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法文序

白乐日(1905—1963)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中国史专家之一。他出生于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然而当时的匈牙利和奥地利皆未开展汉语教学,于是他便前往德国学习,并在德国成长为汉学家。在柏林大学,白乐日完成了既新颖又翔实的博士论文,内容是关于唐朝的经济史( Beiträge zur Wirtschaftsges Chichte der Tang-Zeit ,公元618—906年,柏林,1931—1933年,共227页)。之所以选择唐朝是因为它的地位关键,其时处六朝(公元3世纪至6世纪)之后,宋朝(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之前。白乐日把前者称为“中世纪”,而把后者视为中国现代时间的开端。这是第一次,至少是西方汉学史上第一次真正涉足中国的经济史,并选择了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之一。那时,中华帝国是世界文明最璀璨的中心。从唐朝史的重要研究开始,白乐日一方面继续研究“中世纪”,另一方面也把目光转向了“现代时间”,后者是其晚年的研究对象。

然而,大约在15年的时间里,白乐日敏锐地感受到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影响,这打乱了他关于中国以及中国史的研究。希特勒上台后,白乐日便离开德国,前往法国定居,并在不久后加入法国国籍。“二战”伊始,他受困于法国限制敌对国侨民的法律;在法国被德国占领的时期,作为著名的反纳粹人士,他同时受到了德国当局和法国维希政府的威胁。他躲到凯尔西的一个小村庄里,以养鹅为生。战争结束后,饱受生活折磨后的消极悲观情绪让他谨小慎微,长期远离巴黎。直至1948年,他才发表了关于汉末危机的系列研究。这也是他最早用法文发表的论文。之所以研究公元2世纪至3世纪陷入分裂的中国,是因为当时欧洲和世界的状态与之相似,激起了他强烈的共鸣。1949年,他进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开始编撰关于中世纪中国经济与社会的两卷本著作(莱顿出版社,1954年,共448页),受到学界的关注。不久,他便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获得教职,在刚刚成立的社会与经济科学分部教授中国史。此后,他著作渐丰,和国内外学界的交往日益频繁,加入了许多学会,也参加了一系列的研讨会,重新致力于激活和复兴汉学研究。白乐日主持了“宋史指南研究计划”,这项国际合作的重要研究一直持续至今。1957年,他前往日本访学,并第一次因心脏病被送往医院,病因是他为了弥补“二战”中损失的时间而长期劳累。最终,年仅58岁的白乐日因心脏病离世,留下大量尚未完成的研究。其中一篇论文在本书中首次面世。另一篇关于汉末至12世纪中国制度史的精彩概述也刚刚收录进遗著《古代中国的历史和制度》(法国大学出版社,1967年,共计322页。其中三分之二的篇幅为白乐日所著)。该书中从上古至汉朝的部分由另一位伟大的中国史专家马伯乐(1883—1945)撰写。马伯乐曾是白乐日的老师,在世时是上古至汉朝时段(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史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汉学家。

然而,这段历史似乎并未得到白乐日的青睐,这也许是因为相关文献情况不足以支撑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研究。而这两个方面正是白乐日研究中国史的重点。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很感兴趣,尤其受到马克斯·韦伯的影响。尽管后者在白乐日赴德前已经去世,但仍然启发了白乐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白乐日在汉学研究中所探索的,正是通过比较数据,从而在更大基础上坐实他青年时代提出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深深地困扰白乐日的祖国,也占据他的全部学术研究。本书将呈现白乐日比较研究中对主题和对象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主题如何在对象中展现其问题,并提供不同的参考意义。白乐日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史家的名言,大意为历史是今日之镜。因此,他的所有著述都体现了其个人鲜活的甚至是热情的风格,以及有目共睹的文字天赋。这位眼界高远的历史学家科研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文化底蕴丰富。此外,他还是极为严谨的博学之士,学术研究和批评方法成熟。白乐日认为,文献虽然只是方法,但是绝不可轻视。其研究目的在于找到“一个大型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而且,他认为该社会“和美洲社会同等重要”,从中得出经验教训,有益于解决最棘手的现实问题。1954年,白乐日写道:“在美苏的世纪之后,将会是属于中国的21世纪。”后来发生的事件证明了这一预测。白乐日没有预见到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恰恰是反对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的。而白乐日却错误地认为它们是“中国永恒性”的特征,对于新中国政府而言依然有效。

白乐日去世后,耶鲁大学曾以英文精心出版了一本他的论文集。法国公众也许会阅读这些既普遍又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它们大多数只刊载于学者专用的出版物中。本书所选的文章与美国出版的论文集不同,其中增加了白乐日去世当年在伦敦大学所做的三场讲座的法文稿。伽利玛出版社为本书拟定的书名并不违背作者试图阐明的思想,“当谈论不复存在的士大夫儒家国家之经济和社会问题时,我无意中已经涉及了极权主义和官僚制度之社会的诸多问题,尽管它目前尚不存在,或正形成于世界的某个地方”

戴密微 OYBooTNS1e/pyHfKSBoDDondLaPtuDEk4FkPAVKNEJhZMP3FJiMELvAOb/DNp4s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