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表达

本章探讨当事态紧急时,或者当你需要对你的心路历程做出清晰完整的陈述时,你怎样向对你来说重要的人表达想法和感受。表达有四种类型:观察、想法、感受、需求。每种类型都有对应的风格和措辞。

观察

科学家、侦探、电器维修人员常使用观察类语言。当你表达观察的内容时,你要把感官告诉你的内容报告出来。没有推测、推论或结论,一切都是简单的事实。以下是一些表达观察内容的例子。

●“我听新闻说,500年内地球将进入冰河时代。”

●“我原来的住址是费尔街1996号。”

●“她打算穿红色无肩带的晚礼服。”

●“今天早上我把烤面包机弄坏了。”

所有这些表述都严格遵循这个人听到、读到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想法

想法是从你听到、读到和观察到的东西中得出的结论。这种表达试图综合你的观察结果,以便帮你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方式。想法可能包含一些价值判断,在这些判断中,你可以决定某件事“好或坏,错或对”。信念、观点和推论都是各种各样的结论。以下是一些表达想法的例子。

信念: “无私是美满婚姻的基本要素。”

观点: “我认为,宇宙还会继续爆炸和崩塌,永远地爆炸和崩塌下去。”

推论: “他在他老婆面前总是显得无比紧张,他一定很怕老婆。”

价值判断: “真正的枫糖浆是唯一值得买的糖浆。”

感受

谈论自己的感受是最困难的表达类型。这之所以令你望而生畏,是因为别人可能会拒绝你或者尖刻地评判你。有些人不想听你谈论感受,一句也不想听。有些人一聊到感受就厌倦或者心烦。还有些人会选择性地听你谈论感受——当你谈到自己的伤心事时,他们愿意听,而当你谈到令你气愤的事情时,他们不愿意听。

你可能把你的许多感受深埋心底。然而,你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独特个性。分享内心的感受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当你让别人知道什么事情会使你感到生气、害怕、高兴时,他们会产生更强烈的同理心,更加理解你,更有可能满足你的需求。以下是一些表达内心感受的例子。

●“我想念艾尔,当他动身去欧洲时,我真的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我觉得我让你失望了,这让我心里很不好受。”

●“我独自坐在房间里,感觉一种刺痛感在我的脊椎上来回移动,然后就体验到了这种焦虑情绪。”

●“我一见到你就十分开心,我感觉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喜爱之情。”

请注意,这些内心感受的陈述并不是观察的结果,也不是价值判断或者观点。例如,“我有时候觉得你很死板”这句话就与感受没有关系,它是一种相对委婉的评判。

需求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在这个方面,你是专家,是最高权威。然而,你可能收到严厉的禁令,禁止你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提出要求。你希望你的朋友和家人具有足够的敏锐度或者洞察力,知道你想要什么。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如果你爱我,就得知道你自己哪里错了。”因为你觉得,要求别人给你提供些什么(不论你要求的是什么),都是不好的举动,所以你只能借助愤怒或者怨恨来表达你的需求。于是,你心中的愤怒仿佛在说:“我不该让你这样,你也不该逼我那样做。”

当两个人都能清楚地表达他们各自的需求,并鼓励对方表达自身需求时,两人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变、调整和发展。试图和对方建立友好关系却不表达你的需求,就好比驾驶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尽管你可以开得很快,但你不能改变方向或者绕过坑洼。

表达你的需求,就是简单地说出什么能够帮助你或者让你高兴。它们不是评判,也不是责备或者挑剔。以下是一些表达需求的例子。

●“你能在7点之前回家吗?我想去看场电影。”

●“我累趴了。你能不能洗一下碗,并且照看一下床上的孩子?”

●“我这个周末需要有一天自己的时间。我们能不能换作周日晚上聚会?”

