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乐器的歌唱

浩渺的宇宙在歌唱,蓝色的地球在歌唱,生命在歌唱,人在歌唱。他们都像非凡的乐器,一刻不停,发出天籁之声。

人类是万物灵长,创造了漫长的音乐文化。他们在生存、生产、生活中,把自己当成一件有生命的乐器,跺脚、击掌、打着响指、喊着劳动号子,协调活动、表达情感。音乐先于语言,早于文字,它和舞蹈、绘画这些祖母级的艺术一样,最早出现,始终伴随人类的活动。中华文明也被称为“礼乐文明”,制礼作乐,天下文明,礼乐是我们走出蒙昧的第一缕曙色,礼坏乐崩往往意味着天下大乱。

乐器是音乐的“肉身”。在录音机出现之前,人类的历史是无声的。我们多想亲耳听听祖先的歌唱、叮咛和祝福呀!历史上,虽然大自然的、人的声音消失在时间的黑洞里,但也留下了伏行万里的草蛇灰线。恐龙消失了,它的声音更是无影无踪,但古生物学家可以从恐龙化石腔骨构造中模拟出恐龙的声音。音乐考古学家可以利用出土的乐器,探寻人类早期音乐的踪迹。现在人们还在使用的乐器,有些是非常古老的,比如埙、古琴等,从文明的河源一路漂来,你只要听它们的声音,就能感受到这是旷古遗音。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笛,年代较早者距今约有9000年了,精美复杂,晚期骨笛最多有8个音孔。但这肯定还不能算最早。想想看,在人类最早的狩猎和采集活动中,那些更易得、更简单、更易制作甚至不用制作,但也更不易保存、辨识的乐器——比如用植物茎叶制作的乐器,比如天然的石头,可能更早、更多。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我在新疆生活过,绿洲上的维吾尔族,有一种叫“它石”的乐器,他们至今仍会用从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找到的扁长光滑的石条,不用加工,直接用来击打节奏。而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仍用鹰的翅骨制作骨笛,吹出鹰的旋律,跳着飞翔的节奏。同样是笛子,鹰笛和其他的骨笛、竹笛大不相同。鹰笛的音色,像被经年不息高原的风抚摸过,清越悠扬,直插云霄。

从考古发掘看,人类早期的乐器,有着微妙的一致性,音乐是人类的本性。今天的孩子还在娘胎时,就本能地随音乐扭动。月印万川,川川不同。不同的文明如崇山峻岭,在历史长河的流淌中,又不断深描出各自的个性、特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一体多元、休戚与共。今天中国的孩子,应该首先学习好包括音乐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它离我们最近,和我们最亲,是我们心灵的初乳,也是叶落归根的血地。在中华乐器这个大家族中,我们的祖先,左琴右书,如同我们的汉字,中华音乐独树一帜。热爱音乐,像祖先那样弦歌而行,才能演奏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旋律。

这套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乐器总动员》知识绘本,一共4册,是送给孩子们的人生礼物,打开它,阅读乐器的故事,聆听祖先的声音。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囯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5Fxg4btuCZ18Mf0BQDMKhsF96PiFlkQZD/ukKo2ZZ0tUCt2JMN1R2kVnbj5adrL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