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愿参与的游戏机制

游戏的最后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愿参与、随时退出,不存在强迫性。试想,打游戏的时候如果受到胁迫,还有哪一个玩家会有兴致继续玩下去呢?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四个人玩麻将正玩得开心,其中一个人要输了,情急之下掏出一把手枪,让其他人洗牌重来,刚才那一局不算。这种情况下,还会有心思继续玩下去吗?是不是赶紧撒丫子跑路?在受胁迫的情况下,别指望一个游戏还会继续下去,这也是我不赞成利用“怕”这种情绪来管理企业的原因之一。

我经常跟员工讲的一句话就是,要是只为了赚钱,实在没有必要绑定在公司里面上班。现在赚钱的方式很多,做滴滴司机、开早点摊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还比上班自由。那么一个员工为什么要放弃一种自由而多金的生活方式来公司上班呢?只能靠自愿了。

在此基础上,管理者需要认识到,员工是自由的。他可以来,也可以不来。来是因为他愿意,伤害了这种意愿,员工的工作注定长久不了。

员工和企业的相处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管理者不应该采取任何强迫姿态。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由里德·霍夫曼、本·卡斯诺查和克里斯·叶合著的《联盟》一书。这本书帮助很多企业改善了招聘流程,更新了用人观,最终让员工自愿上班。

《联盟》一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大家认清了职场上长期流传的两大谎言。一个是管理者说的“你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另一个是员工说的“领导你放心,我会好好干的”。当企业真正遭遇困难的时候,比如战略转型、资金吃紧,管理者首先想的就是裁员,认为只要裁员,成本降下来,企业就能渡过面前的难关。而员工时时刻刻盘算的问题是:如何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这个工作虽然不好,但是现在先做着,骑驴找马。一旦找到更好的去处,就会毫不犹豫地辞职。因此在一般情境下,管理者和前员工见面是件非常尴尬的事情,以前一起工作时说的都是同甘共苦,转眼已各立山头。有些公司的员工和老板的关系就是这么闹崩的。

某个公司曾对员工承诺5年之后上市,结果没到5年的时候,员工辞职去了别的上市公司,老板就在各种场合说这个员工不行、对企业不忠诚等,甚至鼓动身边的朋友不要买员工新公司的股票。

为什么非要走到这个地步呢?为什么离职不能变得更加体面一些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自己相信那个流传已久的员工的谎言,并认为员工会一直陪着企业干下去。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这可能吗?现代社会,员工平均几年跳一次槽不是很正常吗?

在人员流动如此频繁的现在,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了10年,或者5年,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越发亲近,在需要分开的时候,能否采用更加平和的方式好聚好散呢?这就需要管理者改变原有的对员工与企业关系的看法,建立新的联盟体系。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联盟体系究竟应该如何建立呢?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在招聘环节就应该着手。在面试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人员筛选,挑选出自愿参与游戏的人员,从而在后期的工作中节省很多精力。

1.找到自愿参与的人

大家知道,一些著名跨国公司,比如谷歌,它们之所以能够快速获得扩张和发展,在人事制度方面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和前高级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在两人合著的《重新定义公司》一书中,写到了谷歌公司异常严格的人员招聘环节,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CEO会参与其中。

按照书中说法,谷歌将经过层层筛选后留下的、在工作中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的员工称为“创意精英”。

在一般公司里,员工正常工作,如果突然收到调换工作岗位的通知,虽然一般不敢直接跟老板抗议,但还是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比如:凭什么让他代替我的工作,这样会让我很没面子,等等。能够这样想的员工肯定不是“创意精英”,因为这些负面情绪会使他的工作速度减慢、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工作进度。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创意精英”身上,会有什么不同呢?“创意精英”关注的是工作有没有因此变得更加顺利、更加出色。虽然也会产生负面情绪,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消极怠工。他们向老板报告,也只是从工作角度来谈,不会夹带任何个人情绪。换句话说,他们更加关注在人员更换之后,工作能否进行得更加顺利,而不是自己为什么会被无故调离。如果新人可以做得更好,“创意精英”反而会向他们表示祝贺并且跟他们学习工作经验。

“创意精英”的这种素质,使他们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而不会将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这其实是职场人士非常需要追求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谷歌在人员招聘时最看重的员工素质之一。

2.为员工设置期望值

人力资源部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招到了合适的人才,合同已经签好,员工可以上班。但这还不是招聘的终点。如果想要与员工建立联盟体系,需要人事部门接下来问员工两个问题:

第一,你打算在公司工作多久?

第二,你打算在这段时期内做到什么职位?