●“我要和你约个时间,以便我俩可以坐下来讨论这个问题。”

完整的信息

完整的信息包括你的观察、想法、感受和需求。表达了这些完整的信息,亲密关系就会得到健康发展。对于最亲密的朋友、伴侣和家人,除非你和他们分享自己所有的经历,否则他们不可能了解真正的你。这意味着你愿意并且能够分享你的感受甚至不舒服的情绪,比如愤怒。这意味着你要表明你的需求,即使这些需求看起来很自私或者微不足道。这还意味着你要准确地阐述观察到的东西,清晰地陈述你的结论,提出直截了当的要求或建议。

并不是每一种人际关系或每一个社交场合都需要你表达完整的信息。例如,与汽车修理工进行有效沟通,可能不会涉及太多的感受,也不会过多地讨论你的情感需求。哪怕你和他是亲密的朋友,大多数信息也仅限于了解汽车的情况。

不过,当你遗漏了重要的部分时,你告诉别人的便是“部分的信息”(与完整的信息相对)。部分的信息会造成混淆和不信任。人们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但他们不知道缺少的究竟是什么。当他们听到一些被你的感受与期望冲淡了的判断时,会感到厌烦。他们不想听那些没有包含你受挫或受伤的故事的愤怒声音。他们对没有证据支持的结论持怀疑态度,对来自没有明确表达的感觉与假设的需求感到不舒服。

你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测试一下你到底是提供了完整的信息,还是部分的信息。

●“我有没有说,我实际上知道一些事实?它是不是基于我观察到、读到或听到的信息?”

●“我有没有表达并明确地表明我的偏好和结论?”

●“我是不是以不指责或不评判的方式表达我的感受?”

●“我是不是以不指责或不评判的方式分享了我的需求?”

混杂的信息

当你提供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并且你不能明确表明所表达的是观察、想法、感受,还是需求时,对方可能就会一头雾水。例如,假设你对你的女儿说:“我看到你又穿那件旧衣服了。”你可能在说四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观察: “那件衣服有一点破了,而且还有一些我们怎么也去不掉的墨水渍。”

想法: “我觉得,周日去看你爷爷时穿它不太好。”

感受: “我感到焦虑,如果我让你穿着这样一件衣服,你爷爷会说我不是个好父亲。”

需求: “我希望你穿得更像样些。”

混杂的信息往好了说令人困惑,往坏了说让人有距离感。比如“我看到你妻子给了你两个多汁的橘子当午餐”这样的话就令人困惑,因为在这句话里,观察和需求相混杂。当说话者不能明确表达需求时,听者必须判断他听到的是否真的是一种隐秘的诉求。“你在喂你的狗的时候,我的晚餐变凉了”这句话同样属于混杂的信息,它会疏远你与对方的关系,因为它表面上属于简单的观察阐述,实则包含着愤怒的评判——言下之意似乎是“你关心狗胜过关心我”。

混杂的信息与部分的信息的区别在于,后者没有完整地表明说话者的观察、想法、感受、需求,而前者以一种伪装和隐蔽的形式表明了上述内容,并且把它们混杂在一起了。以下是包含着混杂的信息的例子。

●“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表现得有点人情味呢?”在这条信息中,需求与想法(价值判断)相混杂。完整的信息也许是:“你几乎一声不吭,即使开口说话,声音也很小,声调还下降(观察)。这让我以为你不在乎,以为你没有情感(想法)。我觉得很受伤(感受)。我真的希望你和我说话(需求)。”

●“每年你都带不同的男生回家。我不知道你怎么这样见异思迁。”如果说话者带着尖刻的语气说这句话,那么它属于带有价值判断的观察(想法)。完整的信息也许是:“每年和你回家的男生都不一样(观察)。我猜想,这会不会令你感情麻木(想法)。我有点担心,当我开始喜欢你的朋友,却再也看不到他时,我感到失望(感受)。我希望你下定决心找一个终身伴侣(需求)。”

