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傅禹字服水,浙江義烏青巖人,其生平事蹟未詳。《(嘉慶)寧國府志》卷四載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宣州衛守備:「傅禹,紹興人。修衛治。」《武備志略》前載康熙十三年宣城知縣李文敏序稱:「余與服翁同城七載。」按李氏於康熙三年任宣城縣知縣(《(嘉慶)寧國府志》),則其所謂「同城七載」,正與傅禹康熙七年赴任宣州衛守備合。又《武備志略》前載唐賡堯、施閏章(一六一九—一六八三)二序謂傅禹「少年起家戎行」「起家武科」,從清初衛守備多由武科進士或舉人銓轉來看,則傅氏蓋亦由此途履任。另外,《(嘉慶)寧國府志》載有四位宣州衛守備,傅禹居首,其後爲康熙二十八年即任的張士昌,而傅禹的地理三書亦正梓印於康熙二十八年,且屬有「本衙藏板」字樣,此雖不能確定自康熙七年至二十八年的二十一年中傅氏皆在守備之位,然其致事於宣州守備之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至於《(嘉慶)寧國府志》與《(光緒)重修安徽通志》以傅禹爲「紹興人」和《四庫全書總目》著之爲「義烏人」兩説,審《武備志略》諸卷題下皆署「義烏傅禹重輯」字,又施序、唐序所稱的「青巖」地望亦與今義烏境内之青巖山合,則固當以後説爲允。究其致誤緣由,蓋如地理三書題名下有署「古越青巖傳禹重輯」所致,唯古越國雖建都會稽(紹興),然其疆域實兼括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故不可因「古越」之名而回改作「紹興」一域,以清代義烏區劃隸金華府,不屬於紹興府。

從文獻目録看,傅禹計有四種著作傳世,即兵書一種:《武備志略》五卷;地理著作三種:《羅經解秘傳》一卷,《地理捷訣》一卷,《陽宅真訣口授》一卷。國家圖書館皆有收藏,前者爲普通古籍;後三者爲善本古籍,乃僅見之孤本。

《武備志略》之目見載於《清文獻通考》《清通志》《四庫全書總目》及《清史稿》,蓋有一定影響,然《四庫全書總目》存目提要僅寥寥數語:「《武備志略》五卷(内府藏本),國朝傅禹撰。禹字服水,義烏人。是編惟鈔撮《武經》諸書及明茅元儀《武備志》,别無特見。」審《武備志略》卷首有傅氏同僚等四人所著序言,對其人其書溢美有加,但也揭明其「俾人人便覽易曉」(李文敏序)的輯編性質。其書僅存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刻本,審書前四序所揭時間分别爲康熙甲寅(一六七四)、康熙丙辰(一六七六)、康熙乙卯(一六七五)、康熙癸丑(一六七三),又諸卷題下皆録「義烏傅禹重輯,宣城梅清同校」。則此書早有輯編,而此次刻印前又有「重輯」,且請宣城人梅清(順治甲午一六五四年科舉人)幚助做了校覈工作。

《武備志略》卷首原附有一目録:第一册「兵訣評」;第二册「旌旗總説」;第三册「水戰船圖 製兵 藥方 屯田」;第四册「占度 選擇 祭旗纛儀 醫方 馬訣」;第五册「方輿 朝宗」。蓋刻本因卷爲册,故以此標目。審其内容,多大段輯於明代茅元儀《武備志》,茅氏書原分五目: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占度載,又具分爲二百四十卷。傅氏書輯作五卷,蓋即略應茅氏五目之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喬娜碩士學位論文《茅元儀〈武備志〉探析》揭示了《武備志略》各卷所輯的茅氏條目情况:

卷一:《吴子》六篇;「軍資乘·戰」和「陣練制」小序;「陣」部分陣圖説、「練」之軍中號令、應戰;「軍資乘」:「攻」之攻城條件、「守」之守城要略,「戰」之軍行條律、渡險、齎糧、尋水、烽火、鄉導、候探。

