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9揭示了各地区的大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效率分布情况。由图3-9可知,在样本期间内,华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总体呈下滑趋势,且多数时间在七大地区中处于末位。尽管为缓解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安排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华北地区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注册地,承担了较多的投资份额,但不断下滑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说明对华北地区的投资并未达到预期效果。2016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华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出现了稳步回升的势态,但是受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反复的影响,这一向好趋势被打断,从2018年第4季度开始,再次转入下滑区间。华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在2009年之后开始普遍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且2017年第2季度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18年和2019年,在一系列国内外宏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华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波动幅度有所增大,但整体上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6年之前,东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呈现震荡调整的趋势,但在2016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之间逐渐企稳;从2017年第4季度开始,再次呈现大幅波动,并在2018年第3季度和2019年第4季度出现大幅下滑。华中和华东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自2008年以来呈围绕季度均值波动的趋势,整体在2016年第4季度以前呈下降趋势,于2016年第4季度开始回升。华中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在2019年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这可能与国家提出的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等政策相关。西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自2016年第3季度以来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并于2017年第4季度开始在高位趋于平稳。西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在2009年之前受益于大规模的国家政策红利,小幅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但在2009年之后开始逐步下跌,到2016年第1—2季度,指数已接近华北地区水平,在2016年第4季度由于受到中油工程(600339)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影响,指数出现了剧烈攀升。
从近两年的整体趋势来看, 2018年第4季度,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受2018年下半年中美贸易摩擦、民营企业融资难、经济发展阶段性疲态的影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都于2019年第1季度回升。需要重点注意的是, 2019年第4季度,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融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加之西部地区样本量少,半数企业巨额亏损,因此西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下降至0。2020年第1季度,部分企业扭亏为盈,西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有所回升,但并未恢复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水平。
图3-9 大制造业各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