●“我得回家……我头痛死了。”假如说话者以愤怒的口吻在一个派对上说出这句话,它就是一种需求和感受相混杂的信息。这个人真正想说的意思是:“我一直一个人站着(观察)。你们似乎没有注意到我,也没人和我聊天(想法)。我开始感到受伤和生气(感受)。我希望你们聊天的时候带上我,否则我不想待在这里了(需求)。”

●“你一言不发地吃着早餐,拿着笔记本电脑,出门,再回家,调酒,看报纸,在晚餐的时候谈论高尔夫,看着电视就睡着了,你总是这样。”在这句话中,观察和感受相混杂。这似乎是对整个事情的简单描述,而说话者真正想说的是:“我感到孤独和愤怒。请关注我。”

当说话者以一种与你的感受不相符的语调对你说出简单而直白的话时,你接收到的是一种混杂的信息。比如,对于“我不想再面试别人了,已经够了”这句话,人们可以用一种基本事实的口吻来说,也可以用一种十分恼怒的口气来说。如果是前者,那么这句话明确地表达了需求。如果是后者,那么这句话听起来像是需求混杂着一种未予确认的愤怒情绪。

为表达完整的信息做好准备

当你要说一些重要事情时,以下三种意识有助于你表达出完整的信息。

自我意识 。唯一能确保表达完整信息的方法就是审视你自己的内在体验。你在观察、思考、感受和期望什么?这次沟通的目的是什么?你口头说出来的目的和你内心真正的目的一致吗?你害怕说些什么?你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心理演练来强化自我意识,特别是当你开始习惯于表达完整信息时。在脑海中反复思考,直到信息的每个部分都清晰明了。你要把“观察的、知道的东西”与自己“推测的、以为的东西”分开。确认你的感觉,并且想办法把它表达出来。你要用一种不带威胁的方式表达你的需求。

对他人的意识 。在表达任何重要的信息之前,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受众分析”。如果你的朋友刚失业,而你向他抱怨自己工资低,那么他可能无心听你说话。对方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匆匆忙忙、异常痛苦和愤怒,还是能够冷静下来听你说?对他人的意识还意味着你在说话的时候会留意听者的反应:注意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对方是在向你提问、反馈,还是坐在椅子上发呆?

地点意识 。重要的信息通常是由两个人在一个不会分散注意力的环境中传递的。当人们在公开场合谈话时,通常不会表达完整的信息。如果是在公共场合,你可能会有意压缩和净化你的个人评论,其中部分的信息和混杂的信息就会增多。所以,当你想要表达完整的信息时,可以找一个安静、舒适且几乎没有干扰的地方。

练习完整的信息

你可以通过先收集部分的信息或者混杂的信息,再补充遗漏的观察、想法、感受或需求的方式,来练习表达完整的信息。

练习3.1

请从如下每句表述中获取完整的信息,以第一人称的句式将其写下来,例如:“我注意到……”

1.“我看你又在斤斤计较了。”(这是用一种恼怒的语气说出的话,暗含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伤害。说话者回家晚了,他的妻子有30分钟没理他。)

观察:_______________

想法: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

需求: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像这样说话吗?”(一对热恋的情侣之间的交谈,他们突然间对孩子和婚姻产生了幻想。说话者担心她的伴侣会感到有压力而退缩。)

观察:_______________

想法: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

需求:_______________

3.“这个人已经不再年轻,他身上的某些东西变了。”(一位父亲正设法向他14岁的女儿解释他为什么辞职。由于错过了升职的机会,他感到沮丧。他担心自己找不到令人满意的工作,岁月不饶人。他试图让女儿理解他。)

观察:_______________

想法: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

需求:_______________

4.“我在这里,不是吗?”(说话者被老板问起加班的感受时这样说道。他因加班而错过了自己10岁孩子在学校的话剧演出,他想要早些回家帮忙筹备庆祝派对。)

观察:_______________

想法: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

需求:_______________

5.“我知道,我知道,你们不必提醒我。”(一个16岁的女孩感觉被父母过度控制了,她的父母已经第四次提醒她,快要期末考试了。)

观察:_______________

想法: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

需求: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上述语句的完整信息的示例。可以把你的答案与之进行比较。

1.“我回家以后,你一句话也没说,我猜你是生气了。你这样生闷气,我也气愤。我宁愿把话说出来,而不只是生闷气。”

2.“我们相互了解对方两周了,幻想着一辈子在一起。我担心我们中有人会因为有压力而退缩。你觉得,我们可以谈谈结婚这件事吗?”

