大军从南方打过来。您如果不利用这种大好态势建立大功业,反而去积蓄力量退缩于江南经营自己的巢穴,您这不是想自立为王吗?远近四方的人得知您如此作为,他们就聚集不起来,谁还会响应您?”

魏思温的这一中肯可行的计划并没有被徐敬业采纳,相反,徐敬业却采取了向南用兵的建议,他派唐之奇领兵驻守江都,自己则带领一部分军队南渡长江进攻润州(辖境今江苏南京、镇江、丹阳、江宁等县市,治所在镇江)。魏思温见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对杜求仁说:“兵势宜合不宜分,合则声势强大,分则势力薄弱。现在徐敬业不集中兵力北渡淮河,收服山东之众,并率领他们进攻洛阳,失败就在眼前。”果然,在随后的战争中,徐敬业在官府军队的进攻下,步步失败,最后兵败身亡。

【兵法悟语】

孙子在其兵法中提出:军事用兵应当速战速决速胜,不应拖拉,贻误战机,否则,就只能自取败果。

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后,本来应该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集合兵力,直捣洛阳,如果那样,天下的局势也许会改观。但是,他却分兵经营江南,延缓时日,反而给武后以调兵遣将、完成布防的可乘之机,正违背了《孙子兵法》中的“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的教训,所以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 sr47SFEaHRSMs44eE3bKO1HufYx4rrowIrwUN3GeQRLb3YXkvmCeQTi6Q8+o16E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