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倾听的要点是吸收对方的信息

上文说到,善于倾听的管理者最受欢迎。大多数的管理者总是希望别人认真倾听之后就去执行,却不善于听取雇员的意见。有人说,倾听不就是不说话吗?等着对方把话说完,很简单啊。实际上倾听不是被动地等着,倾听更是一个接收对方信息的过程。善于倾听的人可以将对方表达出来的以及未表达出来的信息尽可能接受,提升双方的沟通效率,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事实上,我们发现企业中能做到这一点的管理者凤毛麟角。这是为什么呢?

沟通学里有一个原理:两人谈话时,先说话的那个人会在谈话前5秒开始想我要说什么;开始谈话之后,另一个人就会在5秒内开始思考对方下一句要说什么。换句话说,在5秒之后,倾听者实际上一直在构思自己要说的话,对方的话大部分都没有听清。而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也只是将这个时间延长到30秒而已。由此可见,认真倾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能做到的人能力都不一般。那么假如公司有一个倾听能力很好的人,我们如何在管理层推广他的经验呢?这个能力能不能被复制?答案是肯定的。为了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标准化的工具。

要想复制倾听的能力,首先得对倾听的流程有个基本的认识。一般而言,倾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如图7–1所示)。

图7–1 倾听的三个步骤

1.深呼吸

一定有人问,倾听的第一步怎么会是深呼吸?其实深呼吸的目的是保证倾听者的情绪稳定,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说话这件事上。这样做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专注于当前的事实而非情绪。尤其当对方说的话你并不爱听的时候,这种深呼吸就会起到很好的平稳情绪的作用。我会建议企业管理者经常静坐,因为这样能让心思收一收,不带情绪,以更加客观理性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西游记》我起码读了十遍以上。年少刚接触《西游记》时,我经常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唐僧取经路途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头也是十万八千里,孙悟空背着唐僧一个跟头就能到达西天,为什么还要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去取经?

长大之后再读《西游记》,我发现其实《西游记》压根儿就是唐僧个人的修佛过程。孙悟空代表了唐僧那颗不受约束的心。此外,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我们的心也有“七十二般变化”,可以去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比如纽约、非洲,甚至月球。孙悟空的所有本领原本就是我们不受约束的心的特征。与孙悟空一样,这颗心的力量很强大,破坏力也很可怕,所以才会出现紧箍,为的就是约束那颗心。

猪八戒代表的是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欲望。猪八戒看到美女、美食、金钱都会犯错,可是唐僧并不会去管猪八戒,也不说他。我们对自己的欲望犯下的错误总是会比较宽容一些。

沙僧的名言因为春晚变得家喻户晓:“师傅,二师兄被妖怪抓走啦!”“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啦!”这个段子流传很广,观众对它的接受度很高,觉得沙僧好像就是那样。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是很无趣。他就只知道干活,挑着担子无怨无悔。他代表的就是唐僧的理性和逻辑。

白龙马代表的则是唐僧的意志,无论团队中的其他人表现如何,是精诚合作还是闹着散伙,白龙马都是一定要去取经的。

孙悟空和牛魔王是好兄弟,原本都是山野的妖怪,无法无天。孙悟空跟着唐僧去西天,一路修行,最后成为斗战胜佛;牛魔王还是原来的心性,所以他未能摆脱“妖怪”的身份。

心如果没有经过修炼,时时刻刻处于原始状态,就不会有清明通透的时候,总是处于蒙昧原始的状态。只有修成正果,才会真正不受约束,获得大自在。

在《西游记》的最后,孙悟空修炼成佛,对观音道:菩萨,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紧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约束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再去捉弄他人。

菩萨说: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得道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孙悟空举手去摸,果然没了。

《西游记》塑造了诸多角色的丰满形象,其实说的都是人心,人所有的束缚也来自内心。《孟子·告子章句上》中有一句“学问之道,求其放心”,意思是做学问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将丢失的本心找回来而已。只有将心沉下来,才能看清这个世界,才能有效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倾听之前深呼吸,清除私心杂念,放下偏见,只留下平静的心为接下来的倾听做好准备。

2.提问

倾听是不是就是保持一种姿态到最后?当然不是。在倾听的时候,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对方才会有意愿做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提问不只是证明你在听,同时传递的还有对谈话者的尊重和信任。善于在倾听中提问,会让对方感受到尊重,更容易赢得信任,而这正是领导力产生最重要的基础,这些都是通过倾听可以达到的。姿态优美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实时反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别人跟你说话的时候,只看到他的嘴在动,但是他说什么却不清楚。这种情况被称为“不在状态”,说明你走神了,注意力没有在当下的谈话中。如果此时别人问你,他刚才说的是什么,你肯定回答不出来,情况就会变得比较尴尬。这是社交中非常失礼的一种表现。