3.“我已经干这份工作很长时间了,我不喜欢我做的事情。我认为,在一个不喜欢的地方老去,是可悲的。我很沮丧,想碰碰运气,找到一份真正让我感觉良好的工作。这很难,我需要你的支持。”

4.“我错过了我家10岁孩子在学校的话剧演出。我本应该在那里。这令人沮丧。我真想9点前回家,帮忙筹备庆祝派对。”

5.“你们已经提醒我四次了,这给我的感觉是,你们认为我很愚蠢或者不负责任。我感到被你们监视,这让我很生气。请让我自己处理这件事情,我们可以谈一谈,万一我考砸了该怎么办。”

能够表达完整的信息而不是部分的信息或者混杂的信息,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可以通过练习获得。

练习3.2

请试着做这个练习,以便用完整的信息来沟通。

1.选一位你信任的朋友或家人。

2.向对方解释什么是完整的信息。

3.安排好练习的时间。

4.选择你想谈的事情,一般是一件能够影响你的情绪、对你来说足够重要的事情。它可以是过去的事情,也可以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它可以是牵涉其他人的事情,也可以只与你们两人有关系。

5.使用完整的信息来谈论你选择的事情,完整的信息包括如下四个部分:你观察到了什么;你的想法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什么。

6.当你说完时,让对方用他的话重复这条信息的每个部分(观察、想法、感受、需求)。

7.纠正对方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

8.将整个过程颠倒过来,让对方用完整的信息来描述一次经历,你再进行改述。

你可以和这位朋友或家人达成协议,你们之间的每一次重要沟通,都要包含完整的信息。请花两周时间练习表达完整的信息。在练习的过程中,你一定要向对方反馈,在你们沟通的信息中,你听到了什么以及遗漏了什么。两周后,你们要评估自己的体验。

这一练习的目的是使表达完整的信息成为一种习惯。最后,你可以邀请其他对你来说重要的人一起来练习,这将增强你对自己、对他人、对地点的意识,使你能够迅速地觉察内心所想,寻找必要的子信息来形成完整的信息。

高效沟通的规则

为了高效沟通,你要确保自己表达的信息直接、即时、清晰、直白且能够支持对方。以下内容更加深入地讨论了高效沟通的这五个特征。

信息应当直接

信息不直接,可能会令说话者在情感上付出高昂的代价。

●例如,一名男士的妻子和他结婚15年后离婚,他抱怨说:“她知道我爱她。我不需要用这么多话来表达爱意。我的爱显而易见。”其实他的爱并不明显。他的妻子由于听不到他饱含爱意的话语而情绪低落。

●一位曾因孩子在学校成绩不好而苦恼的女士,在孩子成绩提高时就不再唠叨了。她惊讶地发现,即使自己不再唠叨,儿子还是觉得没有获得母亲的赏识,他还希望得到母亲直接的肯定。

●一位背部患有慢性疾病的男子害怕在园艺和家庭维修等方面寻求帮助。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饱受痛苦,并且对家人感到越来越多的愤怒和怨恨。

●一个15岁女孩的父母离了婚,后来她的母亲交了男朋友。她抱怨说头疼,每次母亲的男朋友来家里时,她都找借口离开家,或者回到自己的房间不出来。她的母亲曾告诉她:“你在我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她的母亲认为女儿只是感到尴尬,很快就会没事的。

