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房产泡沫兴起

随着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厦的倒塌,本·拉登扬言要摧毁美国经济,房地产市场和整体经济都摇摇欲坠,其中,纽约市主要城区最为明显。房地产价格近五年来居高不下,但经济在科技泡沫破裂后却显得岌岌可危,很多专家甚至在“9·11”恐怖袭击之前就已经开始担心房地产市场的衰败了。

联邦储备委员会之前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企图刺激经济,“9·11”袭击事件发生后,他们进一步降低利率,让借贷成本更为低廉。联邦基金短期利率从2001年初的6.5%下降到2003年中的1%,这无疑会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借款、学生借款、信用借款和房屋抵押贷款等。以艾伦·格林斯潘主席为首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拼命地维持经济的稳定。全球利率下跌,低息贷款大行其道。

多年来,美国人一直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不想背负过多的债务,另一方面又很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1758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写下了著名格言:“欠债之罪甚于说谎。”经济大萧条中,大量盲目扩张的企业因负债过重而走向破产,重创了整整一代人,负债的危害显露无遗。到了50年代,半数以上的美国家庭都没有抵押借款,近一半的美国家庭甚至没有任何债务。房屋业主有时还专门举行“还清贷款”聚会,在亲朋好友面前烧掉已还清的各种借款文件,来庆祝他们无债一身轻。这种惯例一直持续到70年代,在《全家福》( All in the Family )一剧中,亚奇·邦克就开过这样的派对,那幕堪称经典。

直到20世纪下半叶,除了买房买车这样的大宗开支外,很少有人进行借贷。而且,购买房屋一般都要求20%的首付,这样一来,想要拥有一套房子就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然而,金融改革的进行、媒体的炒作、房地产的兴旺,逐渐改变了人们借贷消费的观念。20年来的经济发展鼓励了借贷消费行为,各种抓人眼球的电视广告告诉人们:贷款是朋友,不是敌人。

麦肯广告公司总裁乔纳森·克莱因说:“人们在花钱的时候,难免会有负罪感,而信用卡巧妙地回避了这种负罪感。人们用万事达信用卡刷卡购物时,没有花钱的感觉,购物时更愉快了。”

到了2000年夏天,美国家庭的贷款额高达6.5万亿美元,五年内提高了60%。一般而言,每个家庭平均持有13张信用卡或者商场的记账卡,透支金额从10年前的3 000美元增加到7 500美元。

美国人负债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有越来越多的钱可以借贷。1997年,华尔街实现了资产证券化,将贷款捆绑包装成债券。放款人可以将债权卖给投资者,兑成现金,然后再用这些钱放出更多的借款给个人消费者或者公司。成千上万的贷款债权最终变成债务证券,就算这些债务证券有小部分违约不还款,对投资者来说影响也不会很大。

人们对贷款观念的改变,令房地产市场获得了新生。相比其他国家而言,美国政府更加不遗余力地去推动尽可能多的人购买房地产。学术研究表明,拥有私人产权,可以给社区带来各种福利,比如犯罪率下降,提高学业成绩等。美国政府还降低了抵押贷款的利率,既得利益者团体通过向国会施加压力,令房地产业继续繁荣稳定,为房屋买卖双方提供的福利措施也不容削减。

过去,低收入者及信用记录不良的人很难贷到款,而如今,还没等到美联储大幅下降利率,他们就可以贷到款了。2000年,超过1 6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被放给“次级借款人”。“次级借款人”一词是放款人用来专指那些信用记录不大好的借款人的。根据抵押贷款银行协会的统计,1993年,次级借款在抵押贷款中的比例仅为4%多一点,而到了2000年,这一比例已高达11%。

低贷款率使得房价在“9·11”恐怖袭击后继续高涨。到了2003年,房价的上升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经济复苏,移民涌入,失业率降低,可开发的土地变少。

与此同时,物极必反,国家政府、金融界与房地产出现不好的苗头,不出意外地,政界中左翼和右翼纷纷跳出来指责这个乱糟糟的局面。就像著名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现代版一样,这场现代经济崩盘之痛是由长期以来各种负面因素累积而成的,各种各样的狡诈、勾结、幼稚、愚蠢以及贪婪守旧共同导致了这场灾难。 XhXdis5uMK97as0efxP3UDl90uk2JgAchQRC1doGzc+GzDzfqTwlYtZppRi27g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