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饮食要讲究规律,但吃得饱、吃得多并非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吃得好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摄入的营养较为合理,都是人体非常需要的营养物质,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大体一致。这样的饮食方式才是较为科学的。
什么样的食物符合我们身体的需求呢?中医里讲,食物的味道总共分为五种,即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可以润泽体内的脏腑。若可以合理利用这五种味道,便能够达到身体脏腑之间的平衡。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宣明五气》中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那么怎样具体来说五味入五脏呢?
1.酸味可以入肝脏:就是说酸性食物养肝。如橘子、山楂、食醋等,有助于增强食物消化能力以及保护肝脏,经常吃不仅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能预防多种疾病,如预防感冒、降低血压、软化血管等。酸的食物还能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避免胸肋胀满。
酸具有一定收敛的作用,比如说男性的前列腺肥大、女性朋友产后尿失禁、白带增多或拉肚子,都能利用酸性食物进行收敛。中医学讲到酸,都会顺便提到“涩”,酸、涩两个合在一起,涩也有收敛的含义。收敛的同时还有助于伤口愈合,食物当中具有代表性的酸味食物是酸梅,醋也是如此。
2.辣味可以入肺脏:“辛”主要是指辛辣,“辛”的意思尖锐、强烈。我们生活中常吃的姜、葱、蒜、辣椒、胡椒都是辛辣味的食物。这种味道有助于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
辛不但“通”还能解痉,意思是肌肉劳累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血管收缩痛,此时恰当的加点辛,一般都是非常见效的。
3.苦入心:苦味食物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日常生活中不妨吃一些苦味食物清心泻火,比如萝卜叶、大头菜、苦瓜等。
中医讲,苦味入心经、小肠经、心包经,所以心火旺(其中包括打针的过敏,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糜烂或熬夜之后舌头变得胀痛,如同被开水烫到)时,患者都可以吃一些苦味食物进行缓解。
4.咸味可以入肾脏:中医讲的“咸”并非是单一指盐,而是指一定的“矿物质”,包括咸凉、咸寒、咸干、咸温、咸平多种。咸味可以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作用。腹泻、呕吐、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有助于保证正常的代谢功能。
5.甘入脾:我们说适当地吃一些甜味食物,如香蕉、山药、大枣等,可以补充脾胃营养,补充人体的热量,缓解身体的疲劳。
甜味有助于放松精神,所以工作压力大的人不妨多吃甜味食物缓解疲劳。冬天吃些甜食可以减少忧郁、沉闷、低潮。甜食并非是单一的饼干、点心、水果,事实上含有淀粉、果糖的食物都是符合这一特征的。
看看我们上面说的“五味”,可谓是各具功效,任何对单一一味地偏嗜,都是不对的。一个大将再有本事,面对强劲的敌人,不取联合之道,也是会把自己拖垮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的需求与营养无关系,只是对某种口味的惯性依赖而已。比如说,南方地区的朋友喜欢辛辣味,这与南方的气候有关,南方地区湿气非常大,吃辣可以除湿,这是一种与自然气候相对应的偏嗜。但北方地区就不同了,除了每年农历六月的暑湿天气之外,大多数的天气都是非常干燥的,此时若再多吃辣的就会使肝火上炎,也就非常容易上火,选择味道上要把握有度。
中医里讲中庸之道,凡事都不能操之过急。五味入脏,五味适量、均衡,才能起到补益脏腑的作用,但偏嗜某一味,某一味过重,都会对脏器造成伤害。比如说,我们工作时累了,就会含一块糖,感觉就精神了,因为脾胃属于中焦,甘入脾,这个时候补充中气,身体也就精神了。可是,甜味食物吃多了就会对脏器造成伤害。在《素问·五脏生成》中记载:“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如果身体摄入大量的甜味食物,就会伤害到肾脏,就会引起骨骼疼痛甚至无法站立,还会使头发脱落。因为,甜味在五行里属于土,肾属水,脾土太过就会克制肾水。
因此,只有做到五味调和、营养均衡,我们的脾胃才是健康的。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之中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从流,腠理以密。”其主要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在饮食当中要谨慎调整饮食结构,使它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应该是调配适当,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强壮,筋脉也变得灵活柔软,气血充足流畅,肌肉丰满,精神更欢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