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厦门大学露营之旅在客观上助长了卓仁禧的“野心”,随后由他发起和组织的台湾之旅就让厦门大学露营事件变得有点相形见绌了。
在英华中学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未成文的惯例,学生高中毕业之前可以组织一次去外地旅游的活动。卓仁禧说他的哥哥姐姐们在英华中学毕业之前是组织去上海、香港等地旅游的,因此他也建议全班同学出去旅游一次,并认为到了高三大家都要全心准备报考大学,高中二年级出去旅游最好。没想到一言既出,大家纷纷响应,考虑卓仁禧是班长,此事自然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他的头上,于是卓仁禧就开始计划和筹备这项旅游活动。
首先要确定的是去哪里。像卓仁禧的哥哥姐姐们以前去的是上海、香港等地,这些地方经济发达,但路程远、花销会很大。而这时英华中学学生的成分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日占及公共租界时期,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读英华中学,故此去上海、香港等地旅游一趟没有任何问题,但抗战胜利后,很多有钱人家逐步迁出了鼓浪屿,英华中学的招生就放开了,很多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家的孩子也来英华中学上学,因此想去路程较远、消费很高的上海、香港等地就不现实了。去哪里呢?聪明的卓仁禧盯上了路程很近,那时经济尚不发达,且和厦门文化相似的台湾。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后,全班同学一致同意,于是卓仁禧就代表全班向学校申请去台湾旅游。
然而,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申请报到学校后,结果像上次去厦门大学参观一样,没有得到学校的批准。同学们在倍感沮丧之余,立马想起了上次自己组织的厦门大学露营之行,卓仁禧和同学们合计着如法炮制,自己组织去台湾旅游。
决心既下,立刻行动起来。卓仁禧挑选了几个能力强、影响力都不错的同学成立一个核心小组来组织这次行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所有行动要求同学们严格保密,一切准备停当后就立刻出发。
第一步是解决船票的问题。卓仁禧打听到国民党当局当时对交通管理比较严,一次买40多张船票必须要有介绍信,卓仁禧就自己拟了一张介绍信,在学校找了个关系盖上了学校的印章。访谈者问他找的什么关系,卓仁禧院士不知是故意卖关子还是真的有隐情,就是不肯说,访谈人员也只好作罢。
拿到介绍信之后,卓仁禧就去鼓浪屿自来水公司买去台湾的船票,很多轮船公司都在那里设立了购票点。在购票点一打听,去台湾的船票只要两元金圆券,此时在鼓浪屿一美元可以兑换两元金圆券,也就是一美元就可以去台湾,卓仁禧觉得这真够便宜。卓仁禧对访谈人员说,鼓浪屿当时是不流通金圆券的,直接使用美金,一把小菜就要一美元,如果卓仁禧所言非虚的话,那么当时鼓浪屿的物价还是很高的,也说明那时在鼓浪屿居住的人确实是有钱人家。
全班42位同学,买42张去台湾的票就是84元金圆券,卓仁禧拿出自己的零花钱42美元兑换成金圆券买了42张船票。卓仁禧告诉访谈者,42美元对他来说不多,他花得起,船票就算他送给同学们的。回校后卓仁禧立刻给几个核心成员通知了出发日期,并让他们分头通知到每一位同学,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并一定要对家长和学校保密。为了安全起见,船票暂时不发,统一保管在卓仁禧手里。
到此时,这次行动校方和家长都蒙在鼓里,尤其是校方见他们没什么动静以为他们已经放弃了。台湾之行按照卓仁禧的计划顺利推进,出发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
大约在1948年11月,也不知是星期几,出发的日子到了。这天上午大家正常上完第四节课,上课教师一离开,卓仁禧立刻通知大家下午两点半在厦门太古码头上船去台湾。太古码头是由英商太古公司于光绪六年(1880年)在岛美路北侧建造趸船码头,属于今天厦门港的范畴。于是,大家中午回家就都装着是放学的样子,下午出来也像是去上学,以此迷惑学校和家长,可见卓仁禧他们还是设计得非常巧妙。
