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王与首相
亨利四世
(1589—1610 年在位)
玛丽
(1610—1617 年摄政)
路易十三
(1610—1643 年在位)
黎塞留
(1624—1642 年任首相)
安妮
(1643—1661 年摄政)
路易十四
(1643—1715 年在位)
马萨林
(1643—1661 年任首相)
《南特敕令》
胡格诺派是 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兴起于法国而长期惨遭迫害的新教教派。1517 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自德国开始,法国新教徒也在境内开展活动。1598 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赐予胡格诺派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1685 年 10 月,路易十四宣布撤销《南特敕令》,法国新教徒大部分逃往外国。
17 世纪初,法国经过长期战争之后迎来了日益繁荣的时代,在亨利四世的统治下,法国逐渐改变了之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
1598 年 4 月,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Edict of Nantes),宣布天主教为国教,同时承认新教徒在法国全境的信仰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与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亨利四世开了欧洲基督教国家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的先河。同年 5 月,西班牙同法国议和,至此结束了在法国境内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宗教战争。
为了鼓励技术创新,亨利四世于 1608 年在卢浮宫(Palais du Louvre)为工匠们设立了工房。他所雇用的工匠包括意大利人、荷兰人,这些人受到王室的保护,被允许在巴黎工作,而不受中世纪细木工和家具制造商行会的限制。
源自意大利的影响
亨利四世于 1610 年遇刺去世后,他的意大利裔妻子玛丽·德·美第奇(Marie de' Medici,1575—1642)为年轻的路易十三摄政。玛丽出身于意大利美第奇家族,从意大利和荷兰招聘了大批优秀工匠。这些人到法国后,不是生搬硬套本国特色,而是将本国的风格与法国的特点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另外,路易十三的王后是位西班牙公主,她又将西班牙风格带到了法国,因此法国出现的就是一种混合形式。在玛丽摄政期间,巴黎的建筑业日渐繁荣,贵族和越来越多中产阶级的住宅开始流行奢华风格。
在玛丽雇用的外国工匠中,让·梅斯(JeanMacé,约 1602—1672)的知名度最高。有可能是他首先在法国的家具中使用了薄木贴面技术,影响了后来的布尔镶嵌和硬石装饰镶嵌。让·梅斯早年曾在荷兰工作,在那里习得贴面及镶嵌技术,他于 1620 年回到法国,为玛丽工作。他使用乌木和其他具有异国情调的木材制作家具,将传统的文艺复兴家具形式与矫饰主义(Mannerist Style)装饰风格相结合,从而预示了巴洛克家具的诞生。
奢华的设计
路易十三统治时期的家具,形体厚重,橱柜通常都放在架子上,还有很多小抽屉,是当时最重要的家具类型。这些橱柜一般由胡桃木或乌木制成,用嵌板、圆柱和壁柱装饰。
在路易十三统治晚期制作的乌木镶嵌橱柜,装饰着平浅浮雕、雕花和扭曲的柱子。它们受到德国制造的奥格斯堡橱柜的影响,以装饰性的方式使用乌木和其他具有异国情调的材料。
餐具陈列柜此时在乡下还很受欢迎,这种家具后来慢慢地演变成衣柜,用于存放衣服,而不是用来展示昂贵的银盘或陶瓷餐具。流行于西班牙的瓦格诺柜,在法国则被进行了改造,柜体上增加了翻盖,产生了早期的新形式家具——写字柜。
在一些普通家庭中,形状各异的桌子出现了,但是仍然以长方形为主,多为旋腿。餐桌使用铰链来实现桌面的伸缩。桌子脚架为旋件,H形横档成为桌子的主流形式。