卷二:「軍資乘·戰·旌旗」:「旌旗」小序、金鼓篇、「旌旗三」大營旗製、「旌旗二」各圖;「陣練制·練·教旗」引《紀效新書·練耳目篇》;「陣練制·練·懸令一」;「陣練制·練·教旗」引《太白陰經》教法;「陣練制·陣」八卦陣圖、雜兵家陣圖;「兵訣評·太白陰經」。

卷三:「軍資乘·水·戰船」;「陣練制·陣·八陣圖」;「軍資乘·火·製火器法」;「軍資乘·戰·器械」;「陣練制·練·選士」;「軍資乘·餉·屯田今制」。

卷四:「占度載·占」;「軍資乘·餉·醫藥」;「軍資乘·馬」。

卷五:「占度載·度」之「方輿」「薊鎮」。

雖然如此,其書似亦不能僅視爲簡單摘鈔,在《武備志略》中,傅氏還是有着自己的編排和選擇的,此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傅氏所輯編的五目内容與茅氏五目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傅氏舍棄了茅氏的「戰略考」部分,又對茅氏書的另外四部分内容進行了拆分,散編到自己的各卷中,前載喬娜揭示的輯引目録著之甚明。

第二,傅氏在删繁就簡的同時,也間出己意以爲轉接、概括和總結之語。至於軍陣、器物的尺度形制也偶有改動之處。此外,其於茅氏《武備志》以外的兵書亦或有采輯補充,如清初年羹堯輯《治平勝算全書》等。

第三,對於明清易代後所出現的地名差異,乃至清諱「蠻夷」「胡虜」等詞,皆隨文改字,以從時變。特别是有關屯田額度、方輿區劃、地名、地圖等等,亦隨清代新制。

傅氏地理書三種,公私目録未見著録,僅見存於國家圖書館所藏善本古籍。其封面有兩層,皆當爲購藏者修補後手書,首封作「羅經解 地理陽宅」,且有手記「乾隆乙酉梅有竹逕艸堂滄洲氏貿得於歲試棚」,次封作「羅經解 地理捷訣全部」,其書名皆不足爲據。内封板刻題名作「康熙二十八年鐫 義烏傅服水先生輯 羅經解内附地理捷訣 陽宅真訣 本衙藏板」。卷内三書題名格式不很一致,其第一部作「羅經解秘傳」,版心作「羅經解」;第二部無卷題,版心作「地理捷訣」;第三部卷題作「宅訣口授」,版心無題名。國家圖書館善本古籍著録作「羅經解秘傳 陽宅真訣口授 地理捷訣」。

該書前首載傅禹總序(康熙甲寅一六七四),其後爲《羅經解秘傅》序(康熙乙卯一六七五)、跋(康熙乙卯)、引,及天地、太極、五行、萬物、河圖、洛書、八卦圖等,其後始列「羅經解秘傅」卷題,並署著者「青巖傅禹服水氏輯」。《羅經解秘傳》的主體部分爲三十層羅盤的逐層詮釋解讀,其後爲「二十四山分金秘訣」和「二十四山作用訣」兩種。

《地理捷訣》前首載「總訣」「天地圖序」,及天地、太極、陰陽、五行、萬物、八卦、四維、九星等圖,其後始爲正文,約可分爲四個部分:論龍脉、二十四山等;論二十四山五行生剋之理;論下葬斬草儀文券式;論安葬方位擇日宜忌。