卓仁禧从英华中学出来后,快步回家吃饭,吃完饭拿起行李就出门了。出门后即刻向鼓浪屿轮渡码头奔去,轮渡上岸后又赶往厦门太古码头。他是组织者,必须最先赶到,一来船票在自己手里,二来也是担心出现突发情况,好从容应对。事情后来的发展也正如他的担心和预料,这也说明那时的卓仁禧就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较好的预见性,考虑问题已经比较成熟了。
卓仁禧第一个到达太古码头,此时大约两点。上午上完四节课放学回家,吃完饭出来再赶往太古码头到下午两点半登船,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估计卓仁禧及其组织者可能对同学们说的上船时间上做了点手脚,留有余地。下午两点半,卓仁禧顺利登船,此时也陆续有其他同学赶到。当时同学们大部分都很兴奋,虽然平时在厦门及鼓浪屿见到大船在海上劈波斩浪、川流不息,可是真正坐船驶向大海的几乎没有,都急着去体验大海的滋味。
临近三点时,卓仁禧最不希望的情况还是发生了。他突然发现他的班主任邱继善老师急匆匆上船了。卓仁禧记不清邱继善是教他们历史还是地理,但是邱老师平时还是一个很精明的人。卓仁禧发现了他,他也应该发现了卓仁禧,可是邱继善不知何故装着没看见。卓仁禧由于不知邱继善所来的背景和动机,搞不清他是来阻止他们的还是学校派来监视他们的,所以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去和邱继善老师打招呼。片刻之后,父亲卓全成所在的同英布店的一位卓仁禧熟识的店员也上船来了,见到卓仁禧之后立马转告父亲卓全成的口信,要卓仁禧立刻放弃台湾之行,带领同学们返回学校。
卓仁禧组织同学们去台湾旅游,并没有瞒着自己的父母,但也没有说明是没有经过学校批准的。走的头一天晚上母亲陈水莲帮他整理了行李,除了给卓仁禧一些美元,还给了他一枚不大的金戒指,让他戴在手上,并嘱咐他万一没钱花或者没钱买船票返回时,就卖掉金戒指救急。
这时卓仁禧心里明白了,台湾之行应该在中午时泄露了,班主任在知道情况后肯定立刻电话告知了卓全成,希望卓全成出面阻止卓仁禧。邱继善赶到船上先不和卓仁禧直接接触有两个目的,一是他没有把握说服卓仁禧立刻停止台湾之行,二是想等卓全成的指令到了之后再决定怎样行动。由此看来,邱继善老师也算是老谋深算,办事有章法有分寸,避免立刻见面的尴尬或者情急之下和学生发生直接冲突。
不过事情并没有朝着邱继善老师希望的那样发展,卓仁禧在得到父亲卓全成的口信时,全班同学已经大部分登船,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卓仁禧心里是断然不会失信于同学们的,因此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父亲的命令。他斩钉截铁地让店员告诉父亲,台湾不能不去了,要惩罚也等他回来再说。据卓仁禧告诉我们,从台湾回来后,父亲不仅没有责罚他,反而显示出了欣慰之情,可见当时卓全成的举动并非出自内心,只是应付一下班主任和学校的压力而已。
说来也巧,卓仁禧拒绝父亲的命令后,邱继善老师依然没有和卓仁禧直接见面。卓仁禧虽然纳闷,但考虑事情已然不可逆转,也就不再考虑此事。
卓仁禧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当时登船的插曲,有一个同学两点多就赶到并上船了,可是他的父亲稍后突然赶来了,强行要他下去坐小船回家,那个同学流着眼泪不想下去。卓仁禧也无能为力,人家父亲要带走儿子他怎好干涉。可是快四点时,那个同学竟然又在父亲的陪同下赶来了,一脸的开心。原来他回去后不停向爸爸妈妈哭泣,并说了具体的安排,他爸爸妈妈就改变主意让他返回参加。从这里,我们也能感觉出当时同学及家长对卓仁禧的信任。
四点多,船要开了,清点人数发现全班42名同学来了41位,只有一人没来。邱继善老师既没有过来阻止同学们,也没有下船离开,只在远远地观察同学们。卓仁禧给每一位同学分发船票,42张票,只来了41个同学,多的一张他就送给邱继善老师了。此时卓仁禧似乎明白邱老师的意图了。邱老师此来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卓仁禧听从父亲规劝,他就和同学们一起返回,如果卓仁禧及同学们执意要去台湾,他也不想劝阻,就和同学们一同前往,可见私下也是得到了校方的指令。想到这里,卓仁禧心里有了一丝的温暖及对老师的歉意。
