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已经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跨国公司之一。2016年,华为销售额达到751亿美元,实现了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且拥有约18万名员工。其中,45%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为公司强大的技术能力奠定了基础(Huawei,2016b)。华为已经超越爱立信和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公司。
无论学界、商界还是政界,都对华为是如何从深圳一个不起眼的销售进口模拟交换机的小公司成长为一个全球运营的巨型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十分感兴趣。正因为像华为这样能够把自己变身为国际领先、研发实力很强的中国公司实为凤毛麟角,华为现在频频出现在国际知名商业杂志的封面(Economist,2012),或者成为国外商学院的教学案例(Hitt, Ireland & Hoskisson, 2008; Peng, 2010)。
迄今为止,写一本关于华为的学术著作依然是很困难的,因为华为依然是一个神秘的私营企业。直到2010年,华为都没公布它的治理结构,更不用说公开一些有助于深入了解华为运营的信息。而当华为意识到保持神秘会阻碍其未来的国际扩张时,华为在近几年开始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开放。任正非,作为华为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开始接受西方记者的采访(Pullar-Strecker, 2013; Economist, 2014a)。
华为允许公司长期的咨询顾问田涛先生和中国人民大学吴春波教授查阅华为公司的内部资料,并允许他们采访现任和前任的华为高管。基于他们的研究,田涛和吴春波出版了《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中信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这本中文专著,随后又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版 The Huawei Story (2015)。这本书描述了华为自1987年以来详尽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华为的管理哲学和价值观。正是这些管理哲学和价值观指导着公司发展,使其成长为通信技术行业中的领导者。
在田涛先生的帮助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建立了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研究和总结华为为什么能够打败这么多国内和国际竞争者,成长为业界的领先公司。之前,人们对华为成功的解读强调了中国的成本优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在核心市场竞争之前先打入边缘市场,逐渐建立强大的技术能力,正是这些使得华为成为下一代5G移动技术的领导者(Fu, 2015; Zhang & Zhong, 2016)。但是,随着我们在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发现,华为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够不断进行管理变革,突破自身的组织桎梏,不断向前发展。更有意义的是,华为用制度化的方式主动地将“变革”融入了组织,使其成为所有员工的共识,进而形成了华为极其独特的组织文化和“常态”。
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决定写一本关于华为公司自1987年成立起所进行的管理变革的书。我们认为,打破旧制度和制定新制度对于管理变革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本书中采用基于制度的组织能力的视角来阐述我们的观点(Nelson & Winter, 1982; Murmann, 2003; Winter, 2003; Becker, Lazaric, Nelson & Winter, 2005; Szulanski & Jensen, 2008; Parmigiani & Howard-Grenville, 2011; Nigam, Huising & Golden, 2016) 。我们参考了斯坦福大学罗伯特·伯格曼(Robert Burgelman)教授的研究工作,他对英特尔公司的研究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组织变革的演化过程(Burgelman, 1991; Burgelman, 2002; Burgelman & Grove, 2007)。
我们的目标是使这本书成为对学者和经理人都有用的书。关注管理变革或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学者能够通过本书了解华为变革的细节。而期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公司快速成长的企业家,或者希望将自己管理的中国公司变成跨国企业的经理人,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华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为了使这本书对两种不同读者都有益,我们充分描述和分析了华为公司管理变革的细节。
理论是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定义,并以此来解释我们观察到的真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然而,管理学的文献往往缺乏的不是理论。学术界在过去100多年已经创造出了大量的出色的理论来解释组织发展过程,但是人们并不知道这些理论中哪个更贴近实际,以及这些理论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我们其实更需要知道的是一个企业开展变革活动的细节。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才能对哪个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适用有更准确的判断。对于经理人来说,了解华为公司遇到的问题,以及华为公司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会很有益处。经理人能够比较其所管理的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华为碰到问题的相似程度,进而进行类比推理(Gavetti, Levinthal & Rivkin, 2005)。如果他们与华为遇到的问题和情景很类似,华为的做法也许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范本。如果问题和情景很不一样,他们需要十分小心地应用从华为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我们的书不应该被看成是官方版本的华为的历史,我们也不是华为公司现任和前任高管的代言人。作为学者,整个研究团队是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书中的观点是我们原创的。当然,我们得益于对华为前任高管的采访和能够接触到的华为公司的内部资料,包括前任高管在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季度论坛上的发言(见本书的参考文献)。在附录B中,我们提供了接受采访的高管的名单和他们在华为曾任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