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管得再严厉,都不如教给他自控力

巧音中午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一下小侄子的学习情况。不问还好,一问巧音的头就炸了!

嫂子开启了碎碎念模式,跟她控诉小侄子的种种恶行。

“你给他报什么班,他都不用心学习,人是去了,心却不知道在哪里,回来一问三不知,钱没少花,知识几乎没学到。”

“你看看他这个寒假,每天就变着花样玩,一天也写不了几个大字,你批评他,他还跟你较劲,你批评他一句,他有十句等着你,你打他一下,他还跟你怒目相向。”

末了,嫂子哀叹道:“这熊孩子我是管不了了,他爱变成什么熊样就变什么熊样吧!你哥整天不着家,孩子的事情一点不操心,以后我也不管了!”

听了嫂子的抱怨,巧音也很无奈,她也想不明白,现在的熊孩子,自控力怎么就这么差。

“自控”这个词在成人世界常常被提到,无论对于生活还是工作来说,自控力都是幸福指数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很多父母因为自己的“慈爱”和不舍,将自己的孩子纵容的不成样子,使孩子成了毫无自控力的人。妈妈们口中常说的“他还小”“不懂事”,恰恰是毁孩子人生决堤的白蚁。

某女家境富裕,又是家中的独生女,自幼便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捧在手心里,视若掌上明珠,这使得她养成了任性妄为、骄横放纵的个性。

某天,该女孩与朋友饮酒后,在朋友的怂恿下,执意驾车回家。于是,悲剧发生了。

她先是与停在路边以及正常行驶中的多辆汽车发生剐蹭,在被群众拦停以后,又强行驶离。最后,严重追尾十字路口一辆等红灯的私家车,造成私家车燃起熊熊烈火,车上人员,两死一重伤。

案发后,该女孩被扒出,她驾驶的那辆豪车违章超过68次,她的驾照也有18次扣分记录。这个数字表明,该女子平素就是一个任意妄为、目无法纪的人。

那辆在路口等待信号灯的私家车,车里的三个人,他们有着各自的家庭,他们可能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也许正在开心地聊着未来,聊着家里的孩子,他们如何也想不到会天降如此大祸。

他们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深挚的父爱,他们还没有带着孩子到祖国各处去看看,他们还没陪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成长起来,他们年迈的父母余生恐怕只剩下了悲哀。

那一次任意妄为的放纵,毁灭了三个美满的家庭,我们不知道在那熊熊烈火中,是否有人听见无助和绝望的哭声。

而这个女孩,也在法律的裁决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这个社会上,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很多人可能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明知道自己有可能铸成大错,还要一意孤行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呢?归根结底,这就是自控能力缺失的表现。

人都有七情六欲,很多人在七情六欲的支配下做出悔恨终生的事情,自控力缺失因而也被认为是完成人生目标最大的绊脚石。不过,自控力的强弱,往往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从小被塑造的一种心理惯性。

当我们发现家中的孩子,做事情总是三心二意,我行我素,任性索取,恣意妄为,不要把这些表现当作孩子的天性不加纠正。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这会让孩子在离开父母以后,抵制不住七情六欲的诱惑,生活变得没有秩序,自然也无法做到自尊、自爱、自重。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

(1)从小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国外某著名心理学会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象是1岁的宝宝。

这个宝宝还不会说话,无法和父母进行准确沟通,心理学家们在进行这个实验时,首先让妈妈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挑逗”孩子,此时,宝宝也会根据妈妈的行为做出积极的回应,如好笑的声音,喜悦的表情,兴奋的肢体语言。

几分钟以后,心理学家又要求妈妈不与孩子沟通,并且表情非常生冷,孩子做任何动作,妈妈都不要给予回应。结果,孩子坚持了两分多钟,情绪就开始崩溃,四肢开始气急摆动。这时,心理学家让妈妈调整表情和积极回馈,孩子马上又被安抚下来。

这个实验表明,幼儿在0~2岁懵懂期,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主要依赖父母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反馈,父母有意识地训练,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情绪调整的初级能力,等到孩子3岁以后,他们就可以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对于3岁以后、6岁以前的孩子,妈妈们应该开始给他们立规矩,如不要随意哭闹,不许任性撒泼,不要把衣服、玩具丢得到处都是,并要求他们配合自己的指令,做出更好的反馈。这样的话,大多数孩子在6岁以后,基本可以具备简单的情绪管理能力了。

(2)从小给孩子立规矩。在一个没有规矩或者规矩界限模糊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一般比较随意,其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生活饮食作息不规律,大多数孩子在学习、课堂纪律方面,自控力都不如人意,所以给孩子立规矩,也要从小做起。

那么,怎么立规矩?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一套能够培养孩子自控力的规矩,起码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规矩的创建者即孩子的爸爸妈妈,首先要守规矩。比如,你跟孩子说要远离手机,自己却每天抱着手机玩个不亦乐乎,这个规矩还有说服力吗?规矩,对整个家庭都有约束力,孩子才会愿意去遵守。当然,孩子的规矩也没有必要和成年人一模一样,可视情况而定,酌情修改,只要对孩子来说,有说服力即可。

第二,规矩一旦定下,就不要随意更改。父母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溺爱孩子,而随意改动规则。规矩不停变动,会令孩子无所适从,同时,也会使规矩彻底丧失对孩子的约束力。

父母若能严格遵循这两点条件,那么在父母的带动下,孩子自幼便会建立规则意识,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遵守秩序。

(3)要有激励,且要守信用。父母在为孩子制定好规则以后,应该根据孩子的达标情况,给予合理的奖惩。比如,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可以得到一个渴望已久的玩具、一次外出游玩的机会,等等。只要孩子做得好,父母就应该信守自己对孩子的承诺,不要对孩子言而无信,否则孩子会对遵守规则索然无趣。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承诺务必要及时兑现,不能对孩子说,等以后有时间再带你去玩,或者等过年再给你买。如果大人说话不算数,小孩子为什么还要遵守约定呢?

(4)延迟满足欲望,强化孩子自控力。当孩子提出要求、表达愿望时,多数妈妈都是毫不犹豫予以满足,哪怕孩子的愿望不太合理,或者自己满足起来有点吃力。事实上,这种“惯孩子”的做法对孩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孩子的欲望被轻易满足,他们就会认为理所应当,对自己的任何欲望都不会加以控制,自控力就这样一点点沦落了。

某著名主持人在某个节目中曾当众表示,自己的孩子很喜欢弹钢琴,而且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为了培养孩子,在孩子提出想要一架钢琴的时候,她立刻就去买了回来。坐在一旁的一位嘉宾则提出了不同意见,她说不应该这个样子,这样子孩子容易不珍惜轻易得到的东西。她家孩子想要钢琴的时候,她则对孩子说钢琴好贵,家里买不起,但如果他真的特别喜欢钢琴,并且能坚持努力学习,爸爸妈妈可以更加努力地工作,给他买一架钢琴。

这样的延迟满足,能够使孩子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他对欲望的控制力。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延迟满足,那就不是直接拒绝,我们应该有技巧、有策略地对孩子的“欲望”进行拖延,千万不要伤了孩子的进取心。 4U52dBLnF+HBCy7yi4mH6MHldVOMPW5adFCa2XEJ4bNZJiVAD2FszaQcAU01mY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