所有这些例子都说明,尽管人们有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去沟通,但他们不知道怎样沟通。他们以为别人会了解他们的感受。直接的沟通意味着不做任何假设。事实上,你应当假设人们不擅长读心,根本不知道你内心在想什么。

有时候,人们虽然知道他们需要说些什么,但他们却又害怕直接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他们试图暗示或告诉第三方,希望沟通的对象最终能听到。这种间接沟通是有风险的。一方面,人们很多时候容易误解或忽略暗示的信息。例如,一位女士在电视播放广告期间把音量调低,她希望丈夫能领会这个暗示,在不看电视的时候两人聊一会儿。然而,丈夫忽略了这个暗示,利用这段时间在手机上查看短信和赛事的比分,直到最后,妻子对他大发雷霆。另一方面,三方沟通非常危险,因为人们很可能曲解你的意思。即使间接沟通准确地传达了你的意思,也没有人愿意间接地“听到”你的愤怒、失望甚至你的爱。

信息应当即时

如果你感到受伤,或者异常愤怒,或者需要改变些什么,那么推迟沟通通常会加剧负面情绪。你的怒火也许在胸中燃烧,你那受到挫折的需求可能变成一种慢性的折磨。你当时没能即时表达的东西,以后会以微妙的或者被动攻击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一位女士只要一想到姐姐没有邀请她去家里过感恩节,就十分伤心。尽管她对此什么也没说,但她在姐姐约她去天文馆时爽约了,并且“忘记”了姐姐的生日。有时候,没有表达出来的感受会堆积到某个特定的时刻,在那时,他人一个小小的过失便足以促使你宣泄所有被累积的愤怒情绪和伤痛。最终,这些爆发式的情感宣泄会疏远朋友和家人。

即时沟通有两个重要优势。首先,即时沟通增加了人们了解你的需求并据此改变他们行为的可能性。即时沟通有助于对方明白其行为(比如,开车太快)与后果(你表现得焦虑)之间的联系。其次,即时沟通会增加亲密感,你现在就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而不是等到几周之后再说出来,这更加令人兴奋,也更能引起对方的兴趣。

信息应当清晰

清晰的信息能完整而准确地表明你的观察、想法、感受和需求。当你不遗漏信息,不使用抽象模糊的语言,即使感到紧张,也不会借助行话、伪心理学或者“氛围”来掩饰一切时,你才能表达出清晰的信息。例如,一位女士对男友的公开示爱感到厌烦,但她不敢告诉男友,只说那天她感觉“有点奇怪”,觉得父母即将到来的探望“压抑了她的性欲”。这一模棱两可的信息使她的男友把她的不适理解为一种暂时的状态,他从未了解她真正的需求。

这里有一些使信息保持清晰的建议。

在需要陈述的时候不要提问

丈夫对妻子说:“你为什么要回学校?你有很多事情要忙。”这个问题隐含的意思是:“如果你回学校,我就看不到你了,我会感到孤独。随着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我会感到我们的生活快要失去控制了。”

妻子对丈夫说:“你觉得我们今天需要去参加你们老板的烧烤活动吗?”这个问题中隐含着一种没有表达出来的需求:妻子想在自家花园里放松和闲逛。由于妻子没有清楚地表达这个需求,丈夫要么不明白,要么会完全忽视她的需求。

父亲对儿子说:“画那些画花了多少钱?”其实,这位父亲真正想说的是,他的儿子不仅入不敷出,还向家里借钱,并且没有任何想还钱的意思。他很担心儿子处理不好财务问题,而且感到很生气,因为他觉得自己被儿子骗了。

信息内容与肢体语言保持一致

信息的内容与你表达信息时的语气和肢体语言,都应相互一致。当你祝贺某人获得了奖学金时,如果你的声音欢快,面露喜色,表现得十分兴奋,那么你的反应就是一致的。如果有个人皱着眉头对你说“谢谢”,这种不一致便显而易见,表明对方并不是真的想感谢你。