为什么要问这两个问题呢?这其实是通过设置员工的期望值,尽可能点燃员工的工作热情。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将员工分为三种:自燃型,指那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干劲的人;点燃型,指那种需要别人点拨才能激发内在能量的人;阻燃型,指那种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很难激发内在动力的人。

我们在工作中最常见到的就是阻燃型员工。他们将工作做不好的原因归结于外部条件:工资太低,所以我做成这样已经可以了;老板太坏,我偷会懒也没什么,等等。有些阻燃型员工在工作很多年后,依然没有晋升,便会将问题都归咎于别人,从来也不考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所有错都是别人造成的,自己永远是被害者。他可以随便找出很多理由来消磨时光,而不是积极想办法提升自己。

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实是我们在前文中重点提到的中国式教育。残酷的应试教育,过早地剥夺了孩子们主动追求知识的乐趣,将学习变成了许多人一生的噩梦。孩子们在入学之前,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问这是什么,为什么,满心想要探索周围的世界。但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高考之后,把书一扔,感觉解放了。上了大学之后,开始沉迷于游戏,千方百计地逃课,有的学生甚至患上了“厌学症”。让这样的学生回归课堂的唯一动力只能来自外部,比如点名、考试、拿毕业证等。

学校教育将大部分人从主动型人格变成被动型人格,无论做任何事都会先考虑别人怎么对待他,做任何事情,都能给你说出一大堆理由。这种员工很难被改造、被激发,要想让他们主动参与某件事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对于自燃型和点燃型员工来说,上文提到的那两个问题,就很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后期的团队管理助益明显。

比如小张说:“我想在三年之内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独立运营一个频道。”

管理者就可以承诺他:“三年之后,我一定将你培养成一个项目经理,让你独立运营一个频道。”

接下来就可以和他一同展望未来三年他的发展道路,并做出较为详细的规划,比如要做到这样,你必须在第一年学习哪些内容,第二年要如何发展,第三年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做到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能、需要参加的会议和需要工作的时长等都可以进行预设,越详细越好。这种做法能够让员工清楚认识到:设立一个目标很简单,但是想达成目标,要付出很多努力,做出很多牺牲。这样做也可以让员工对以后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场景有所预见,后期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慌乱无措。

那么跟上述招聘方式相比,传统招聘方式最大的缺点在哪里呢?

人力资源部在招聘的时候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公司说得太好。比如:到我们公司来工作,可以有上海户口,可以有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等。你用种种企业优点招聘来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呢?相比企业的发展前景,可能他们更在意的是那些招聘条件,他们就是冲着上海户口,冲着有各种补贴来的。真到了公司一看,根本没有招聘时说得那么好,每天加班怎么不早说啊,累死了。

招聘环节过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值,结果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简单来说就是,本来说好要给我两颗糖的,现在你却说只能给一颗,那我自然也只做一颗糖的工。因此,对员工期望值的设置是否合理也是团队管理能力高低的一个表现。

言及于此,让我们再来看看马云的做法。马云曾经有一段轰动一时的言论:“在招人的时候要坏一点,最好将丑话说在前面,比如公司的业务做起来又苦又累,时间长还没有加班费,但是公司的前景是远大的,等等。如果说成这样,还有员工要留下来,那留下来的员工就是与企业目标高度一致的人,这样的人才可以与企业一起成长,一起改变世界。”

这种说法其实与前文提到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管理者在招聘时不妨降低员工对于企业的期望值,由于前期的期望值较低,当他发现公司还有免费午餐、各种补助以及相处融洽的同事时,对企业的好感度就会瞬间提升,他就会自愿留在公司并努力工作。

3.用协议时刻提醒员工

联盟体系的招聘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签订协议书。通过了解员工的职业规划,比如三年之内做到项目经理的位子并独立运营一个频道,企业要跟员工签订一份协议书,规定好三年之内各自的义务。但是这份协议书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不是用来胁迫员工的文件。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员工到公司工作,半年之内,斗志昂扬,每天辛勤工作,半年之后可能就蔫掉了。很正常对不对?这个时候管理者是不是需要拿着当年的协议书跟员工对质:“当时你是怎么说的?怎么才半年,就变成这个样子了?”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管理者这样做,就变成一种胁迫,这个游戏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这份协议书不是一份胁迫文件,只是起到提醒的作用。

管理者完全可以换一种语气跟员工说:“你还记得当时咱们说的计划吗?暂时有困难不要紧,咱们一起加油!”

如果管理者是这样使用这份协议书的话,员工在接受一些工作任务,比如出差、加班的时候,就不会像以往那样懈怠,反而会认为这是老板在实现对自己的承诺,在帮助自己成长。让员工抱着一丝感恩的心态去工作,工作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iD8XYdTYZ1mS3FqZp+pufda46/SmhtAZdtB/RyFRRkWJr/qroGOEM379OvuaXy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