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总体编制结果分析

以大制造业为基础编制的会计宏观价值指数总体结果见表3-1。表3-1分别列示了各季度大制造业的价值创造额指数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为了检验大制造业价值创造额指数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反映效果,我们以单季度的第二产业GDP为基础,运用定基指数计算法构建了第二产业GDP指数,通过比较不同指数在时序上的波动趋势,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三类指数的变化趋势见图3-1。

表3-1 大制造业价值创造额指数、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的总体编制结果

续表

续表

图3-1 大制造业价值创造额指数、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第二产业GDP指数的总体变化趋势

结合表3-1和图3-1可以看到,第二产业GDP指数与价值创造额指数基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则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具体来看,价值创造额指数在2015年以前上升速度较快,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则逐年走低,这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大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以及产业转型滞后等问题有关。2016年在中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和实行振兴实体经济等举措后,企业开始逐渐化解过剩产能,价值创造额指数上升趋势放缓,同期价值创造效率指数明显提升。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我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价值创造额指数明显上升,大制造业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维持基本稳定的状态。2018年第4季度至2019年第4季度,受全球经济下行、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价值创造额指数增速放缓,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20年第1季度,价值创造额指数、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和第二产业GDP指数均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需求端,隔离措施导致中下游行业和终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下降;在生产端,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劳动力难以就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限制。从价值创造额指数与第二产业GDP指数对比的角度来看,两者的总体波动趋势一致;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剔除季度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差距基本保持稳定。从价值创造效率的角度来看,价值创造效率持续走低,表明企业单位资产利用率有待提高,这意味着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应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mVcwM4Y1gO3f+x0+R6w7EDFsII4U+yTL8ZXX787Nmg3//nio9mBUg3J1EITCAx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