当信息内容与肢体语言不一致时,沟通会变得令人困惑。一名男子送了一天的货,回到家后,妻子让他去一趟超市。他说:“当然,你想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然而,他说话时带着讽刺的语气,没有精神,十分懒散。妻子听他这么一说,便自己去了超市。不过,妻子被他这种讥讽的语气激怒了,后来两人又因为盘子的事吵了起来。一个大学生“热心”地询问室友的近况,问其男朋友遇到了什么麻烦。当她的室友在讲述时,她的眼睛始终盯着镜子,整个人随意地坐在椅子边上,让人感觉她有些坐不住。她虽然在说“我关心你”,而身体却在透露这样的信息:“很无聊。快点讲。”

避免双重信息

双重信息就好比某个人一边踢狗,一边抚摸它。当你一下子说出两句相互冲突的话时,你就在表达双重信息。丈夫对妻子说:“我想带你去参加会议,我会带你去。如果你不去,我会感到孤单。不过我想,会议对你来说没什么意思。你会嫌烦的。”这是双重信息:表面上,丈夫想要妻子陪他参会,但当你从字里行间去理解这些话的深意时,显然丈夫在设法不让妻子陪同。

父亲对儿子说:“去参加派对吧!玩得开心点。我想,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明天再谈你的成绩。”在这里,一条信息削弱了另一条信息,儿子不清楚父亲的真实立场。最有害的双重信息是“过来,走开”和“我爱你,我恨你”。这些沟通存在于亲子和爱人之间,经常使用这种双重信息的说话者会给对方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明确你的需求和感受

虽然暗示你的感受和需求似乎比明确表达更安全,但这样一来,听你说话的人会感到困惑。一个人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放弃在那个疯狂的免费诊所做志愿者呢?”在这里,清晰的信息应该是:“我担心,你在那个充满冲突的地方做志愿者会很累,我怀念我们一同度过整个下午的那些悠闲时光。我希望你保持健康,有更多时间和我在一起。”

一名丈夫对其妻子说:“我在员工聚会上看到的那些关系怪异的夫妻令我感到不寒而栗。”他没有真正表露出来的信息是:“当我看到那些不幸的婚姻时,我意识到我们的婚姻生活有多么美好,我有多么爱你。”

一位母亲对其女儿说:“我希望你本周去看看你的外婆。”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很直白,但其背后暗含着母亲的歉疚和焦虑,她担心自己的母亲会感到孤单。她虽然牵挂着母亲的健康,但没有对女儿解释她的忧思,只是吵着要女儿多去探望。

一个人对其伴侣说:“你接电话时,我一直在等着,现在我们的晚餐都凉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在吃饭的时候接电话,我觉得你不怎么在乎我,我感到伤心和气愤。”

区分观察与想法

你必须把你的所见所闻与你的判断、理论、信念和观点区分开来,切忌表达混杂的信息。“我看到你又和乔一起去钓鱼了”这句话,本来可能是一种直白的观察。不过,假如将其放在“乔长期与别人合不来,经常发生冲突”的谈话背景下,它可能会变成一种讽刺的评判。

一次聚焦一件事

“一次聚焦一件事”意味着你不要在讨论女儿的成瘾行为时,抱怨她的西班牙语成绩。你们只探讨当前的话题,直到双方都能表达清晰、完整的信息。如果你无法集中注意力,试着用下面这类话来澄清信息:“我感到迷茫……我们到底在说什么?”“你听到我说什么了吗?我觉得我们没在谈正题。”

信息应当直白

直白的信息在于直率地表达——你怎么想,就怎么说。在沟通中,伪装的意图和隐秘的动机会有损两人的关系,因为它们促使你想尽办法操纵他人,而不是与他人进行沟通。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来检验你的信息是否直白:“我为什么对这个人说这些?我是想让这个人听这件事,还是听别的事?”

