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加剧,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及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观行业运行以及微观企业经营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日趋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央决策部门制定经济政策时对及时准确的宏观经济指标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国衡量宏观经济运行主要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工业增加值两个指标,但近年来这两个衡量指标多次出现误差及偏移。与此同时, GDP和工业增加值等传统宏观经济指标都来源于统计局的数据统计,数据源较单一,且没有与微观企业结合,导致宏观指导微观和微观反映宏观的路径不够畅通。因此,从微观信息出发,构建能够合理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新指标体系,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等传统指标起到检验和补充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决策以及指导微观企业运营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记录、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资金变动情况的载体,微观企业会计信息与宏观和中观层面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其在宏观经济决策中所发挥的重要应用价值也受到了广泛认可。与其他数据相比,会计信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会计信息经过专业机构的审计或审核,企业相关会计人员、负责人和外部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负责,准确性较高。二是随着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会计实务的发展进步,会计信息不仅起到了记录过去的作用,还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支持宏观经济决策。三是会计信息反映各微观企业信息,用会计信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再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经济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宏观与微观的连通路径更加合理、畅通。因此,利用会计信息构造反映和预测宏观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这一背景下,会计指数课题组以拓宽和深化会计信息有用性为工作重点,近年来连续出版了《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12)》《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13—2014)》《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15)》《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16)》《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17)》《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18)》《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19)》,分别对会计宏观价值指数、会计综合评价指数和会计投资价值指数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构建了一套用于分析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评估中观行业运行状况和反映微观企业投资价值的综合指数体系。该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引发了巨大反响,对实现会计信息在宏观经济决策、行业运行评价、投资决策制定等领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运行中出现诸多积极变化:一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二是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实效;三是减税降费红利释放共享;四是房地产市场“三稳”调控目标稳步落实。但也面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运行稳中趋缓、物价水平上涨较快、区域增长不平衡等难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序做好保供应、保稳定和保增长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强调的主要目标。此外,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济运行也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新特点。对会计宏观价值指数进行分析,有助于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近一年的不断探索中,会计指数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报告即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报告在《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19)》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了2019年第2季度至2020年第1季度的会计宏观价值指数,深入剖析了近一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与前七份研究报告相比,本报告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多视角对会计宏观价值指数进行深入剖析。在沿用全样本编制方法的基础上,会计宏观价值指数从全行业、大制造业、大服务业、农林牧渔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视角,以及产权性质、地区等多个经济视角出发,结合近年国内外重要政治、经济、公共卫生事件,如中美战略博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对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展开全面和深入的剖析。
第二,对微观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深入分析。会计宏观价值指数从微观企业价值创造排名角度分析,分析体系日趋完善,反映了微观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得以加强。此前,课题组仅从总量的层面测算了各行业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额指数和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并未针对微观企业个体进行深入分析。在本报告中,课题组计算了全样本每一家上市公司的年度价值创造额,并对其进行排序,分析排名整体情况和重点公司价值创造额的来源和分配去向,以期从具体层面揭示全样本公司的价值创造现状与发展规律。
本课题得到了财政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鼎力支持。财政部将会计指数列为部重大科研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会计指数列为社科重大课题;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会计指数的研究工作,将会计指数研究报告列入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的“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组成了以王化成教授为主持人的核心研究团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和统计学院的诸多著名专家和教授参与了课题研究和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会计、财务与经济运行研究中心”,支持会计指数课题的持续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也高度重视会计指数的研究工作。本书是会计指数系列研究报告的第八本。在本报告付梓出版之际,我们特向以上相关机构表示由衷感谢。希望在我们的不懈努力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该系列研究能够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指明新的方向、开启新的篇章。
本报告是王化成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会计宏观价值指数编制与分析”(项目编号18ZDA073)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本报告是一项集体研究成果,由王化成担任主编,陈占燎、刘桂香、刘金钊、许少山任副主编。先后参加本报告撰写的课题组成员有:王化成、陈占燎、刘桂香、刘金钊、许少山、高升好、张伟华、卿小权、刘欢、张修平、钟凯、张多蕾、李昕宇、侯粲然、孙昌玲、王欣、王灿、陈占燎、王芃芃、薛菲、毕紫岚。课题组成员完成初稿后,主编、副主编经多次讨论定稿。本报告如有任何错误,均由相关撰写人员负责。
会计信息宏观有用性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都尚无定论,但无论是从宏观角度提高宏观经济预测决策的科学性,还是从微观角度拓宽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该项研究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期待学术界同仁共同投入会计信息宏观有用性的研究中,为会计理论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