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奥马哈之行

2011年4月1日的美国奥马哈,晴空万里。来自全球8所高校的100多名MBA、EMBA学员聚集于奥马哈100多平方米的活动俱乐部(Omaha Field Club),与一位81岁高龄的美国老者亲密接触,所有在座者兴奋不已。这位老者不仅在世界投资界名声籍甚,也因其将大部分所得捐献出来而在全球慈善界享誉盛名。他就是沃伦·巴菲特,有着“股神”的美誉,在中国的知名度也非常高。近5年来,上百万美元一次的巴菲特午餐会被中国人几次竞拍。在这次的聚会代表中,南京大学商学院是来自美国以外的唯一团队,作为该代表团的带队人,我和全体学员的心情一样,对于有机会亲眼看见这位传奇人物,倾听其投资忠告感到非常荣幸。

81岁高龄的巴菲特在演讲台上精神抖擞地与大家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他的热情和投入深深感染了我。巴菲特先生在演讲结束前发出邀请,让两位男士和两位女士与他同车前往餐厅,我非常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

我非常意外地发现,巴菲特先生不仅没有任何保镖前呼后拥,而且自己充当驾驶员。他开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06年生产的凯迪拉克小轿车,外观很小,车内也不是很宽敞。而我就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跟他近距离地进行交流,这也使我对他更增添了不少崇敬之意。

我向巴菲特先生介绍了南京大学商学院的一些情况,同时我也询问了巴老的身体状况,巴老近乎顽皮地回答:“有一位一直活到103岁还在为哈撒韦公司工作的罗斯女士,我在她99岁时跟她签了一个‘互不竞争’的协议,我希望比她多活5年。”

午餐之后,我们参观了巴老的住所。这处住所是一幢灰色的小楼,没有围墙,没有铁门,也没有大院子,离路边也就三五米远,与周边邻居的一些别墅相比并不特殊,就是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房屋。这与他富可敌国、坐拥数百亿美元财富的身份相比,简直可以说是极不相称。这套别墅是他在1958年花3.15万美元购入的,此后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在这里,他生儿育女;在这里,他也逐渐成为叱咤世界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而他对这栋小楼却始终不离不弃。

博大的胸怀、过人的智慧、幽默的个性、简朴的作风,是巴菲特留给这次参加奥马哈之行的南京大学学子们最大的震撼与收获。这位世界富豪彰显出的独特人格魅力,也给予我巨大的精神震撼。

从1981年赴美求学开始,我就不断受到世界级大师们的影响。如果说2011年巴菲特简约的生活、深邃的智慧及乐观的精神给了我巨大触动的话,那么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教授则在我学术启蒙之际给予了我光明的指引,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之后,作为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的我组织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也结识了许多世界级的大师。其中,有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A.Michael Spence)、劳伦斯·克莱茵(Lawrence R.Klein)、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Mirrlees)、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Mundell)等这类经济学领域大咖,也有著名领导学专家吉恩·李普曼-布卢门(Jean Lipman-Blumen)教授、著名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杰克·舒斯特(Jack H.Schuster)等这类学术大师,还有如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等这类国际政要名流,这些世界级大师都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些人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我也一直在不断地寻找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并深深陶醉其中。

如果说我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的话,我认为除了自身的刻苦钻研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得益于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和教诲。做学问,先做人,并保持永不枯竭的学习热情,这就是我的人生信条。

赵曙明
2011年12月15日 JI/DqA/mAn3KPMbrrbkFxsmcuJztKXlNGvDlBZZrfY+XX8B1rx8cpIcWl6yJL0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