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3-3中我们可以看到,股东获利所得占比由2007年的29. 34%下降至2019年的21. 91%,降幅较大,说明大制造业企业的盈利水平有待提高。政府税收所得占比较大,为37. 35%。近年来,政府税收所得占比逐步下降, 2018年降至33. 62%, 2019年降至31. 20%,说明国家定向调整税收政策,为大制造业企业降低税负的举措初显成效。员工薪酬所得占比为33. 30%, 2007年为24. 95%,而2018年和2019年则分别上升至36. 76%和40. 28%,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这对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债权人利息所得占比值得关注,相比2018年的6. 30%, 2019年略有上升(6. 61%),反映了我国大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依旧较高的现状。
图3-3 大制造业价值创造额构成占比
总体来说,大制造业在经历了数年的艰苦转型期后,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人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并且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大制造业所肩负的经济转型与民族复兴任务愈加艰巨。因此,我们认为政府不仅需要从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税制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着手,推动智能制造等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而且需要为大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护,着力维护本土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