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哲学作为生存哲学

我应邀讲授生存哲学(Existenzphilosophie)。如今,部分哲学获得这样的名称。一个与众不同的标志性术语,可以凸显当今哲学的某种特征。

所谓生存哲学,尽管只是唯一古老哲学(die eine uralte Philosophie) [1] 的某种形态,但目前,生存(Existenz) [2] 成为标志性的语词,这并非偶然。它强调在一段时期以来几乎已被遗忘的哲学任务: 在本源 (Ursprung) [3] 中洞察现实 [4] 通过我如何在思想 (Denken) [5] 中与我自身相关的方式 亦即在内在行为 (inneres Handeln) 把握 理解 [6] 现实 。从关于什么的单纯知识、从语言风格或说话方式、从各种风俗常规和预先设定,总而言之,哲思(Philosophieren) [7] 要从所有的表面现象回到现实。 生存 是各种指向现实的语词之一,克尔凯郭尔指出了重点:一切在本质上是现实的东西,它对我而言存在,只因我是我自身。我们不仅在此实际存在,我们的实存(Dasein) [8] 作为我们的本源得以实现的地方、作为身体,已然被给定我们,并为我们所亲熟。

19世纪的时候,上述意义的思想运动已经反复出现。人们想要“生活”、意求“体验”。人们要求“实在论”(Realismus),要求亲身经验,而非单纯的认识。人们处处追求“真切”、寻求“各种本源”,想要向人自身推进。什么是高层次的人,这尤其明确地表现出来;同样,人们也能在最低微的层次发现真实的东西和存在的东西(存在者)。

一个世纪以来,时代的总体特征已经完全不同,转变为平均化、机械化、大众化的时代,是任何人的实存可以由任何人完全替代的时代,好像无人能再成其自身而实际存在。这也正是令人觉醒的时代背景。在这使得每个人放弃成为个人的无情的时代背景中,能够自身存在的人们已经觉醒。他们想要重视自己、认真承担自身,他们寻求已被遮蔽了的现实,他们想要认识可被认识的东西,他们以其自身理解(Selbstverständnis)来思考,从而到达他们的根据(Grund) [9] 所在。

但这样的思想也往往被搁置于不严肃、不认真、平均化的现实遮蔽之中,被曲解成一种混乱喧杂、伤感造作的情感哲学和生活哲学:自身经验存在的意志(Wille zur Selbsterfahrung des Seins)被扭曲成一种满足,其满足于单纯的生命机能,而本源意志(Wille zum Ursprung)变成原始渴求,对人处于什么层次的意义感知也变成一种对真正的价值秩序的背叛。

在实在论看似高涨的时代却是现实的缺失。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出现灵魂的危困与哲思。我们并不打算将此现实缺失的全体纳入视野,相反,我们试图依循 我们与科学的关系 (就内容而言是我们主题的一个根本事例),在历史的叙述中回顾这种以多种形态实施的对现实的返回所纠缠起来的道路。 iAWebZYNREJKSsV/cGscKFI3bhJnyoPYWo2IUXr/JH+7kLq1Vv9BXLfV8zmEab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