就这样,在经历一个个小小的插曲后,大约在下午五点多钟时,船总算起锚离开了,卓仁禧和邱老师带领全班40位同学开启了台湾之旅。
卓仁禧他们的船票之所以便宜,是因为购买的是末等舱,也就是散席的票,事实上就是睡在船舱的地板上,地板下面就是货舱,位置好一点的就是头等舱之间的通道,因为那里铺上了地毯。毕竟是第一次出大海,大家都很新鲜好奇,纷纷到甲板及船舷边玩耍。即便是大海边长大的孩子,也愣是被海浪震慑了。平时他们在厦门及鼓浪屿的海边见到的浪大都一米来高,可是海中的巨浪有半层楼高,排山倒海般压过来,船就像一叶扁舟在海中摇荡,如果晕船或者站立不稳,很可能被掀入大海。见此情况,卓仁禧立刻命令所有同学离开外甲板回到船舱,自己也迅速进入船舱。闹腾一阵后,因为太累,大家简单用了一些自带的食物后陆续进入梦乡。
一夜无话,第二天中午11点左右他们顺利抵达台湾基隆港。
卓仁禧心里合计,到了基隆后首先找一家差一点的旅馆住下来再说。船靠码头后,他发现竟然有人来接他们,心里第一感觉应该是接班主任邱继善老师的。待走近后,卓仁禧发现他认识这个人,此人以前是英华中学的老师,名叫黄猷。
英华中学有一个传统,就是每一位新进教师都要出通告牌。通告牌挂在墙上,介绍教师的生平、籍贯、毕业学校及专业专长,卓仁禧就是在英华中学的教师墙上认识黄猷的。由于黄猷没有直接教过卓仁禧,二人也没机会讲过话,因此卓仁禧也并不了解黄猷的情况。但是,一件亲眼所见的事,让卓仁禧对黄猷老师印象极好。
一个冬天,卓仁禧在鼓浪屿岛上发现一个乞丐正在向路人行乞,黄猷老师碰巧经过,立刻给了这个乞丐一些钱,后来发现这个乞丐在冬天都还穿着褴褛的单衣,竟然又毫不犹豫脱下自己的毛衣给这个乞丐穿上,自己却单衣离去。鼓浪屿虽然并无严寒,但冬季有些日子气温还是很低的,单薄的衣衫是难以抵御的。卓仁禧对此事感慨很深,也就此对黄猷老师产生了好感。
卓仁禧与班主任及同学们一起走出码头后,黄猷老师迎上前来,和邱老师及同学们打招呼,然后告诉同学们已经给他们安排好了行程、准备好了住处,并领着他们一起到基隆火车站乘火车去台北。
此时卓仁禧心里全明白了,看来学校及班主任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拦不住他们台湾之行的话,就委托黄猷老师来安排他们的台湾之行,可见学校及老师是很有责任感的。想到这里,卓仁禧心里不免有一丝的安慰及阵阵的愧疚。
一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台北。出火车站后,邱老师很严肃地对同学们宣布,后面的一切活动全部听从他和黄猷老师的安排,取消了卓仁禧对同学们的管理权。出火车站步行20余分钟,他们一行就来到了住处。黄猷给他们安排的住处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大房间及两个小房间,还有一间厕所。两个小房间是两位老师住,他们41位男学生就住这个大房子,没有床铺,全部睡地板,台湾气候非常温暖,卓仁禧把带来的凉席往地上一铺,盖上自己带来的毛毯就行了。后来卓仁禧才知道,他们一行这么多人是没有那么多钱住酒店或者旅社的,这几间房子涉及司法纠纷,黄猷的爸爸是律师,正在代理打这些房子的官司,由于目前还未判决,黄猷通过他爸爸把这几间房子弄到手,免费提供给他们师生暂住。
早上起床用完早餐后,黄猷和邱老师告诉他们今天参观樟脑厂。
台湾自古盛产樟脑,且闻名于世,在19世纪年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70%~80%。清同治七年(1868年)英国侵略者为掠夺台湾的樟脑资源,发动了对台湾的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樟脑条约》。
据卓仁禧说,这家樟脑厂是采用水蒸馏的方法提取樟脑的,樟脑的品质很好。给他们讲解的女孩子是用与厦门话很接近的闽南话来介绍的,因此既好懂也亲近。卓仁禧他们的穿着也和当时的台湾人差不多,别人也看不出他们是厦门人。
