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经说过,高中阶段,班长卓仁禧带领全班同学做过两件震惊学校、老师及家长们的大事。这第一件事发生在高中一年级,是他组织和带领全班同学去厦门大学露营,参观厦门大学。
1947年秋,卓仁禧进入英华中学读高中,并被同学们选举为班长。作为高中生,大部分同学都怀揣着大学的梦想,都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大学,如果能亲身感受一下大学的氛围那就更好了。当时的福建省有两所著名的大学,一是远在几百公里外的福建协和大学,另一个就是近在咫尺的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是厦门爱国华侨陈嘉庚兴办的,办学水平早就蜚声海内外,去参观、了解厦门大学对于卓仁禧及其同学们来说,应该是一个合理而且很简单就能实现的愿望。
于是,卓仁禧代表同学们向学校及老师提出去厦门大学参观的申请,可是不知出于怎样的原因,这个合情合理的申请竟然被校长驳回了,全班同学大失所望。然而,卓仁禧却不甘心,心里一合计,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学校不让去就自己组织去呗,反正厦门大学也不远,坐轮渡过去再步行就能到厦门大学。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同学们后,大家一致响应,于是卓仁禧就和几个得力的同学开始秘密计划和筹备这件事。
1948年10月间,具体什么时间卓仁禧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天气已经有些凉了。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学校放学后全班同学按照卓仁禧的计划,带好分配给自己要带的物品,一起前往鼓浪屿码头,乘轮渡上了厦门岛,再慢慢步行来到了厦门大学内的一个小山上。在山上他们立刻选择营地,扎起了帐篷幕布准备露营睡觉,第二天再在厦门大学仔细参观。他们计划周五、周六、周日在这里露营三天,周日下午返回鼓浪屿。
晚上11点左右,同学们大都已进入梦乡,可卓仁禧丝毫不敢大意,就出来巡视营地,可巧碰上了他的音乐老师,老师就是来找他们的。
因为毕竟是全班集体活动,目标大影响大,到了晚上孩子们没回家家长自然就会找学校,学校此时才逐步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知道他们是来厦门大学露营参观,了解到是卓仁禧擅自瞒着学校老师私自组织的,于是立刻派卓仁禧最信任的音乐教师来找卓仁禧,希望他能赶紧带领学生返回学校。
这位音乐教师从初中起就是卓仁禧的音乐老师,对卓仁禧的唱功非常欣赏与鼓励,也给予过很多的帮助,很了解卓仁禧的个性特点,卓仁禧也非常信赖他。音乐老师对卓仁禧说,学校不反对他们的活动,但是星期六福建省教育厅检查组要来英华中学参观检查,希望卓仁禧带领同学们迅速返回学校,以免影响学校的声誉,同时也消除家长们的担心。
音乐老师的话很诚恳,也没有批评责怪卓仁禧,更没有逐个去找别的同学谈话,并且坚信卓仁禧有能力及时把同学们都带回学校。卓仁禧见音乐老师这么晚不辞辛苦找到露营地,而且从老师的语气及眼神中判断出老师所言非虚,因此决定以学校大局为重,带领同学们及时返校。
卓仁禧立刻和音乐老师及几位主要的同学商量,鉴于当晚已经夜深,不可能赶回学校,就决定当晚继续露营休息,周六早上六点起床,争取在教育厅来到学校之前返回学校。
周六早上六点,卓仁禧立刻催促同学们起床,收拾停当就带领全班同学向码头跑去,踏上鼓浪屿后再次跑步前进,终于在八点上课前赶到了教室,没有影响省教育厅对学校的参观检查。事后,鉴于学生的要求不算过分,卓仁禧又响应学校老师的建议及时返校,没有造成任何恶劣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就开明了一把,没有追究卓仁禧的责任,估计也就是象征性地批评几句,就不了了之。卓仁禧的父母知道后也没有责备他,一场风波就这样简单地平息了。
然而,通过这场圆满解决的未遂风波,让卓仁禧在班上的威信初步树立起来了,也为下一次更大的活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