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THE WORLDWIDE UPRISING AGAINST
GLOBALLZATION

一场持续性革命

在过去的十年间,全球化光华不再。单从数据就可以看出,相对于世界GDP总量,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银行贷款都在萎缩或处于停滞状态。《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 )杂志把这个现象称为“慢球化(slowbalisation)”。这次严重的经济危机无疑破坏了全球化的基本假设。或许,只对全球化世界做乐观预言,对其阴暗面却轻描淡写的论调让人们厌倦了。

然而公共话语的变幻无常不能改变一个赤裸裸的事实,那就是全球化是一场持续性革命。我用了“持续性”一词,是为了指出全球化剧烈地改变着——持续且势头不减——人们恒久以来的生活方式。在它制造的环境氛围里,人类必须承认世界从物质上和概念上都是单一且不可分割的。这个模型一旦建立,我们的人生就开始持续且大幅度地改变。它是一台政治永动机,它的能量来自地方和全球之间日渐扩增的紧张局势。

全球化的潮起潮落塑造了国际环境,而且在可见的将来还会继续塑造国际环境。全球化表达了一种从古代中国和罗马帝国时代开始就一直弥漫于人类历史的基本不确定性。这个世界到了最终是会融为一体呢,还是由一系列相互区别开来的社群构成?

随着全球性挑战的出现,定义最为广泛的全球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议题。历史并没有像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里所预测的那样终结于无可匹敌的自由民主政体,也没有像塞缪尔·P.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Clash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一书中预言的那样恶化成永久的文明冲突。不过,我们目前正在为一个更古老的问题鏖战不休:人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注定了终将生活在一个统一的世界里,信奉同一套基本价值观,地方社群融合为超国家经济体?这才是问题所在,而且一贯如此。全球化也好,抵制全球化也好,都回应了这个问题。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领导人和政治运动——从土耳其的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到法国的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再到美国的唐纳德·特朗普——都适时地把他们的政策的关键部分建立在对全球化及其价值观的敌意或同情上。

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有望终结贫困;法国农民则认为它是一种恶性感染,会毁掉社群甚至生计。要是不理解全球化的运作原理,就没法搞懂流感或者竞争激烈的亚洲智能手机市场。全球化变得无处不在,它要么总揽一切,要么不过是一句空洞无意义的陈词滥调。但是,全球化这个概念基本上还是清晰的——它指的是每个事物和每个人之间日渐收紧的相互关系的网络。

全球化导致一体化加强。这是国际贸易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国际贸易要求并且创造了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资本、劳动力、知识、文化和技术的流动。人类如今堪称行走的地图,全球各国都在人类的穿戴上留下印记。

想想起居室里摆放的餐具柜吧。有的人觉得这是祖父母们才有的家具。餐具柜厚厚的玻璃门里面陈列着一个家庭最为珍贵的器物,例如瓷器,有的瓷器可能真的来自中国。或许还有一个来自伊朗的彩绘狮子小雕像。银质烛台可能是英国货或者德国货。人们一直以来都喜欢拥有来自远方的制品。他们越是富裕,此类器物就越多。无论是陆运还是海运,长途运输和贸易向来风险很高。为此,来自远方的物品的高昂价格也反映了这种风险。这样的货物,从茶叶到纺织品,再到瓷器和某些香料,往往来自远东,被称为“具有异国情调”,因而备受珍视。具有异国情调的物品往往也象征着文化之间的纤细纽带。今天也没什么差别。家里的餐具柜已经被拆除扔掉了。如果我们今天还保留着这么一件家具,那么在全球的北方,更合时宜的做法是用它来展示通常比进口货更贵的当地生产的小摆设。遥远地方之间的纽带不再纤细——它们的关系广泛、深厚、密切。我们每个人穿的、用的产品,从眼镜镜片、珠宝到起搏器,都包含来自不同大陆几十个国家的零部件和设计。我们的身上承载着发生在遥远地方的、我们永远不会结识的人们身上的戏剧和机遇。 vMv+U+N18YjdJ9z/4bIp5Y9LcfapHgH0TLaUkhau0Axh+7ib2ELM17cSky4mgz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