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会调:顺应自然发展,从细节上调养

最准确的脾胃自检方法

当脾虚失去健运的时候,导致清阳不升,湿浊不化时,人体内就会出现九窍不通的问题。因此,九窍有了问题,我们首先要想的是脾胃是否出现故障。

我有一次出诊,看到很多年轻的脾胃病患者,他们看上去精神状态极为不佳,有的人面色非常难看,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身体非常瘦削,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有的人身体过于肥胖,看似体形庞大,但是并非健壮,而是一身肥肉;有的人说话声音非常小,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是一个老态龙钟的样子……这些现象都是因为脾胃虚弱所造成的。

有的人会感到不解,是不是可以从一个人的外表状态看出其脾胃有问题呢?是的,很多时候,我们能够从其外观看到内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都是有根据的。

从哪里来看呢?我告诉大家一个办法,就是从人的七窍来看。何为七窍呢?具体是指两眼、两耳、两鼻孔、口。

《脾胃论》中记载“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脾作为后天之本,是主管水湿运化的,主升清阳。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都是依靠脾升举至上焦,滋养心肺,并由肺部达九窍、四肢以及皮肤,清阳之气出于头面官窍,九窍就会通利。反之,当脾虚失健,导致清阳不升,湿浊不化时,就会造成九窍不通。因此,九窍出了问题,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脾胃出了问题。

从眼睛看脾胃

肝开窍于目,而我们之所以可以开目视物,全赖于肝血的濡养,而脾胃是气血化生的源头,脾主统血,所以肝血是来自于脾胃的化生。

一个人的脾胃功能不佳极容易导致视力疲劳、眼睛红肿、视物模糊、眼睑下垂等问题,并伴有大便稀薄,食欲不振,舌淡,脉缓弱无力等症。这多与脾气不足、清阳不升、目失所养有关。

从耳朵看脾胃

耳朵位于清阳交会的头面部,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肾开窍于耳,《灵枢·脉度》中指出:“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是先天之本,离不开脾胃化生的气血滋养,气血生化乏源,肾精必亏,耳窍则失调,就会出现耳鸣、耳聋等问题。脾虚气弱,水湿无法正常运化,致使内生痰浊,耳道闭塞而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

从口唇看脾胃

有一次,几个朋友聊天,我发现一个健谈的朋友变得沉默寡言了。我又发现他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几乎没有水分,且已经爆皮、裂口子了。

我就直接问他:“你的脾胃最近是不是有问题?”朋友很是惊异:“你真神了,最近肚子不舒服,不爱吃东西,总是失眠。你怎么知道的?”

“从你的嘴看出来的!”我笑着说。

“我的嘴?我一直都没说什么话啊?”这个朋友感觉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我把道理跟他一说,他才似有所悟。我建议其对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等几个脾经重点穴位,坚持每天按摩。两个月后,他的嘴唇已经恢复了红润的光泽,神采奕奕了。

为什么我能从嘴唇就能发现其脾胃的问题呢?《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就是说脾开于窍,脾胃问题会在口唇上表现出来。一般来说,脾胃健康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如同我朋友那样,则表明他的脾胃出了状况。

脾还主涎液。中医认为涎与唾和称之为口水。《黄帝内经》中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则涎液能正常传输,有助于我们消化吞咽,而且会很老实的在嘴里,不会溢出来。

一旦脾气虚弱,脾本身的固摄功能减弱,“涎”就不听“指挥”了,比如在睡觉时会流口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哈喇子”。为何很小的时候经常睡觉“流哈喇子”?因为小孩子身体还未全面发育,脾胃功能本身不强,所以爱“流哈喇子”。如果这个孩子是习惯性的“流哈喇子”,我们可以从健脾入手,对其进行治疗。

从鼻翼看脾胃

一个人的脾胃功能不调就无法滋养鼻腔,从而引起鼻腔干燥,有时还会引起流清鼻涕、嗅觉失灵、鼻子出血等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是脾胃出了问题,气津不足,脾气不能摄血或肺虚火上冲鼻窍所导致的。

此外,一般鼻翼发红的人是胃火上升。除了鼻翼发红外,还伴有易饿、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其最终的原因就是脾胃虚弱,使食物蓄积滞留于胃,食物积久化热、化腐所致。

如果鼻头发青,并时常伴有腹部疼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青色为肝木之色,肝气疏泄太过,横逆冲犯脾胃,也会对脾胃消化功能造成影响。这时我们可以多按摩足三里穴,能够起到健脾疏肝的作用。

我们知道中医是讲究望、闻、问、切的,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可以根据表象、气色、九窍等反映出的问题,来诊断患者的生病部位,但是需要丰富的行医经验。作为普通人,我们只需要在感觉到身体的异常变化的时候,及时到医院就诊就可以了。 0Macr4HbMqX+zl/NBd1YvJWtOm6ic2x7VIuviz0ckzHRYBqxhVA/2xBxuatgUyr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