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价值链的天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朝“个体”一端倾斜的?
从“大网红”失灵,“纳米网红”代表的分布式、人格化连接形态崛起;从DTC模式(直接面对用户的品牌建立方式)掀起消费巨浪,每个“新观念”都在支撑新品类诞生;从“内容电商”向“兴趣电商”生态跃迁,更深入圈层用户的“消费场景”被极致定义……那些微小、分散、符号化的情感联系与个体生活方式讨论,从一个个商业“隐秘的角落”,被正式摆放到了新价值的聚光灯下。
关于立足个体“重塑增长”的新分野也由此产生。“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几乎成为过去几年所有行业的口头禅。而理解个体的“非共识”或者“新共识”从哪里来?是快手正开拓的“数字化普惠人群”的新信任关系,还是B站携“后浪”无限细分的生活方式汹涌澎湃,或者以小红书、大众点评为代表的数字化用户推动的“线上繁荣”,正在重新定义线下场景的“目的地”逻辑?
理解小兴趣商业,首先要理解数字化赋能下的全新个体形态:天生边缘、自组织、开放协作。“数字化原住民”的基因与群像,天然就是“边缘、快速与离散”的。小兴趣商业并不只是想强调“小众爱好”“细分品类”—— 小众不是目的,细分不是结果。Niche is not the goal, segmentation is not the result.
一切“日常”其实早已有之,关键是数字化表现出的越来越深入细微、无远弗届的特征,让每个“小”都可以成其大,每个“细分”都是更高维度的系统与生态。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效率与温度的再平衡时代——不惜一切代价满足用户的最微小需求,因为这种微小与具体才能隐喻当下的意义追寻和生活表征。
所以小兴趣商业的提出,在于注解今天“越边缘越主流”的商业现象背后的认知与方法。小众才是大众,离散才是流行,随机生活中涌现意义,因为数字生活的“新启示录”已经不言自明。
精准连接的新价值。 小兴趣商业不是品类细分的结果,而是数字商业“高像素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因为持续深入场景缝隙的“精密传感”,催生新商业模式的价值。
智能供应链支撑的场景DTC,数字化驱动的人、货、场重构,新的基础设施与发表平台,都在为连接的“精准”进一步赋能。今天寻求增量的企业无论大小,都需要具备这种传感更加敏捷、联系更加亲密的能力,完成更多“隐秘兴趣”的开发,实现体验效率与情感联系从割裂到融合、线上线下繁荣的二元归一。
深耕用户的新入口。 小兴趣商业意味着更加专业主义的用户关系,以及场景知识图谱的参与式共建。从超级用户到超级社群,定义新的圈层共同体和自组织形态。
新消费主义,本质在于消费认知、知识与专业,在每个最小的兴趣中找寻人生。专业化的工具、社区与电商,买手店精选模式的全品类化,以及多抓鱼、十三余、高达基地这样的“线下KOC(关键意见消费者)社群中心”逐渐长成……随时发起、随时聚集的“用户根据地”背后,越来越多小圈层、小认知、小标签,借助成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自发完成组织纪律与运转机制的构建。
超级IP的新场景。 小兴趣商业以新价值观、新生活方式公约数,不断推动社区革命、城市更新与社会实验的发展。最小生活单元的个性和多样性开发,决定今天要从“同质化面貌”中突破重围的城市IP。
一刀切的时代正在过去,“用户型城市”的理念,要求数字时代的城市规划与治理更多考量“边缘人群”。城市IP的打造从设计师偏好,变成每个“场景社群”用脚投票。数字烟火气、弹性公共空间、在地性探索……更多全时全域的繁荣,在新场景的极致开发中不断被释放。
不止一个APP、一种品类,小兴趣商业在更高维度上与现有世界平行,它是一扇任意门、一个元宇宙。
每种边缘生活方式的共识,都可以从商业维度以主流姿态架构一次。
Construct the consensus towards all marginal lifestyle with commercial perspective and prevailing stance.
线上平台online platform
多抓鱼是一家促进优质耐用品循环使用的新型二手电商。©图源于多抓鱼官方微信号
线下商店store
多抓鱼书店循环商店是多抓鱼品牌将循环理念的具象形态的体现。北京店(上图)于2020年4月1日在北京大望路恢复营业;多抓鱼综合循环商店上海店(上上图)在2020年12月26日正式开始营业。©图源于多抓鱼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