开始几天卓仁禧他们就住在台北,继樟脑厂后又去参观烧碱厂、盐酸厂、炼铝厂及盐田,台湾大学医学院也安排参观了。在台北经历的最重要的一次活动是与淡水中学举行的联谊活动。淡水中学与英华中学同由英国长老会举办,有相似的体制与教学理念。过了几天,他们又雇了一辆大巴车,开始由北而南的行程。在台中,参观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日月潭及发电厂;在台南,他们参观了郑成功庙,缅怀了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夺回台湾的事迹;在高雄,他们受到了高雄中学的热情接待,食宿免费,还举行了足球赛。最后,他们乘火车返回台北,计划再经基隆港乘船回到厦门。
此时出现了一个问题,这次台湾之行卓仁禧是组织者,他并没有找每一位同学收钱,包括吃饭的大部分花销都是自己掏腰包的,来的时候全班的船票也是他买的,返回台北后卓仁禧身上带的钱已经花光了,再也没有钱给全班41位同学购买返回厦门的船票了。
卓仁禧说,基隆港返回厦门的船票同样还是一美元一张,找同学们收这个钱估计同学们也都有,可是他不想这么干,还是想自己想办法解决。
此行有一个同学叫黄福华,和卓仁禧的私交不错,算是很要好的同学,他家是很有钱的华侨,卓仁禧估计黄福华应该带有很多钱。黄福华的父亲早先是鼓浪屿一家理发店的学徒,人很机灵,干活也卖力,结果被一个来店理发的老华侨相中,带到马来西亚做生意,后来就慢慢发了财,发了财之后衣锦还乡回到了鼓浪屿。黄福华平时很仗义,出手也大方,卓仁禧计划先找他试试。
卓仁禧找到黄福华说明情况,问他有没有钱,愿不愿意帮这个忙,黄福华还真不含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虽然他身上的现金也所剩无几,但是却从身上掏出了一大把金戒指,看来也是卓仁禧母亲同样的法门。于是,卓仁禧就和黄福华一起去台北一个叫南市的自由市场,把金戒指换成美元,回来再去轮船公司买了全班同学回厦门的船票。
据卓仁禧说,那个时候台北的金价比厦门高出不少,台湾厦门一带经常有商贩在厦门等地买黄金首饰,然后带到台北卖出赚差价,黄福华带那么多金戒指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打算。
台湾之行一共20余天,卓仁禧及同学们享受了一次深度的工业与文化旅行。整个台湾之行井井有条、内容丰富。老师后来对他们的管理很严,吃的是包餐,虽然简单但卫生安全。卓仁禧回忆说,台湾之行一共参观了十余家工厂,这些工厂的生产都运用不同的科学原理及生产工艺,这些工厂不仅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当地的民众就业问题,这给了他很大触动,让他认识到经济发展与实业及科学的关系,坚定了他要读大学学知识的决心,同时这十余家工厂中以化工企业居多又给他后来的职业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台湾之行和厦门大学露营事件都被卓仁禧称之为“造反”,他说这种事当时多少显得有点离经叛道。其实现在看来不过就是学生私下组织的活动。厦门大学露营事件毕竟不大,并且妥善解决,因此卓仁禧并未受到责罚。台湾之行前后20余天,全班停课,事情闹得有点大,笔者以自己读书生涯的调皮经历推测,返校后卓仁禧必定受到来自校方及家长的严厉处罚。然而卓仁禧告诉我,从台湾回来后,无论学校和家长并未就此事展开深究,依然平静地上学放学,啥事没有。弄得访谈人员虚惊一场之余,反思且叹服起英华中学的教育理念及行为方式。
图2-2 2010年11月16日,卓仁禧院士(左二)及夫人徐勉懿教授(左一)与黄猷(左三)、林世岩(左四,卓仁禧同学)在鼓浪屿的合影(资料来源:卓仁禧提供)
在台湾之行的最后,需要对一个关键人物做一个补充,那就是安排他们的全部行程并一直陪同的黄猷老师(图2-2)。此人其实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他离开英华中学来到台湾其实是党组织的安排,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省侨办副主任、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他是著名的华侨华人问题专家,卓仁禧此后还两次邂逅黄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