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内心的“我”
模糊不清,
是没有形状的形状,
肯定有,
明明有啊!
那是
关于世界的,
关于一切的,
给予只能信赖的信任!
从古至今,
观察内在的,而不是观察外在的人,
他们面对过“一切的开始”,
所以我怎么知道“一切的开始地没有形象的形象呢”,
就是这个原因。
明白吗?
老人说:
在《道德经》第21章中,老子第一次使用了“德”字,虽然之前提到过“德”,但我再重新整理一遍。前面说过,“德”是走“道”这条“路”的实践方案,那么,德,你会对它的实践方法的真谛就产生好奇,对吧?
“德”,简单地说,“纯粹的意图或善意”,从意识的角度来看,寂静的意识就是没有任何想法、感觉、感情等,然后突然产生了某种意图,它可以分为肯定、否定、中立这三种,但通常我们无法控制它。不能控制的意思是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调整积极的想法、消极的想法、中立的想法。是吧?如果不相信的话,当产生消极的想法时,试着把它换成肯定的,不会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所以有句话叫“战胜自己比胜天更难”。
因为不能随心所欲,所以需要实践或修行“德”,这样反复积累实践,换句话说,反复实践“德”这个“纯粹的意图或善意”来积累。
那么,老子所说的“玄德”是什么呢?还有“玄同”又是什么呢?
“玄”既有黑色的意思,也有宁静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表达内心的宁静的文字。“玄德”指的是“保持内心的宁静,持续积累纯粹意图”。这样实践“玄德”就会变成“玄同”,而“玄同”则表现的是“自我消失或我的消失,获得内心纯粹的宁静,回归其本身”。如果以佛教的观点来看,也可以说是“三昧、四节、心灵的静止”。这就是“我”的“本来状态”,即“自然状态”。
在《道德经》的中半部分,又重新叙述了这些内容,到时候再慢慢理解也可以,没有必要太着急理解。慢慢地,悠闲地听完这个故事吧。
那么先来告诉你“没有自我”的话,会怎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