《陽宅真訣》所載多爲口訣,内設二十餘目,包括擇地、立向、布局、擇日、奠基、修造、上梁、開門、補救中的各種吉凶宜忌和做法。

傅氏地理三書的著述性質與《武備志略》同,亦爲輯編,但内封板刻題名稱「先生」,當非傅氏自署可知,且三書卷目所在處的標識亦體例不一,各卷前先述通識性知識再列卷目亦與著作的一般體式不合,其書蓋由傅氏弟子或僚屬襄助整理以及刻板付梓。至於其輯編的内容,因民間實用書具有迭代迅速的特點而難以檢覈該備,但如《羅經解秘傳》之前有明代熊汝嶽《羅經解》、徐之鏌《羅經頂門鍼》之作,則其參互證發亦或可能,唯其羅盤雖同爲天地人三分法,而傅氏羅經分三十層,是又與熊氏三十六層、徐氏三十三層有所不同。又如《地理捷訣》内容與明代徐善繼、徐善述兄弟的《地理人子須知》及《新刊宋國師吴景鸞秘傳夾竹梅花院纂》《生肖論》等著作多有大段相同或徵引者,但其目次選擇、先後秩序、小結等,仍有傅氏的思考與安排。至於《陽宅真訣口授》,其中的口承記録輯編性質更爲明顯。要之,傅氏地理書所輯頗有已不見於其他傳世文獻的内容,其於文獻、俗信以及舊有的民間知識無疑是具有存亡繼絶之功的。

《傅禹集》委託校理始於二〇〇九年初,然當時除《武備志略》因《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的收録而較爲易得外,傅氏地理三書雖經多方努力,仍緣慳一面。其間同事許建平教授講學臺灣,承告甲富健美出版社舊梓《地理捷訣》一書於網上有拍賣,遂委爲拍得,始幸獲知傅氏形家風水説之一斑,項目最終也衹好即此缺憾與「小竊幸」結題。前歲,本書列入中華書局出版計劃,因核對校樣而再次檢稽國圖資源,乃幸獲傅氏地理三書的電子文本。甲富健美版《地理捷訣》(一九七八年影印)前後未附版本信息,今較其版式行款字樣,知與國圖善本當爲同版之作,惜爲時間和精力所限,傅氏地理書中的另二種在本次出版中仍付闕如,是所憾焉。

本書收録了傅氏著作《武備志略》與《地理捷訣》兩種。

《武備志略》,《中國古籍總目》(二〇一〇)載有兩種版本:「清康熙間刻本,北大;清刻本,國圖。」兩者皆爲傅氏康熙十五年原刻本。乾隆間曾禁毀兵書,《武備志略》亦在其中,雷夢辰《清代各省禁書彙考》(一九八九)載湖北省奏繳書目中即有此書:「《武備志》一部,刊本,係傅禹輯。計五本全。」唯書名誤脱「略」字。《四庫全書總目》存目提要著録作「内府本」,其下落未詳,疑亦當爲傅氏原刻本。本次整理所用底本即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梓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十五年刻本。

《地理捷訣》用國圖所藏康熙二十八年刻本的電子文本爲底本。

由於兩書的輯編性質,本次整理時參考了相關圖書,對底本存在的訛脱衍倒及與相關圖書差别較大的異文,出校記説明。相關圖書的版本,在校記中予以説明。

本書點校遵循古籍整理的一般規則,異體字、古體字、俗别字等,凡非專名及須考辨字形字義者,皆統一爲通用規範繁體字。通假字照録不改。避諱字保存底本原貌,必要時在首出處以脚注形式予以説明。屬明顯刻版有誤者,徑改不出校。底本文字漫漶不清者,用「□」代替。

《武備志略》原書卷首附一簡目(如上述説明),然與卷内目次層級未能一一對應,《地理捷訣》原書無目録,二書卷内目次層級亦不甚明晰,閲讀頗爲不便,本次整理則參其内容題名稍作調整,又兩書均有圖有文,本次整理對圖文順序也略作調整,以便讀者閲覽。

對於兩書底本存在的疏誤,我們雖盡力參考相關資料做了校證,但限於學力和識見,謬誤疏漏知所不免,尚祈方家多多教正,是所望焉。

二〇二一年季夏伏日於杭州 pCfs6Pvqkdhtugho1sd1xiPlzwNsULZpcmx4YflzWRefMaGwZnkEGuYanTxFJnq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