在路易十三的统治即将结束的时候,椅子的设计变得更加追求舒适,椅子的靠背也变得越来越高。另外,路易十三时期的家具更加强调使用纺织品,这个时期室内装饰用品非常昂贵,只有最好的家具才能用纺织品包面。软垫在提高座椅的舒适感上日益重要,而上层社会用的椅子通常都用时尚的室内装饰品来包面,天鹅绒、锦缎、刺绣和皮革都有应用。纺织品一般都用一排黄铜泡钉来固定,这些泡钉也成为椅子的装饰元素,边缘都被卷到座椅框架的下方,并沿着椅子框架额外点缀一些装饰。扶手一般都是弯曲的,有时还有软垫放在上边。椅子脚的雕刻方式类似于布鲁斯特隆的椅子,但旋制的较多。
出身于德国的工匠们对法国家具的影响很大。路易十三家具的两个典型的独特灵感都来自这些地区的家具,即模塑般的几何图案嵌板以及精心制作的腿及横拉档。旋件已经成为路易十三家具的重要特征,不再仅仅用于腿部和横拉档,还用在餐具柜和橱柜上,创建出别具特色的装饰细节。
路易十三餐椅
这件扶手椅应该是一套作品中的一件,有拱形靠背搭脑及隆起的座面,天鹅绒包面装饰有金线。显露的框架为胡桃木制成,旋制的支撑立柱和横拉档,还有弯曲的扶手,属于那个时期的典型特征。腿部用旋制的H形横拉档连接起来。
珍品柜
戈莱完成于 1655 年前后的珍品柜(Cassette en Cabi net),用六根塔斯干柱(Tuscan Columns)托起双层珍宝盒。珍宝盒由黑檀木制成,表面镶嵌有宝石、象牙、贝壳等珍贵材料。
马萨林
又译马扎然,法国外交家、政治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的首相及枢机主教。马萨林生于意大利,早年进入罗马的耶稣会士学校,后来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学习法律。1630 年,他作为教皇乌尔班八世的使节为调解法国、西班牙冲突而去法国,得以谒见当时的首相黎塞留(Plessis de Richelieu),受到器重。1641 年,他被提名为枢机主教,黎塞留临终前将他推荐给路易十三担任首相。1642 年,马萨林进入枢密院。一年后,担任幼王路易十四的首相、教父,并得到太后安妮的宠信。
戈莱
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家具,一般被简单地划分为马萨林时期(1643—1661)、路易十四前期(1661—1690)及路易十四后期(1690—1715)。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有两位功勋卓越的家具大师缔造了路易十四家具风格,即马萨林时期的戈莱(Pierre Golle,约 1620—1684)和路易十四时期的布尔。
戈莱出生于现在的荷兰,约于 1643 年迁居巴黎,进入加尔布兰德(Adrien Garbrant)的工房当学徒,并于 1656 年获得黑檀家具师资格,开始为枢机主教马萨林制作家具。戈莱特别擅长制作柜类家具,他的作品有好多现在还陈列在凡尔赛宫及其他城堡。
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戈莱逐渐摸索出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形成了自己的装饰风格。他喜欢使用黑檀等名贵木材,利用龟甲、贝壳、铜、锡等进行镶嵌。根据研究人员考证,18 世纪中期名满法国的布尔镶嵌(Boulle Marquetry),其首创者应该就是戈莱。
【全视角】马萨林办公桌
1643 年,路易十三逝世后,安妮王后为路易十四摄政,首相马萨林(Cardinal Jules Mazarin,1602—1661)掌握国家大权。在马萨林执政期间以及后来几十年间流行的马萨林办公桌(Bureau Mazarin),奠定了现代办公桌的最初形式,后来的几百年间都没有根本性改变。马萨林办公桌为两墩、八腿、抽屉柜式构成形式,表面施以精细的布尔镶嵌装饰。精致的镶嵌工艺多采用玳瑁、象牙、铜和彩色木片等材料。
在这段时期的许多办公室中,还没有普及这种办公桌,即使配置的话,也往往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马萨林办公桌还经常被当成梳妆台来使用。
马萨林办公桌
马萨林办公桌,最早的记载是1669 年由戈莱制造。“马萨林办公桌”一词是在 19 世纪创造的,以反映在路易十四母后摄政时期首相马萨林的重要影响。马萨林在执政期间大量雇用外国工匠,对 17世纪的法国家具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