在沟通时只是礼貌性地回应远远不够,适时提问才是正确的回应方式,能够给谈话者隐形的鼓励,促使谈话继续进行下去。提问分为两种,一种是封闭性问题,另一种是开放性问题。

(1)封闭性问题

封闭性问题是指那些只能用“是”或“不是”等具体答案来进行解答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在销售层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为的是不给客户考虑的空间,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好,造成一种心理催眠效果,“7 YES成交法”是其典型代表。

传销组织在卖东西时大多不会考虑产品的潜在市场和适销价格,因为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7YES成交法”的话术卖出去。比如一个标价3000元的洗脸盆,正常人大多不会购买,但这在传销组织中很容易成交。当然,他们绝不会开场便让你购买脸盆,而是设置7个需要用yes来回答的问题。一般来讲,话术会这样进行:

传销者:“朋友们,在外打拼这么多年,大家觉不觉得健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不是?”

观众:“是。”

传销者:“那父母的健康是不是很重要?”

观众:“是。”

传销者:“大家是不是感觉我们每天忙于事业,对父母的关心不够?”

观众:“是。”

传销者:“如果我们可以花一顿饭的钱,给父母带来健康和快乐,是不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

观众:“是。”

传销者:“人老脚先老,洗脚可以使父母身体更加健康,更加长寿,是不是只要一顿饭的钱就可以实现,帮你完成孝心?”

观众:“是。”

接下来,传销者还会设置很多需要观众回答“是”的问题,不光要回答“是”,还要观众点头表示认同。这是一种群体性的催眠方式,只要周围有两千人不断地点头说是,最后无论台上的传销者说什么,观众都会点头说是。在连着说6次yes后,传销者的第7个问题将会是“你是否愿意购买?”此时肯定有人习惯性地说“yes”,3000元一个的脸盆就这样成交了。

“7 YES成交法”带来的销售额非常惊人。虽然这种做法有违社会道德,但其中蕴含的原理却耐人寻味。

(2)开放性问题

与封闭性问题相反,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不能轻易用“是”“不是”或者其他一个简单的词、数字来回答的问题。开放性问题需要对方针对有关事情做进一步的描述,并把他们自己的注意力转向所描述事情中比较具体的某个方面。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以“怎么样……”开始的开放性问题比那些以“为什么……”开始的开放性问题,更容易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在交谈中,开放性问题非常重要,它会让谈话者的思维更加活跃。封闭式问题像一个明亮的小红点,亮度很高,但只能照亮一个点;而开放式问题就像一盏灯,只要一打开,整个屋子都会被照亮。一个善于倾听的管理者,必定善于提出各种开放式问题。比如一个人喜欢吃东西,背后其实可能有很复杂的心理因素。善于倾听的管理者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就可以把他肚子里的话都问出来。

3.复述

大家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分明当时听得也很认真,两人都说好的事情,到关键时刻发现两人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事情最后进行得非常不顺利。这就是倾听的第三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对倾听的结果有一个确认的过程,这个过程叫作复述。为什么一定要复述呢?

在沟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沟通漏斗:管理者心里想的是100%,在众人面前用语言表达时,已经漏掉了20%,只剩下80%。而这80%的事情被倾听者接受后,由于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关系,只留下了60%。实际上,真正被倾听者消化理解的大概只有40%。等到员工遵照领悟的40%具体行动时,已经变成了20%(如图7–2所示)。

图7–2 沟通漏斗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很常见。比如两个人约定,第二天早上10点在公司门口见面,结果其中一个人10点就到了,另一个人10点半才来。原因是前一天两个人对于约定时间的理解上有分歧,一个人认为约定的是10点,另一个人认为是10点半。昨天已经过去了,没法去查证,而且也没必要,对吧?很多时候这会让人很不开心,开始怀疑人生。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是比较重要的事务,比如10点签合同,10点半才到,可能客户对你的印象就不好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业务开展,给团队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这就需要一个信息确认环节——复述。

在上述案例中,一个人说完之后,另一个人马上复述“明天早上10点公司门口,不见不散”,与第一个人的话一字不差,就可以及时确认信息正确与否,不至于产生前文中出现的情景。

在公司的日常沟通中,信息确认环节必不可少。管理者需要养成一个习惯:向员工布置任务或者约定时间地点时,请对方将信息复述一遍,以保证信息的绝对正确,避免出现严重的工作疏漏。 xYatukNliet6FWwX5UJMCejTj7rXGnPPaGfZ4f0wTtu/x0+X0pKqi9dqWEQbb5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