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直接针刺血管,排出大量血液,使局部血流相对通畅,给组织带来氧气与养料,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症状。
(2)通过针刺放血排液减压,使瘀积在局部的瘀血、炎性液体、玻尿酸残留物迅速排出,解除局部的压迫,有利于周围血运代偿,使整体血运更加流畅。
(3)针刺带来的损伤可刺激大脑发出修复指令,有利于局部损伤的修复,且针刺带来的损伤远小于自行破溃坏死的损伤。
(4)局部疼痛的刺激,可能也会给大脑带来需要修复的反馈。
坏死组织液化,以及溶解后的玻尿酸液化,与人体体液循环的吸收存在着平衡关系。
若液化速度小于吸收速度,所液化的产物均可通过血液循环代谢,故局部可逐渐消肿。
若液化速度大于吸收速度,超过了血液循环代谢的能力,则积液会持续积聚,并进一步增加局部的压力,使血液循环更加不畅,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直到表面破溃,积液排出,才会打破此恶性循环,使机体进入修复期。
而采用“容嬷嬷针法”进行穿刺,可更为快捷地打断这一恶性循环,让机体尽快进入修复期。
若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 首先要明白栓塞的机制、发展及愈合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