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哭泣,在萨尔茨堡

荆歌

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因陷入丑闻而史无前例地暂停颁发,然后 2018、2019 两届诺贝尔文学奖于 2019 年在斯德哥尔摩同时公布,汉德克成了 2019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痛苦的中国人》无疑是汉德克非常重要的作品。然而,这本具有明显意识流特征的长篇小说,其实跟中国和中国人是没有丝毫关系的,它只跟萨尔茨堡有关。

1979 年以后,汉德克就回到奥地利,在美丽的萨尔茨堡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他孤独吗?他是享受着孤独,还是硬要让寂寞来压榨自己?

我在运河大桥边租了两间房,那是小镇上唯一一栋出租公寓。楼房是在战后十年建的,只有两层,没有电梯,也没有阳台。底楼是超市,附近就这么一家商店。我刚搬过来时,有人告诉我,要是别人问我家住在哪里,或是问起我的新地址,我便可以这样回答:五号线终点站,SPAR连锁超市上面。

要是我早在到达萨尔茨堡之前读到汉德克的小说,也许我就能准确地找到这个处所。

房间的确在二楼。夜深人静时,偶尔还会从楼下传来冷藏柜震动的嗡嗡声。其中一间朝东,可以一眼望见运河和无轨电车的蜿蜒车道,“之”字形弯道渐渐伸向墨兹克城郊的森林。森林边缘的平坦地带密密匝匝地覆盖着墨绿的云杉和矮林。另一间的窗户分别朝西和朝北,可以瞭望萨尔茨堡市。从这片湿地望去,城区犹如天空下的一道光,依稀可见。它被几座名为“城市山丘”的要塞山、僧侣山和莱恩山遮挡了面目。山顶上,飞机导航灯闪烁着红宝石般的光芒。虽然相距仅数公里,萨尔茨堡却显得十分遥远。几座城市山丘矗立在人口稀少的平原上,别看这几座毫不起眼的驼峰,它们表面像丘陵一般,但你却很难想象,这些驼峰或多或少都是由几处险要的悬崖峭壁组成,若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则必死无疑。古城郊的旅游大巴——白天总是排着长龙——这会儿只是零零星星地停放着几辆。当熙熙攘攘的人流逐渐散去后,广场喷泉发出的潺潺流水声越发变得清脆。不久前,这座城市所有喷泉的水都来自阿尔姆运河,而如今,运河除了还在为两座磨坊提供动力外,已全然沦为点缀。因此,当局正准备废弃这条运河。教堂的穹顶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铜绿色的光芒。

他到底租住在哪一座房子?熙来攘往的游客当然不可能知道。人们只知道与萨尔茨堡有关的名人是莫扎特和卡拉扬,尽管这种了解完全流于肤浅并且很有些庸俗。没有人会把萨尔茨堡和汉德克的名字连在一起。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世界从来都不完整,常常只是碎片,思想者的脚步,才会串起珠链。他们以天才的逻辑,编织另类历史脉络。汉德克的思考是跳跃和纷乱的,各种念头,像萨尔察赫河里倒映的晚霞,绚丽而多变。作品中阴郁的比喻,比路边的野花还要挥霍放纵。

我只是为了要去新天鹅堡、国王湖和哈尔施塔特,才来到这里,只是把它作为一个驿站。从慕尼黑坐火车到萨尔茨堡,我们买的是拜仁票,这个票在拜仁大区无论火车和公交车都可通用。在欧洲坐火车旅行,通常都不需要检票进站,各种各样的票,有的要打卡,有的则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内使用,一旦查到无票乘车,那是要罚款的。有个肥胖的老太太,坦然坐在我们对面,一直轻松地打着电话,用德语不知与什么人谈笑风生。但她并不走运,她无票乘车,被查到了。她顿时像是换了一个人,可怜巴巴地对列车员说,她身上没有钱,无法缴纳罚款。列车员非常礼貌,却也无情。车到萨尔茨堡,他把老太太的行李箱扣下了。他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了地址,交给老太太,让她带上钱去那个地点赎回她的行李箱。老太太黯然下车,没有了行李箱,她企鹅一样的背影并没有变得轻松。她是真的没钱吗?如果她果真是缴不起罚款,而行李箱里的东西,对她来说又很有用,那么她的沮丧是可想而知的。我只看到她的背影,不知道她的眼中是不是已经淌下了泪水。

我说了,我只是把萨尔茨堡当作一个中转站,没想到却被它惊艳到了。当那个倒霉的老太太肥胖的背影在我的视线里消失时,我所看到的萨尔茨堡,是没有眼泪的。天空纯净明亮,街道空旷如午夜。古老的建筑像是被内心充满热爱的画家绘制在画布上的,构图并不四平八稳,那么错落有致,却是恰如其分。理想的布局,浪漫的光影,不时给人意外的惊喜。

夏天热辣辣的太阳,掉在古老的石头路面,发出金属的声响。这声响,就像教堂的钟声一样空灵,又如隐约的音乐那么神秘。阳光涂抹着这座城市,给它刷上金漆,也渲染出无数清凉的阴影。阴影里的清凉,是阳光的漫步,是它留给人们的私密空间,正如夜晚来临,那是阳光慷慨地把寂寞赐给了夏天的萨尔茨堡。

