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座通向深山的石桥。
时至今日,在无夏城附近,例如城西南的苍梧山,或者城北的嵬嶷山中,还有着很多这样的石桥,通常都架设在山涧之上,有时旁边有着银练飞溅的瀑布,桥下还有水潭,碧绿如玉,深不可测。石桥的两侧往往有着辟邪或者狮子形状的石雕,年代久远,俱已面目模糊,脊背上爬满青苔。没错,我们要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座石桥上。
唐贞观年间,一个姓梅的书生要到京城科举,于夜间路过此桥。那晚月圆如镜,他因走得乏了,在桥上坐下来休息,靠着栏杆,感叹道:“好圆的月亮。”
“确实是如此。”另一个声音回应。
梅生愕然。月光澄澈,照得他身旁亮如白昼,视野中所见,不过是荒野树林,碧潭中一注白水,草丛中虫声呜咽,却并不见那应话之人。这梅生素来胆大,不信鬼神,此刻竟然继续感叹了下去:“如此望来,却好似个椰丝糯米的糕饼。”
那声音也言道:“不错,只是阴影斑驳,恐怕是豆沙馅儿的。”
梅生哈哈大笑起来。此刻他已经听出,那声音不是来自别处,而是从桥底传来。“实不相瞒,小生家传的,便是这做豆沙馅儿椰丝糯米饼的手艺,不曾想,在这荒郊野外,也能遇到知己!来来来,相逢有缘,兄台可愿饮上一杯?”
他取下腰间的酒囊,朝桥下的潭中倒去。说来也奇怪,那酒水并没有流入潭中,而是到了半空便消失了,梅生朝桥下望去,依旧是空无一物。只是“啧啧”饮酒之声不绝。
“好香,好香的米酒!可有名号?”
“是小生自家新下的糯米酿的。”
梅生就此跟那声音攀谈起来。两人由酒及诗、由诗及画,由画又再聊回吃过
86的各种点心,越发有千里会知己之感。酒囊里的酒,更是毫不怜惜地倒入了水潭,到后来,那桥下的声音也透出三分醉意来。
“如此美酒如此月,清凉彻骨,却叫我思念起当年在西王母的宴席上,吃到的一款点心,那滋味令人终生难忘。”那桥底的声音咂嘴不已,想来是在回味,“可惜,可惜,从那之后,有五百年的岁月不曾吃到过了。”
“哦?”一听到这里,梅生的眼睛亮了起来,“却是一款怎样的点心?叫什么名字?如何做得?”
那声音呵呵笑起来。
“何必如此着急?我不仅尝过,还知道做法。受你美酒相赠,便是将方子告诉你,87 又有何妨?不过,仙家的方子,材料特殊,凡间能否找得齐,另当别论。不过首先你须得记住了,这一款糕点,名字叫作‘天地同春’。”
在民间流传着的《梅生遇仙记》的不同版本里,故事在这里发生了分歧。有人说,梅生据此做出了天地同春,吃下之后脱胎换骨,进京赶考,竟然做了状元,就此飞黄腾达;而另一个版本里,梅生终生都没能找齐材料,白白耗费了一生的时光,而真正的天地同春的方子,也在后来的战乱之中丢失了。
大梁时期疏星楼主所著的《神州妖事录》里也收录了这个故事,但结局与前两个都不同。他写道:梅生在桥边修建起了石屋,住了下来,尝试着用凡间的材料替代仙家的材料。但他做出的,总是差了些许味道。有一日他问,这其中第三层馅料,是用薄荷代替,还是用萱蒲代替更好?没想到那神秘的声音也被难住了。第二日梅生便背起了包裹,对桥底的声音说:“我先回乡问我父母,若他们也不知,我便寻访京城中的糕点师傅,总是要找一种恰到好处的材料来做这天地同春。
我一定会带回真正的天地同春给你。你且等我回来。”
这一去,便是五百年的时光。
那个人再也没有回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