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1 总体编制结果分析

以全样本为基础编制的会计宏观价值指数总体结果见表2-1。表2-1分别列示了各季度全样本的价值创造额以及据此编制的价值创造额指数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为了检验价值创造额指数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效果,我们以单季度GDP为基础,运用定基指数计算法构建了GDP指数,通过比较不同指数在时序上的波动趋势,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三类指数的变化趋势见图2-1。

表2-1 全样本价值创造额、价值创造额指数、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的总体编制结果

续表

图2-1 全样本价值创造额指数、价值创造效率指数、GDP指数的总体变化趋势

表2-1和图2-1显示,价值创造额指数在2008年第3季度迅速下滑,并在当年第4季度降至最低点,但从2009年第1季度开始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且第2、4季度“翘尾”特征明显;进入2016年以后,增长速度略有提升, 2017年增长速度较快,从第1季度的278点增长至第4季度的330点,增长速度高达18. 71%; 2018—2019年增长趋势变缓,第4季度“翘尾”特征减弱,其中2018年第2季度上升到342点,第4季度收至327点,略低于2017年第4季度的330点, 2019年第1—2季度呈上升趋势,第3—4季度呈下降趋势,且一直持续到2020年第1季度,降至307点,与2019年第1季度的350点相比,同比下降12. 29%,为自2018年以来价值创造额指数最低水平。

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在2008年大幅下降,从2009年第1季度起至2010年第4季度反弹回升至80点左右,进入2011年以后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 2016—2018年表现为小幅波动,波动范围基本在60~70点;自2019年以来有所下滑,从2019年第1季度的64点下降到2020年第1季度的51点,同比下降20. 31%。

GDP指数整体走势与价值创造额指数的走势相似,自2007年第1季度以来,整体呈稳定上升的趋势,除2020年第1季度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外,每季度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且表现出年内逐季增长、次年第1季度适度回落的特征; 2019年由第1季度的370点上升到第4季度的483点,但是2020年第1季度骤降到359 点,下降幅度较大且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同比下降2. 97%。

以上结果客观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自2007年第1季度以来基本保持正向增长,但各时间段内增速不同。具体来讲, 2008年国内外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2009年以来经济复苏并良好发展; 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 2016年逐渐复苏并在年末呈现强劲增长态势;进入2017年,在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持续推进下,增长速度再次放缓。2018年和2019年价值创造额指数仍呈低速增长的特征,这与2018年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反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密切相关。2020年第1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多重严峻挑战,企业生产经营受阻,由此导致价值创造额指数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此外,比较价值创造额指数与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的走势不难发现,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随着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数次下调,价值创造额从2009年第1季度起保持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经济刺激计划也引发了投资增长过快、资产利用率下降等问题,价值创造效率停滞不前并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直到2016—2018年开始稳定在60~70点小幅波动,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进入2019年后再次呈现下降的态势。

从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的价值创造额指数与GDP指数来看,除金融危机爆发期(2008年第3季度至2009年第1季度)和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2015年第4季度外,两类指数基本呈同步增长趋势;但在2012年以后GDP指数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价值创造额指数的增长速度,两类指数的差距逐渐扩大。从2019年起,价值创造额指数先于GDP指数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2019年第4季度GDP指数达到483点的历史高峰,而同期价值创造额指数只有349点。考虑到两类指数在统计口径、核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反映效果,我们认为,价值创造额指数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反映更加客观。 mVcwM4Y1gO3f+x0+R6w7EDFsII4U+yTL8ZXX787Nmg3//nio9mBUg3J1EITCAx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