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奇迹般生成的“脐带”
——献给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杨文丰

谁能否认,澳门与祖国大陆间不是连接着两条“脐带”呢?

——手记

通过卫星地图你不难看到,位于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南端、珠江口西侧的澳门,与东面隔海相望的香港,几成掎角之势,扼守着珠江口的咽喉。然而,你或许想不到,现在成为半岛的澳门原来却是“孤悬海中,未与大陆相连”的小岛,是靠北起珠海西瓜铺、南抵澳门望厦山的一条“脐带”一般的长堤,才与祖国母亲连在一起的。

你还想不到的,是这一条长堤的崛起,竟是珠江水的功劳,是珠江水冲至的泥沙,日积月累堆垒而起的。

你或许会疑惑,当年的泥沙,又是如何沉落,怎样固守、叠加而起的长堤,在海浪下水流如此湍急的“海峡”。

我们栖居的这个地球,总是长风浩荡,大潮起伏,风水同流。海水和空气同属流体,且都遵从流体运动规律!我们不妨揣想大风吹沙穿越峡谷的情形:风吹近峡谷,先冲击的是峡谷的外壁,由于碰撞、摩擦,由于地心引力,有的沙粒会坠落,而吹入峡谷的沙粒,因了大小的不同,速度不同,还会出现磕碰,一些会“脱离队伍”跌落、沉积于谷底。风沙冲出峡谷之后,流速随之会减缓,这时也会有大大小小的沙粒沉落……于是,峡谷底部慢慢抬升,逐渐变浅、变窄。

海底大堤的崛起情形与之相似,只不过运送沙粒的不是风,而是裹挟沙粒浩荡奔流、进入南海的珠江水。与珠海相隔“海峡”的澳门,正犹似略略伸出的拳头,凸入珠江口,拦截了部分挟持流沙的水流,让其稍稍右转而冲入“海峡”,日久天长,那些冲入“海峡”的泥沙,有些便淤积了,堆垒了,被海底抬升,崛起成沙堤。

当然,细究起来,在那晒不到阳光、见不到月光的大海深处,所发生之事,要神秘得多也复杂得多。在整个过程里,浮荡于水中的个体沙粒,迷惘、被动,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沉积于海底后,只能成为阻拦水流、构筑大堤的材料。沙堤如不结实,受水流的剧烈冲击,那坚守,必如短兵相接之阵地,其难可想而知。然而,只要珠江水不断将沙粒冲荡入这条窄窄的海峡,那么,大堤的崛起,就是再缓慢、再艰辛,也必如吹绿江南岸的春风,谁也无法阻挡。

云起云飞,潮涨潮落,终于在公元 1400 年前后,这条连接大陆与澳门、由母亲乳汁般的珠江水“滋养”而成的“脐带”,长达二千二百五十米的大堤,终于傲然露出海面,梦幻似的、神奇般地崛起了!

大堤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澳门的形象,也改变了澳门的生态;海陆风依然在往复地吹,内涵却已变:海风吹拂的澳门,由岛变成了半岛;海风触摸的已是被改写的历史,是娴静上升的新绿,是伟岸坚实的磐石,至于从岛上吹向海面的陆风,其“身份”也已改变成是吹自中国大陆的快哉风……

说来甚是神奇,依据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创立的“板块漂移学说”,即使在今天,各大板块之间仍延续着分离的趋势,大西洋东岸和大西洋西岸这两块隔洋相对的大陆,目前仍在缓慢地飘离……

那如今置身动荡风波的台湾岛,就是因为远古地壳的运动,海水的入侵,才与大陆骨肉分离的……

的确,一块陆地被海水割裂,就像梨子遭遇利刃被切成了两块,原本完整的陆地只能不幸地被改名为“两地”。那起伏、柔软的水世界,又怎能稳定、安全呢?一个个漩涡,就像永远画不完整的问号。波浪,简直就是无家可归的游子,永远是漂泊、流浪。无根的波浪,何时才能够坚实?何时才靠得住呢?更可怕的,还有那波浪覆盖下的莫测深渊。谁都明白,置身动荡的环境,是维持两地分离容易,还是实现两地连接容易。

但是,这苍茫的海陆,并不都是沧海桑田的痛苦分离,并不都是柔软而又汹涌波涛的长久地揳入,依然会有“反潮流”而动的崛起和连接……澳门与大陆之间生成的“脐带”,就是明证!

