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立德树人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根本路径

教育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动力,是文明繁衍的载体。离开教育,离开教育培养的人,文明传承就会断层,文化发展就会止步。所以,立德树人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根本路径。

(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中华文明源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不仅是几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硕果,更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硕果。

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中国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美国历史学家维尔·杜伦在《东方的文明》中说,当希腊文明尚未形成、文明尚未诞生之际,中华民族就已经早早地踏上了文明社会的征程,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中华文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色,其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方方面面,比较突出的是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创造、农学医学、天文算术、生态理念、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

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二)立德树人需要中华文明的养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同理,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文明,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德是立不起来的,人也是树不起来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养料。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使命担当等,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更是立德树人最丰富的精神养料。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同样,也影响着立德树人,是立德树人的最丰富的精神养料。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了一段十分精彩的话,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要汲取中华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只要汲取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力量,那么广大学生就能获得精神鼓舞,就能升华思想境界,就能坚定理想信念,就能陶冶道德情操,就能完善优良品格,就能培养浩然正气。而这些都是立德树人之根本。

(三)坚持立德树人中华文明才能更好传承

立德树人,既要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养料,同时又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并强调要向广大学生讲清楚六个问题,即“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 ,“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 ,“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同时,要在底蕴深厚的课程教材中,在参观名胜古迹的亲身体验中,让广大学生做到“六个了解”,即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博大精深的哲学伦理、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成就,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

通过“六个讲清楚”和“六个了解”,让广大学生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就不会“数典忘祖”,不会在纷繁的世界里迷失自我和本性,就能生成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就能主动“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更好地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 ppgxK2xYLwFRu/NAM11sZ5iUtgz/0I+xyuCNVwWPOBLRCJd/os+89Cb40JDl0MN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