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仁禧是幸运的,他出生在鼓浪屿文化氛围最浓厚的时代,这种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润为他成年后的事业选择奠定了深厚的学养。
鼓浪屿,一个因“鼓浪石”得名,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面积不过1.87平方公里的小岛。明代郑成功在此屯兵操练、对抗清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成为中国首批对外通商口岸。1903年成为万国公共租界后,名人巨贾蜂拥而至,各路文化纷至沓来,别墅豪宅拔地而起,迨至20世纪20年代,鼓浪屿就以富人最密集、财富最集中而闻名世界,当时世界只知鼓浪屿(Kulangsu),而不知厦门。
鼓浪屿荟萃了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上千座建筑,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美誉,对卓仁禧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个年代的文化氛围及人文环境。弹丸之地的鼓浪屿,仅《鼓浪屿历史名人画传》
一书就载录了24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其中的汉字拼音及标点方案第一人卢戆章、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马约翰、中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林巧稚、英国皇家艺术家协会首位外籍会员周廷旭、作家林语堂、天文学家余青松、指挥家郑小瑛、钢琴家殷承宗等都是名闻遐迩的人物,他们在鼓浪屿成就与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给鼓浪屿留下了深刻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影响着一代代的鼓浪屿人。
在和我们的多次访谈中,卓仁禧虽然没有系统梳理鼓浪屿的文化脉理或者人文资源,但穿插于我们不同访谈主题间的对鼓浪屿不同文化形式所生发的感慨及对特定人物的认知,让我们感受到了鼓浪屿的文化氛围及人文资源对他人生的莫大影响。
1902年,鼓浪屿在成为公共租界后,各个国家、各类组织、各路社会精英纷至沓来,租界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交流、融合与互鉴,让鼓浪屿人的思想得到了洗礼、观念得以变革、精神得到了充实,逐步建立起现代意识、科学观念及人文情怀。
卓仁禧的父亲卓全成在这里充分吸收了西方近现代文化,接受了西方现代商业、金融及管理理念,从而让他的事业在这段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扩张。卓仁禧等在此阶段出生或来此定居的鼓浪屿人,在保留本土文化特质的同时,更是在思想上、观念上融汇了域外的西方科学与文化新思潮,以至于在后期数以百计地逐步成长为我国近代史上社会各界翘楚。
卓仁禧幼时的教育,既有鼓浪屿特有的文化生态的培育,也有来自父母亲尊重知识与文化的言行熏陶。
卓长福含辛茹苦、白手起家,卓全成三兄弟殚精竭虑、二次创业成就了显赫的卓氏基业。但是,卓全成没进过一天学堂,从艰难的事业打拼中深感没有文化的苦楚,因此打从学徒开始,在繁忙劳作之余刻苦学习文化,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开拓了自己的生意视野,无形中又给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这让卓仁禧及其兄弟姐妹们从小就被父亲的求知精神感染着。
卓全成的勤奋不仅仅表现在对待生意上,在知识学习上同样是如饥似渴、不舍昼夜。在卓仁禧的记忆中,父亲卓全成在家时言语不多,喜欢安静、不言自重。每天清晨6点准时起床,早餐之前必定要看大约一小时的书,吃完早餐之后就步行至码头,乘轮渡去同英布店上班。鼓浪屿多发台风,发台风时轮渡停航,卓全成就只能待在家里,在家时除了指挥儿子们打扫家里的卫生及收拾庭院,剩余的时间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读书。
卓仁禧对我们说到,父亲家中书房的书桌上、公司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三本字典,其中有一本是《康熙字典》,这都是父亲自学时使用的工具书。作为一个成就巨大的商人以及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虽然没办法准确衡量卓全成的文化水平,但是他酷爱购书,经常手不释卷,从容应对各种社交及宗教礼仪,新中国成立后在多种场合很流利地做报告,作为工商界领导也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因此总体文化素质应该是很高的。
卓全成的妻子陈水莲,和卓全成一样是漳州人氏,和卓全成从小在一个弄堂长大,打小也认识,至于卓家和陈家是怎样联姻的,卓仁禧不得而知。卓全成结婚时卓家已薄有家资,应该是有三媒六聘的。陈家的家庭情况早期应该比卓家好,因此陈水莲幼时能够进学堂念书,至于读的什么学校,学习了几年现在几无可查,卓仁禧等健在的亲属也没有谁能说出个所以然。但可以肯定的是,卓全成与陈水莲成亲时,卓全成大字不识几个,而陈水莲则在当时算得上小有文化。
据卓仁禧回忆,母亲最初是怀德幼稚园的老师,后来因为家里孩子们渐次出生,家务日多,就从幼稚园辞工,在家里专门打理家庭事务及教育孩子。平时,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不仅逐一督导孩子们上学读书,还要落实孩子们温习功课、练习钢琴,间或也教他们兄弟姐妹识字或者讲一些有趣的励志故事。
卓仁禧说,母亲对他的管教是很严格的。他虽然爱游泳、爱踢足球,但是母亲从不放任,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以后,只能游泳或者踢球一小时左右,四点半左右、最晚五点钟必须回家温习英语或者数学。即便是周末,依然不能毫无节制地玩耍,也必须做到学习及各种活动兼顾。
鼓浪屿音乐氛围深厚,先后孕育出一大批举世闻名的钢琴家、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如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许斐平、许斐星、许兴艾、陈佐湟、许斐尼、李嘉禄、殷承基、洪昶、吴天球等。岛上最多时有100余户音乐世家,活跃在音乐界的鼓浪屿人士高达200多人,这种特有的文化生态对在此定居,甚或短暂逗留的人都无不产生巨大的影响或者吸引力。
卓全成兄弟事业成功,家族笃信基督,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逐渐融入了这种音乐氛围。卓仁禧说,他的兄弟姐妹个个从小就学习钢琴(图2-1),人人都能演奏,但是他是一个例外,他对声乐特别感兴趣,从小就会识谱唱歌,有时家里其他人演奏钢琴时他就伴唱,唱歌成为他一生的爱好和特长,如果不是阴错阳差,他认为他有成为歌唱家的可能。
图2-1 卓家老宅的百年钢琴(资料来源:卓仁禧提供)
卓家的后代有好几位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成就最高的是钢琴大师傅聪的妻子卓一龙。卓一龙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是卓仁禧二伯卓绵成的女儿、卓仁禧的堂妹。卓一龙1940年出生,1946年迁居香港,后移居英国加入英国国籍,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曾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LRAM ARAM FRAM荣誉,也是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头等奖得主,她一生获奖无数,先执教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多次回国交流,在钢琴教育领域影响巨大。
鼓浪屿的文化生态,尤其是西方先进文化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卓仁禧的成长,父母亲尊重知识与文化的言传身教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卓仁禧,使其不仅建立了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于潜意识中培育了一种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