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分为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两种,其中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正面反馈,即我们俗称的表扬。有些人认为,与负面反馈相比,正面反馈看上去仅仅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过程,对于员工的工作没有实际的作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现在的员工,对于工作环境的重视甚至超越了对于薪资的重视。管理者留住员工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塑造有吸引力的工作氛围,千方百计保持和强化员工的工作热情。在日常工作中找到员工的闪光点,做出积极有力的正面反馈,是营造团队和谐氛围的不二法门。
在员工业绩突出时,管理者的正面反馈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如图8–2所示)。
图8–2 正面反馈的三个层次
在一般企业中,管理者最常见的正面反馈是微微一笑,说声“还不错”便扭头而去,或者干脆默不作声。这种反应就会给员工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让其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做对了。如果员工将自我怀疑的心理带到日后的工作中,很有可能带来这样的结果:曾经做对的地方又出现了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在他做对的时候没有得到来自管理者的正面积极的反馈,没有及时肯定他之前的工作方式。他怀疑自己之前的工作方式是否正确,为了进一步确认才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方式,导致发生错误。
这种无动于衷的反馈,我称之为“零级反馈”。之所以不是一级而是零级,是因为这是完全无效的管理方式,对员工的工作不仅不会产生任何促进作用,反而容易让其消极怠工。
无动于衷之所以可怕,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群居性。这是人类的本性,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希望得到来自群体的反馈和认可,没有人可以免俗。只有得到周围的认可,他才会觉得有安全感,有归属感。如果未能得到预期的认可,就会产生浓浓的孤单感,丧失群体中本应获得的安全感,而这种紧张焦虑会使他丧失对外探索的欲望,心理变得十分脆弱。
家庭倦怠感是怎么来的?你会给你的家人一些正确的反馈吗?一般是没有的。丈夫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家后,妻子已经做好了饭菜等着丈夫。此时,如果丈夫没有给妻子积极的反馈,比如对她说“老婆你做的饭真好吃,你辛苦了”之类,而是直接打开电视,一边看一边吃,在吃完饭后也是一言不发或者寥寥应付几句,结果可想而知。丈夫每月将工资交给妻子的时候,妻子也不会做出积极的反馈,比如对丈夫说“老公辛苦了,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我很爱你”之类。
以上描述的情况,是我们最常见到的家庭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双方都把对方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认为就算不说对方也会懂得,但其实并不是如此。直观地说出来的言语力量是绝不能忽视的。如果有一天,赶上一方情绪不好,这种家庭倦怠感就会成为导火索,将麻木相处升级为争吵,给家庭生活的幸福埋下隐患。
同样的道理,如果员工未能及时获得应有的反馈和认可,便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感觉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自然无法像从前那样在工作中全情投入。此外,员工做的事情中有大量重复性劳动,这本身就容易产生倦怠感。如果管理者对此还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无疑会加重这种职业倦怠感,这对于需要全情投入工作的团队而言,会产生巨大的伤害。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有功不赏历来是管理中的大忌。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机会和平台比过去“铁饭碗”时代多太多,“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当员工从你的功臣成为其他团队的抢手货时,后悔已于事无补。
与零级反馈相比,公开的、正面的口头表扬会让员工明确以后的工作方向,深刻认识到工作的意义。
因此,管理者如果很开心地对员工说“你做得很不错”,就会让员工感到被团队认可。如果是新员工,他将会更快地融入团队,与其他成员共同进步。我曾听很多管理者反映,仅仅口头表扬有点儿“务虚”,给员工发奖金才算是真正有效的反馈,因为金钱更实际一些。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不要将员工每一个正确的行为都跟钱挂钩。全部和金钱挂钩这种行为在某些时候可能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说到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著作《金钱不能买什么》。
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蕴含的意义也非常深刻,我很喜欢。桑德尔教授在书中详细解读了金钱的两个重要弱点,对人们使用金钱时的心理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1)衰减
金钱如果不能持续增加,人们对它的兴趣就会迅速降低。人们总是希望钱越挣越多,一旦不能增加,就会感到失望。
比如某团队在创立之初将年终奖定为一万元,员工觉得待遇优厚,普遍非常兴奋。但是,该团队一连几年都发一万元年终奖,员工不但不会兴奋,反倒觉得钱变少了。
(2)腐蚀
金钱会让很多事情丧失其原本的意义。一件有意义的事一旦跟金钱挂钩,就有了“铜臭味”,并让一部分追求精神层面意义的人自动远离。这就是有可能在给员工发钱之后,他反而不愿意继续做原来工作的原因。因为金钱,使这件事丧失了它本身的意义。
比如在团队中,一定有员工加班不是为了加班费,他只是发自内心地想要把工作做好。见到这样的员工,管理者自然满怀欣慰,如果此时给员工发加班费,反而会让原本雄心勃勃的员工瞬间泄气——“我加班难道就是为了这点钱吗?你未免也太小看我了吧。”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钱寸步难行”的社会,但在很多人的深层次心理中,并不喜欢只为钱工作。正如一代伟人毛泽东所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那些优秀企业,崛起的根源是其伟大的愿景。这些愿景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使各成员迸发出强烈的奉献精神,从而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些优秀的企业给予我们启发,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有些员工自愿坐在办公室加班的原因。企业氛围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让员工感觉自己身上背负着强烈的使命感,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驱使他这样做。在这方面,华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华为用短短30年时间成长为中国顶级的科技公司,连续多年位列世界500强。在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华为员工多年奋斗的结果,也是华为管理者智慧的成果。