我们将在第6章详细讨论隐秘的动机。当你感到不自信,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时,你可能带着隐秘的动机与别人沟通。当你不得不保护自己时,你会树立一种特定的形象。有的人摆出一副“我很好”的姿态,把大多数的沟通都变成一些微妙的自夸机会。有的人好比在玩“我很好,但你不行”的游戏,忙于贬低别人,并通过暗示来表现自己更聪明、更强壮、更成功。“我很无助”“我很脆弱”“我很坚强”“我无所不知”这类话的背后是一种为了不让自己受伤的防御策略。此时的你口是心非。例如,当你表面上在谈论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时,真正的目的是展示你有多么博学。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屈从于小小的虚荣心,而当你的沟通被这样的动机所主宰时,你就无法传达直白的信息。

表达直白的信息意味着道出真相,说出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感受。如果你确实生气了,希望别人更多地关注你,就不要说“我累了,想回家”之类的话。不要通过贬低自己来寻求赞美或安慰。不要因为你的伴侣不喜欢你大发雷霆的样子,就把自己内心的“愤怒”描述为对方更能接受的“抑郁”。当你觉得去看望女朋友的哥哥让你很难受,甚至比用指甲在黑板上刮擦更令你不舒服时,不要说你喜欢去探望他。谎言使你与他人隔绝,让别人不知道你真正的需求和感受。即使你是出于善意而撒谎,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撒谎,你还是会让你最亲密的朋友远离你,最终你会深感孤独。

信息应当是支持性的

如果他人愿意倾听你,并且没有不安或戒心,那么说明你表达的信息是支持对方的。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希望别人心存戒备地听我说话,还是准确地理解我的言下之意?我的目的到底是要伤害别人、烘托自己,还是要沟通?”如果你希望不让听者受到伤害,那么你在沟通时需要避免如下行为。

使用恶意标签 。“愚蠢”“丑陋”“邪恶”“小气”“恶心”“没用”“懒惰”等恶意标签会令听者伤心。当你对别人说“你是一个蠢货、懦夫、醉鬼……”时,这些恶意标签的破坏作用最大。用这种方式表达你的观点,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控诉对方,而不是对其特定行为进行简单评价。

讽刺 。当你讽刺对方时,他会清楚地意识到,你在轻视他。它常常用于掩饰你的愤怒和伤痛。讽刺的话会将对方推开或者使对方深感愤怒。

沉溺于过去 。这使得你和对方都没有机会来清楚地表达你们对现状的感受。你重新揭开旧的伤疤,回想过去的背叛,而不是审视你目前的困境。

负面的对比 。“你怎么不像你哥哥那样大方?”“你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那样6点钟回家?”“在音乐欣赏这堂课上,萨拉次次得A,你却连一次B都得不到。”这样的对比是致命的,因为它不仅包含“你不好”的信息,还会使听者感到自卑。

使用充满评判意味的以“你”开头的句子 。这些以“你”开头的句子颇具攻击性,带有指责意味:“你不再爱我了。”“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从来都不在。”“你从不帮忙做家务。”

威胁 。威胁要搬出去、辞职或伤害他人,一定会致使有意义的沟通戛然而止。人们妄想用威胁来生硬地转移话题,为了绕开不舒服的话题而威胁对方。

当你不执着于输赢和对错时,你才能表达出支持对方的信息。真正的沟通会增进双方对彼此的理解,提升亲密感,而执着于输赢则会引发冲突,导致双方渐行渐远。你的沟通意图往往把你带向一个可预测的结果。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是想要赢,还是想要沟通?我是想要正确,还是想要相互理解?”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沟通时有戒备心理,并且想批评别人,这就说明你执着于输赢而非沟通。 NkBS8B26LfmdMAD45EXn2ha5QUkujDh7wBosH91K78wUJZieRYUEFYZkMznX2m0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