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9揭示了各地区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的整体情况。由图可知,七大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自2011年第1季度起总体处于下降走势,且呈现出明显的分层和季度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与价值创造额指数处于低位相似,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也处于最下层,总体水平偏低,这表明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经济活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资源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西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也处于下层,自2007年起快速下滑,直至2015年才开始趋于平缓,基本在40~50点波动,但在2019年第4季度出现与价值创造额指数类似的断崖式下降,这意味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支持西部发展的过程中虽投入大量的资源,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华中、西南和华东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处于中层, 2015年之前一直是缓慢下滑态势,在2015年之后基本在70点上下波动,除2020年第1季度外,没有明显恶化。华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处于最上层,且呈现明显的季度性波动,每年几乎都是从第1季度逐渐上升至第4季度,在其他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远远低于100点时,华南地区的价值创造效率指数一年中至少有3个季度能保持在100点上下, 2019年即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冲击,也能保证在第2季度达到102点,表现出了强劲的经济活力。就各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的波动情况来看,华北地区波动最小;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地区波动稍大;华南地区整体波动较大,且第2、4季度“翘尾”现象明显;西北地区在七大地区中波动幅度最大,这与其样本量较少有关。
图2-9 全样本各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变化趋势(剔除金融业)
通过分地区价值创造额指数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可以看出,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态势最佳,西南、华东、华中地区发展良好,西北地区发展不够稳定,东北、华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平缓。因此,我们认为应努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加大国家支持力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