然而,谁又否认得了呢,这澳门与大陆之间的连接,这崛起,并不是一个寻常的过程,也绝不仅仅是漫漫时间古道的简单函数。地理学家有过考证,两千多年前,今天澳门这个所在,这被称为妈阁山、松山、莲花山、西望洋山和炮台山等几座各自孤立的小山,与今日珠江口外的小岛,全无二致,都是沉浮于海面,隐约在风波里,就像没有拉住大陆母亲衣襟的孩子,犹同一群流浪的孤儿。由于珠江水裹挟而来的泥沙沉积,方使这些小山,渐渐连成一体,发育成孤悬海面的岛屿——澳门,而在其后的漫长时间里,与大陆之间,仍横亘着深深的“海峡”。或许是“海峡”中水流速度仍太快,“海峡”也深,使这“海峡”两岸的连接,其艰难和神奇程度远非那几座小山的连体可比。

谁也说不清这条澳门与大陆之间的大堤的崛起,期间发生过多少故事?

想想,在这长堤崛起的过程中,泱泱大陆之上,总有雎鸠关关,鹧鸪声声,一声高一声低地起落,寒食节端午节中秋节,一个个而来,又一个个过去。天上明月,一样是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清辉似水年年……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注重团圆,然却唯有相连才能圆满,圆满有赖于团圆。

你完全可以揣想,在那遥远的风波不断的年代,这波涛起伏的“海峡”和上下左右的虚实,其实早已暗示和谕示:澳门与大陆,本来就该是一体的!

物候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两地的物候相同,那么,不是气候类型相似,就是土地本来同源。桃花灼灼,大地回春,澳门与珠海的桃花,从古至今,有哪一年不是同时开放呢?两地的农候节气,又怎能不是同时而至?两岸的绵绵春雨,何时不是一样霏霏?一场大雾,两地又有哪一次不是共时朦胧?

至于澳门与大陆的空气,难道不是一座谁也无法拆散的桥吗?那桥墩,就是两岸的土地,浑然天成……这是一座自上天绵延而下,找不着半点缝隙,早就连接着大陆和澳门的空气之桥。

每年秋天,雁群南下,头雁飞入澳门的天空,尾雁却仍在扑打大陆上的空气,那写上长天、倒映入海的“一”字雁阵,亦犹在暗示:这“海峡”,不早该崛起一长堤,将两地联为一体吗?

岁月苍凉。当北风铺天盖地南下,越黄河,过长江,下珠江,吹入珠海,就等于寒冷了澳门,而温和湿润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洋面吹来,又怎能分得清哪儿是澳门,哪儿是内陆,任谁抽刀,也斩不断一体风流……

然而,别以为吹拂“脐带”两端水土的,全是暖湿的东南季风……任何物事的发生,都难免遭受负能量的恶攻,其中就有台风。

澳门同胞依旧刻骨铭心的,是 2017 年 8 月 23 日中午,澳门遭受到史无前例的台风“天鸽”之正面袭击,十分钟持续风力十四级、最大阵风竟高达十七级。这风力远远刷新了历史纪录的“天鸽”,挟雷携电,风雨狂转,犹龙吟虎啸,倒海惊天!

谁也想不到这飓风暴雨装备的“天鸽”,更是叠加着百年一遇的风暴潮和天文大潮,如竖壁一样的海浪,轰轰吼着,啸啸叫着,后壁狂推前壁,怒叫着扑向珠江口,扑上澳门……霎时,原本清静祥和的澳门,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到处是狂雨在叫,狂风在啸,狂浪在吼,电台铁塔轰然被吹断,屋宇动摇,波浪淹了葡京,街道一片汪洋……一辆辆大卡车似火柴盒一般被吹飞吹倒,破碎的门窗横飞天上,一棵棵大树被吹断,横飞如撞钟之木,全城一时停电,漆黑如夜……

然而,以“脐带”紧连着祖国内陆的这块水土,沉沦了吗?

没有!

任由狂雨击恶浪哮大潮淹台风打,曾经沧桑的澳门,并未变成空城,并未被寂寞之潮淹没……

的确,有了祖国内陆做靠山,任何企图击倒澳门的黑色劫难,都将沉没海底,成为过去,因了“脐带”与母亲相连,澳门,与祖国母亲愈加亲密,在一天天成长。

看哪!那面积千亩的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不是已通过一条海底隧道,将澳门与内陆母亲相连了吗?——这一条波浪跳跃之下的海底隧道,难道不也是一条生命的“脐带”吗?

以两条“脐带”与祖国母亲连接得愈来愈紧的澳门,已然成为今天地球上最活力四射的粤港澳大湾区最南端、立于一线潮头的核心引擎,照耀着澳门的阳光,是那样炽热而明净,那陆上和水下彩虹般的“脐带”,必将越来越美丽越奇幻,固若金汤…… JEBhSXDCLxwaTll9y8PIuNzzesAjqSJh5s2g3x+mX14bGeaUqiWCylJSVQnEd/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