粮食胡同九号,黄色外墙的房子,在夜晚门窗紧闭。这是莫扎特的故居,它的白天是很有些热闹的,但是现在它实在太安静了。据说,冬天的萨尔茨堡,当整个城市都被厚厚的白雪覆盖时,它会更加安静。位于三楼的窗子即使打开,里面也许依然不会传出半点乐音。莫扎特是一位静默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似乎是以无声的方式传递到一些人的内心的。就像萨尔察赫河水流淌的声音,只是在水面之下。汉德克当然在这所房子前面走过,不止一次,也许每天他都会路过此地。他听到了一些什么?古典音乐和巴洛克建筑,也许只是汉德克获取静穆的底色,它们收敛起金子的光芒,退到黑夜深处,从而使他跳跃的思绪能够像繁星一样闪烁。

我的眼镜丢了。沿街找到几家眼镜店,门都关着。广告画上戴眼镜的金发女郎,挤眉弄眼地就像是在嘲讽一个没了眼镜的人。只有一家超市开着,除了一个店员,里面再没有别的人。后来知道他就是超市的老板。店内和外面的街道一样空旷。超市里有老花镜卖,这让我很高兴。选了一副眼镜,付了钱,刚走出店门,店老板就要锁门打烊了。时间还只是下午四点多啊,阳光还像镜子那么亮。“怎么就下班了呢?这么早!”我忍不住问他。他是华人,三十多岁的年纪。他懒懒地回答说:“反正也不会有人来买东西了。”我看他落寞的样子,问他是哪里人,来这里几年了,日子过得怎么样。他跳过前两个问题,只回答了最后一个:“太寂寞了!”“为什么会是这样?是因为没有朋友吗?”他说:“在这里,不管是老外还是华人,大家下班了就是回家,不像国内那样有饭局,一起喝酒,还打麻将、去歌厅玩。”我知道他的寂寞和孤独是真实的,这也是许多中国人在海外的心理处境,好山好水好寂寞,这句话,几乎成了许许多多海外华人的生活写照。然而我的海外生活经验是,好山好水好空气,安全的食物和水,让我始终处在一种平静安乐的心境里。我并不感到寂寞,丝毫也不。因为我不喜欢扎堆,不打麻将,也不爱去歌厅。与朋友的交往,其实在这个网络时代,并不需要身体的面对面,更多的互动,还是通过手机。再说了,人在更多的时候,是在孤独中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的,寂寞里才有清晰的自我,才有饱满的创作,才会听到时间的脚步和自己内心的声音,听到神的启示。可是我似乎不能对眼前这个人说这些。你可以看书呀,你要跟自己的灵魂做伴呀,这样的话说出来,他不仅听不进去,反倒会觉得我很讨厌,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你不就是来买一副老花镜吗,话那么多是为什么?

欧洲的许多城市确实大同小异,然而它们就像人脸一样,异趣就在于细微表情的不同。一座优异的城市,是有它独特的气质的。萨尔茨堡有高贵的寂寞,它让我产生停下来的想法,它是会把思念植入我内心的,它把孤独的感觉给我,并让我迷恋上这种孤独。当然,这种魅力,也许只是我作为一个游客肤浅矫情的感受,它并不日常,远离真实。那个超市老板,他的感受才是现实而普遍的。

米拉贝尔宫方正、坚硬、庞大,它的花园却平坦而温柔。遍地鲜花,妖艳地在风中摇曳。在这里,我又看见了那位东方女性,优雅而憔悴的,她一个人在萨尔茨堡游荡已经数天。我这是第几次见到她了呢?她总是温文尔雅地在长条木椅上坐着,像是发呆,又似乎是在沉思。我猜她是缅甸人,或者就是柬埔寨的。她沉静得太过分了,有时是风景里的一块石头,陷落在一个角落;有时是飘在街角的一朵云,仿佛没有重量。现在她在米拉贝尔宫的花园里出现,一个人缩在光亮如镜的石凳的一角,低声抽泣。天狠狠地蓝着,空气透明。我看到她精巧的肩膀夸张地耸动,哭得像风一样放肆而自由。没有人去打扰她,一个哭泣的人需要绝对的自由和安静。她带着怎样的经历来到萨尔茨堡?她的痛苦,在花园里和玫瑰一起绽放。

我想在冬天再去那里,当所有的建筑披上积雪,白雪吸纳了所有的声音时。午睡过后,就在客舍的窗口读书。就还是读汉德克吧:

就在我清醒的那一刻,四处静悄悄的,一种温暖的虚无开始蔓延,这正是我急需的,像是豁然开朗,或者也可以说是茅塞顿开,终于不用再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了。这其实不是“温暖”,而是“光辉”;不是“蔓延”,而是“沸腾”;不是“虚无”,而是“空洞”;不是我个人的“空洞”,而是一种“空洞的形式”。这种空洞的形式叫作:小说。它也可以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为了让小说开始,我必须抹去我的足迹,让自己不留痕迹,虚无本身并不是秘密,秘密是虚无产生的原因。它如此盛气凌人,又是如此抚慰人心。它的沉静意味着,我必须闭上嘴巴。万物在它面前都可以回归自我。“虚无啊!”缪斯曾在史诗的开头这样呼唤道。它没有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而是让人感到轻松和无拘无束,并且符合一条规律:现在怎样,就是怎样。它在画面中是一片河中浅滩。

汉德克锐利冰冷的哲思和他黑暗中的感觉,离萨尔茨堡很近也很远。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生活是这样,音乐也是这样,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Ci4YI8av7i6/+PjBZkTl7eveSRTlmW8fn9zgzYSS9bYzUTTdaU9pYXSAORiAyR8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