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神章一

形者,生之器也 ;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 。故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 ,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 ,则不诱于外。神恬心清,则形无累矣;虚室生白,吉祥至矣

【注释】

①器:谓形态。

②“心者”以下四句:《淮南子·精神》:“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③恬和:安静平和。

④清虚:清净虚无。

⑤虚室生白,吉祥至矣:《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虚室生白,指空旷的房间才会有光照射进来。喻指心境空明无杂念才能获得智慧。

【译文】

身体,是生命的形态;心,是身体的主宰;心神,是心的珍宝。因此心神安静就会使心境平和,心境平和才会使身体完好;心神躁动就会使心境不安,心境不安便会使身体损伤。若要使身体完好,先要调理心神。因而静心养神,安泰自然就会由内而生;寄心于清虚,就不会被外物所惑。精神安适而心境清明,身体便不会被外物所累;就像空旷的房子方能有光照射进来,吉祥福祉才会到来。

人不照于昧金而照于莹镜者,以莹能明也;不鉴于流波而鉴于静水者,以静能清也。镜水以明清之性,故能形物之形 。由此观之,神照则垢灭,形静则神清。垢灭则内欲永尽,神清则外累不入 。今清歌奏而心乐,悲声发而心哀,神居体而遇感推移 。以此而言之,则情之变动,自外至也。夫一哀一乐,犹搴正性 ,况万物之众以拔擢而能清心神哉 !故万人弯弧 ,以向一鹄 ,鹄能无中乎?万物眩曜 ,以惑一生,生能无伤乎?

【注释】

①“人不照于昧金而照于莹镜者”以下六句:《淮南子·俶真》:“人莫鉴于流沫而鉴于止水者,以其静也;莫窥于生铁而窥于明镜者,以睹其易也。夫唯易且静,形物之性也。”昧金,颜色暗淡的金属。莹镜,明镜。鉴,照。

②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牵累。

③推移:指转变。

④搴(qiān):拔取。此谓影响、破坏。正性:自然的秉性,纯正的秉性。

⑤拔擢:抽引,拔取。此指干扰、牵绊。

⑥弯弧:拉弓。

⑦鹄(gǔ):箭靶的中心。

⑧眩曜:惑乱,迷惑。

【译文】

人们不用暗淡的金属而用明镜照面,因为明亮照得清楚;不用流水而以静水照形,因为平静了看得清晰。明镜和止水凭借它们明亮与清晰的特性,所以能够呈现事物的形态。由此看来,心神清净就会使杂念消除,形体安适则心神清朗。杂念消除就会使内心的欲望永远休止,心神清朗则会使外界的烦扰无法侵入。现在清灵的乐曲奏响就会心生喜悦,悲凉的曲调奏出则心生哀伤,心神居于体内却随着外来的感受而发生变化。这样说来,情绪的变化是由外界带来的。音乐的哀伤和喜悦,尚且能破坏人的纯正之性,何况在万事万物的牵绊中能使心神清净吗?因此正如万人弯弓射向一个靶心,靶心能不被射中吗?而万物纷扰眩惑一人,人能不受损伤吗?

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血气者,五脏之使候也 。耳目之于声色,鼻口之于芳味,肌体之于安适,其情一也 。七窍蔽于攻取,则精神驰骛而不守;血气縻于趣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 。嗜欲连绵于外,心腑壅塞于内 。蔓衍于荒淫之波 ,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是以圣人清目而不视,静耳而不听,闭口而不言,弃心而不虑 。贵德而忘贱,故尊势不能动;乐道而忘贫,故厚利不能倾 。容身而处,适情而游 ,一气浩然 ,纯白于衷 。故形不养而性自全,心不劳而道自至也。

【注释】

①“七窍者”以下四句:《淮南子·精神》:“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而气志者,五藏之使候也。”户牖(yǒu),门窗,此指精神感知外物的通道。使候,出使与瞭望者,此指使五脏运转以维持生命的载体。

②“耳目之于声色”以下四句:《淮南子·俶真》:“夫人之所受于天者,耳目之于声色也,口鼻之于芳臭也,肌肤之于寒燠,其情一也。”

③“七窍蔽于攻取”以下四句:《淮南子·精神》:“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藏摇动而不定矣;五藏摇动而不定,则血气滔荡而不休矣;血气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驰骛,奔走,奔驰。縻(mí),束缚,拘束。趣舍,取舍。趣,通“取”。滔荡,激荡,动荡。

④壅塞:堵塞不通。

⑤蔓衍:滋生蔓延,连绵不绝地延伸。

⑥“是以圣人清目而不视”以下四句:《淮南子·精神》:“清目而不以视,静耳而不以听,钳口而不以言,委心而不以虑。”

⑦“贵德而忘贱”以下四句:《淮南子·诠言》:“古之存己者,乐德而忘贱,故名不动志;乐道而忘贫,故利不动心。”

⑧容身而处,适情而游:《淮南子·精神》:“容身而游,适情而行。”适情,顺适性情。

⑨一气:元始之气,与生俱有之元气。

⑩衷:内心。

【译文】

七窍,是心神感知外物的通道;血气,是五脏维持生命的使者。耳目对于美好声色的向往,鼻口对于芳香味道的喜爱,身体对于安适状态的享受,其实质都是一样的。七窍因追求外界的享受而阻塞,就会使心神竞驰于外而不能内守;血气因追求外物而耗费,就会使五脏动荡失调而无法正常运行。外在的嗜好与欲望没有休止,体内的五脏六腑就会阻塞不通。纵逸于荒淫之所,流连于是非之地,而又不使道德败坏和生命受损,恐怕是很少的。因而圣明之人清澈双目而不乱看,清净两耳而不乱听,缄闭口舌而不多语,放弃心智而不多虑。看重道德而安于卑微,尊贵的权势就不能使之动摇;坚守大道而甘于贫贱,厚重的利益就不能使之倾心。只要能安身的地方就去居住,顺适内在性情而去游历,内心充满浩然的元气,纯洁无瑕。这样,形体无需保养而心性就自然完好,内心不必操劳而道自然就会到来。 qg0rGMgDvk84sEWPPuMfHUglsN1GHkKgpWlxgkwNTJfODeQLfEJBVUXnEgOSBg0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