《华为基本法》是华为管理智慧的总结,在“价值分配”一项有这样的内容:华为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华为员工将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工作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公司能有更好的发展,他们愿意更加努力地工作,早日做出成绩。这种动力来自员工内在的力量,无须驱使,效率奇高。
一个只盯着钱的公司不会基业长青,同样,一个只盯着加班费的员工也不会有很好的职业未来。一个好的管理者,会通过二级反馈让员工感觉到工作的意义,激发他的工作热情,成就企业的未来。
管理者的终极任务是通过各种手段塑造调整员工的行为,然而有很多管理者对于应该在何时使用何种方式塑造员工行为不甚了解。实际上,塑造员工行为的最佳时机是员工做对事情的时候,即需要加强正面反馈的时候。通过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案例,或许能帮助管理者更深刻地认识这个道理。
科学家将三只小白鼠分别放入三个T型管中进行实验,目的是希望塑造出它们向右边走的行为。第一组T型管的右边是奶酪,左边是电击棒;第二组T型管的右边是奶酪,左边什么也没有;第三组T型管的右边什么也没有,左边有电击棒。第一组是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第二组就只有胡萝卜,很显然第三组就只有大棒。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了解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是否有效。
实验结果显示,第二组小白鼠率先学会往右走,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小白鼠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它们待在原地不敢动,看起来并没有走出去的愿望,说明它们一点儿都不想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本来你的员工工作得好好的,当你走到他身后时,他就傻了,甚至连电脑程序都打不开。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为了找到答案,科学家在实验之后将三只小白鼠解剖。结果发现,第二组小白鼠的健康状况良好,而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小白鼠都出现了“压力性胃溃疡”的症状。
胃是对压力非常敏感的器官,当人生气或者感到压力大的时候,胃就会出现问题。很多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的人,胃的健康状况都不太好。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小白鼠之所以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是因为它们承受着做错会被惩罚的巨大压力。它们宁愿停止活动也不愿意面对可能遭受惩罚的危险。
与负面反馈相比,正面反馈是塑造行为的最佳时机。大家可以看看美国人布兰佳和约翰逊合著的《一分钟经理人》一书,这本书也曾经被张瑞敏和柳传志推荐过。值得注意的是,约翰逊还写了一本影响全球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
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位管理者:他的上班时间基本固定,从来不需要加班,但是公司业绩却逐年递增,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再开一家新公司。作者想要探寻其中的原因,那个管理者就请他一起到公司的百叶窗前,请他帮忙盯着新来的员工。当员工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这位管理者就会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表扬他做的事情与公司的价值观非常吻合,这个过程耗时一分钟。
时间是管理者最大的成本,作者对这位管理者将宝贵的时间用于表扬新员工十分费解,于是问道:“您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不去做点更有意义的工作呢?”管理者说:“我表扬了他,他就会知道这样做是对的,以后还会继续这样做。如此一来,我需要操心的事情就又少了一件。”
书中的管理者向我们传达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让员工明确知道他做什么事情会得到表扬。但是在以往的管理经历中,我们却花了大量时间让员工明白做什么会被批评。这样一来,员工就会像实验中承受巨大压力的小白鼠一样,不敢越雷池一步,或者即使迈出这一步,也难免会做错,形成一个不良循环。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北京办公,而樊登读书会的团队在上海。由于分处两地,我在管理团队的过程中十分看重“三级反馈”。每当我发现某个同事做对了一件事,就会给他发条微信,告诉他这个事情做得很对,对公司有很大的帮助。我的积极反馈,无疑会带给员工巨大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让他感觉这件事是他分内的,一定要把它做好。这样一来,员工每天上班都带着十足的干劲,而我也就少了一件需要操心的事。
如果管理者总是批评员工这事做得不行,那事做得不好,员工就无法获得成就感,不知道自己以后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什么。
给员工正面反馈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团队营造独特的价值观以及团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即使遭遇困境,也不会让团队陷入一盘散沙的境遇。
电视剧《亮剑》里,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手下有两个很厉害的士兵,一个叫和尚,另一个叫段鹏。李云龙是个大老粗,他对待下属最常见的方式是踹和骂,简单粗暴。然而,和尚和段鹏对待李云龙的“暴行”却甘之如饴,没有任何不满,原因何在?
原来,李云龙曾不止一次当面向此二人表达他的欣赏之意:“你们的血性是我最看重的东西。”通过积极反馈的方式,李云龙反复强调彼此间的共同价值观,先强化再固化,深深烙进二人心里。因此,每一次被“施暴”时,他们二人感受到的是一家人之间的打闹与不见外,不仅不会怀恨在心,反倒会十分感激,心里始终记着:“是团长把我培养出来的,我是团长的人。”
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时给予正面积极的反馈,可以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让各成员感受到尊重和信任,让员工找到工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