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肢体动作比语言更重要

倾听的范围包括说出来的话以及没有说出来的部分。在没有说出来的部分中,肢体动作是非常重要的成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只在倾听语言,也在观察行为。解读肢体动作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超越了语言本身。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日常交流沟通时,语言传递的信息只占7%,其他诸如声调、表情等传递的信息占到93%。因此,管理者倾听员工谈话时,不能只关注语言,还要关注非语言的其他信息,尤其是肢体动作。这样有助于管理者充分了解员工的想法。比如两个人说话时,其中一方身体忽然向后仰,这就说明他不同意你的观点,你会发现他的回答比较敷衍。身体的距离代表心理的距离,身体离得越远,两个人的心理距离也就越远。

肢体动作如此重要,以至于很多能够解读肢体动作的专家,比如很多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员工退休之后,会成为知名企业的商业顾问。如果公司跟其他组织谈判,他们就坐在会议室内,不发言,只是盯着对方的人,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并加以解读,协助公司做出决策。通常情况下,这些FBI的肢体动作解读高手们仅需参与一天谈判,便能大致判断提出的条款哪些对方可以接受、哪些不会接受,以及对方的底线是什么……

在商业领域,他们可能不算专家,但是在肢体动作的解读上,他们的水平却是世界一流,很少有人能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成功掩饰自己的意图。因此,他们可以通过这项技能大致判断出对方的真实情况,为企业下一步行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什么观察肢体动作反而会比较可靠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人际交往发展的历史。人们已知的信息交流方式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及肢体动作三种。用肢体动作交流是我们原始祖先最早使用的交流方式,随后出现了表达特定意思的口头语言,最后才出现了记录用的书面语言。这三者出现的时间不同,表达的特点也各有千秋。

1.书面语言

从这三种语言的特征上看,书面语言出现得最晚。它的表达方式冷静客观,表达的内容经过人们反复核实确认,最容易掩饰人们的真情实感。由于文字的客观性,它经常被用于严肃的合同文件、法律文件等。所谓“白纸黑字”,说明书面语言必须是经得起推敲的,是最精确的。

2.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直接,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即时性,故而不会做太多修饰,比书面语言更加可信,但仍存在一些务虚的因素。比如一些客套话,明明心里不是这样想,为了表面和睦说一些虚假或吹捧的话。有一个成语叫作“摇唇鼓舌”,意思是用语言进行有意的煽动挑拨,这说明口头语言是有煽动性、有目的性的。

3.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与以上二者不同,它是下意识的,除非经过刻意训练,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控制和修改自己的肢体语言。因此它是三种语言类型中最真实的。

员工谈话时,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相辅相成,向管理者全面展示员工的工作状态和背后原因。肢体语言的稳定性为管理者提供了全面深入了解员工的新途径,正所谓“观其行而知其心”。通过对肢体动作的解读,管理者对员工的真实想法就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更有助于管理者倾听。以下是管理者在倾听员工谈话时需要格外重视的四种肢体动作。

1.目光接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千变万化反映的正是员工复杂的心理变化。通过与员工的目光接触,管理者会了解到许多员工口头语言中没有传达的信息。

(1)如果员工在交谈中始终将视线集中在管理者身上,这说明他很尊重上级,对所谈的问题也十分重视。

(2)如果在交谈中,员工习惯于不正视管理者的目光,说明员工对现在谈论的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管理者就需要随机应变,将话题引导至该员工感兴趣的方面,以便找到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

2.手势

手势是员工在交谈中无意识的一些动作,其中可能潜藏着一些重要的信息。管理者可以结合当时的语境思考手势背后的原因,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

一个人在撒谎时会抚摸自我安慰区。女性的自我安慰区是胸口,男性的自我安慰区是脑后。员工如果对管理者说:“昨天来了很重要的客户,我加班到很晚。”与此同时,他将手背在脑后,这就说明他很有可能在撒谎。此外,耸肩、摸鼻子、抓痒、快速眨眼也是非常明显的说谎标志。

3.腿部动作

在交谈中,腿部动作也是反映心理状态的重要标志。如果员工在交谈时腿部放松,说明他此刻的心理比较放松;如果他跷着二郎腿,同时手交叉在胸前,则意味着他非常生气或反对管理者的观点;如果员工一直在抖动自己的双腿,则说明他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这些腿部动作有利于我们掌握沟通的时间与方式,一旦发现对方有所不适,我们就需要结束谈话或者是调整谈话的语气、内容等。

4.空间距离

在沟通时,不同的距离代表了双方不同的关系。比如亲密距离是指两人之间的距离小于45厘米,这一般是亲人、爱人之间的距离;如果两人的空间距离在46厘米至120厘米,大多是熟人和朋友;如果在120厘米至360厘米的范围内,那就是典型的社交距离了,应用于社交场合或者工作场合;360厘米以上的空间距离,一般用于公众演讲。

与员工交谈一般适用工作场合的社交距离,即120厘米至360厘米。但是如果谈话中管理者发现对方与你的距离超过了开始谈话的距离,就说明他其实不同意你的观点,已经逐渐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因为身体距离其实是心理距离的反映。

通过肢体动作,管理者可以有效判断出员工在谈话时的真实心理,并给出最合适的反馈。反之,管理者也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避免在沟通时犯以下9种常见的错误。

1.无精打采

这是最明显的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意味着此时你有些厌倦,一点儿也不想继续与员工谈话。当然,你绝对不会直接开口对员工说:“我为什么要听你说这些废话?”但是如果无精打采,你的身体就会大声且清晰地出卖你。

2.夸张的手势或点头

这种类型的手势会向员工暗示你正在夸大事实,但一些小幅度的手势能展现你的管理能力和自信。比如张开双臂或摊开双手,都在告诉对方你对他没有丝毫隐瞒。与此类似,对方可能会认为重重点头只是为了掩饰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你并不赞成或者并不理解他说的这件事情。

3.谈话时看手表、坐立不安或拨弄头发

这三种肢体动作表明你此刻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想要赶快结束谈话,急于离开沟通场所,会让对方产生不受尊重的感觉。

4.交叉双臂或紧握拳头

这两种肢体动作是典型的防御姿态,暗示你对此次谈话并非持有完全开放的态度。即便你与员工的交谈很是轻松愉快,对方依然会有被排斥的感觉。

5.言语和面部表情不一致

当你的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出现冲突时,会让对方觉得哪里不对劲,并开始怀疑你在欺骗他。例如,紧张的微笑并不能缓和沟通的气氛,反倒会让对方感到不安,误以为你有其他的想法。

6.避开对方目光

谈话过程中,如果缺少直接、持续的眼神接触,会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此刻说的内容不感兴趣,给对方造成疏离感,影响沟通的继续进行。

7.过于强烈的眼神接触

与上一种肢体动作恰恰相反,过于强烈的眼神接触会让对方觉得你好斗或试图占据主导地位。研究表明,最易让谈话对象接受的眼神接触时间平均为7~10秒,且倾听时应比说话时的接触时间稍长一点儿。

8.转动眼珠

在倾听时不断转动眼珠也是对谈话对象缺乏尊重的一种表现。也许对有些人来说这只是一种自发的习惯,但如果稍加控制,将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9.皱眉或其他不开心的表情

这些肢体动作会向员工传递你正处于心烦意乱的状态,和你谈话的人很容易将你拒于心门之外。即便你糟糕的心情和他们毫不相干,可他们不一定会这么想。 0ULvZC/hUO4ACqwRDSUFqEzuSvt0mBX/W/5xVrXu08zEqEj0jLBib5h0oOJ5Jkp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