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2 四类分配主体价值创造额占比分析

图2-3 全样本价值创造额构成占比(剔除金融业)

对价值创造额按股东、政府、员工和债权人所得占比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各类主体的分配格局及变化趋势,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收入分配和税收等政策提供参考。从图2-3中我们可以看到,股东、政府和员工三类主体在2007—2019年的价值创造额占比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动,而债权人利息所得占比总体比较平稳。

员工薪酬所得占比自2007年以来基本保持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在2010年之后,上升速度进一步加快, 2015—2017年稳定在35%上下,但随后又继续增长, 2019年升至39. 49%上下。此外, 2016年之后员工薪酬所得占比超过政府税收所得占比,在四类主体所得占比中排名第一,这表明2010年以后用工荒问题严峻,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成本大幅攀升。

政府税收所得占比在2008年之后持续下降,尤其是2016—2017年下降速度明显加快,由2015年占比37. 11%降至2017年的32. 93%,降幅达4个百分点, 2018年与2017年基本持平, 2019年进一步下降至30. 77%,这与全年减税降费数额超过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的数据相符,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凸显。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目的是降低企业成本,焕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政府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政府也不断加强政策评估,优化纳税服务,加强监督检查,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研究实施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支持和配套的举措频频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得到落地生根,为企业实现盈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员工薪酬所得占比的变化趋势相反,股东获利所得占比在2010年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在2015年达到历史低值19. 88%, 2016—2017年出现恢复性上涨,表明这两年随着货币政策放宽,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提升,股东获得的回报额提高。然而自2018年以来,股东获利所得占比再次走低,与股东获利指数在2018—2019年连续两年波动下滑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去杠杆政策,实体经济融资收紧、投资不振,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调整期,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持续反复一年多的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企业盈利能力有所降低。按照2018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提示,近两年部分上市公司计提了巨额商誉减值准备,造成净利润大幅下跌甚至为负。

以上分析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受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政府减税降费政策的大力实施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但企业面临的劳动力成本较高的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综合以上分析,为进一步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价值创造额在四类分配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我们认为应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经营成本,优化企业运营模式,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保证财政收入的合理增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科学的劳动报酬和工资水平的合理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6X19BUmhD37pSWoGPCjRlnbG39YqbsPdT2vzUfgvRYmR7FT4D7jdBuhF1TKqLQs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