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的关键是主动去吃苦

我年轻时经常看到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对不对?确实是没啥错,但是真的有人能以自己的兴趣来谋生,靠着兴趣过一生吗?应该有,但是不会太多。这个世界有个令人非常惆怅的规律,不管什么事,一旦你把它当成工作,以此谋生,痛苦、失望、焦虑就会尾随而至,几乎毫无例外。

几年前我认识一个顶级网文作者,当初在巅峰时期,他每天都能更新五六千字,状态好的话,两三万字,存在草稿箱里,慢慢发。小说一写就是好几百万字,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他在作品里云淡风轻地说自己做这个主要是热爱,内容也是从虚空里来,根本不知道怎么就有这么多奇怪的想法。不过不知道为啥,他的那几个热度极高的小说很快就没下文了,也就是写到后来戛然而止,不写了。到现在很多读者还在追着骂他,如果可能的话,让他还是把之前的小说给写完。作为众多追更者之一,我也一直希望他能把小说结局给补上。

机缘巧合与那个网文作者结识后,我就问他为啥不把那些小说都写完。他说真实的写作过程太痛苦了,刚开始写文时,雄心勃勃要搞个世纪工程,但是越往后写越糟,书房里贴满了标签,记录着之前设计的各种线索和埋的伏笔,成天一摞一摞地看书找灵感。而且越往后写,他越感觉自己像个小丑,一开始玩着三个球,越玩球越多,到最后就发现自己接不住了。写完的那几本小说,也是在大面积杀掉小说中的人物来闭环各种线索后,才勉强收尾。虽然读者可能觉得还凑合,但是他自己知道基本是违心之作。另外,在刚开始写文的时候,他精神状态往往很好,写起来虎虎生威,但越到后来写得越艰难,写作后期每天起床跟上坟似的,有几次不仅脱发严重,甚至还进了医院。

我一直以为他写得很容易,完全没想到这么痛苦,不由得感慨人生艰难。其实张艺谋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一部电影,拍到三分之一时就知道是不是垃圾,但是因为有投资方管着,即便知道最后拍出来是垃圾,那也得拍下去。

网文作者倒是没这个问题,反正没人给投资,大不了这个IP不卖了。如果发现自己写不下去了,网文要变成垃圾了,就果断自宫。这样作品尽管成了断臂维纳斯,但那也比维纳斯长着两条章鱼臂强。

这个网文作者现在已经卖掉了好几个IP,江湖上说他其中几个IP卖得太便宜。他跟我说其实不是,那些作品到后来写成了那样,他想起来就心烦,于是别人出个价他就卖掉了,完全没有货比三家好好讨价还价,有种巴不得把自己的傻儿子送去读大学的感觉。当然了,尽管有几本网文没有写完,这个网文作者的成绩还是非常非常好的,甚至在东南亚都有他的大量网文读者,也算是为文化输出做出了一些贡献。

我请教了下他这些年写网文的一些心得,正好他这段时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和我分享了下,我发现跟我想的差不多。

1.再喜欢的事,一旦当成职业来做,立刻就变得艰难;

2.唯一可以对抗这种痛苦的,就是天天例行、主动地去坚持。

他跟上班似的,每天对自己是有要求的,必须写必须发,风雨无阻,有时候有灵感写得快,大部分时候完全是硬着头皮写,痛苦不堪。

我这些年也有这个感触,很多时候,你想把事情准备得差不多了再下手,往往结局不太好,经常是一直准备不好,一直下不了手,最后无处下手导致想做的事不了了之。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焦虑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想太多。而且,有些事情,就算开始了,做一段时间还好,如果长时间做,做好多年,做几十年,这个过程毫无乐趣可言,既无聊又让人绝望,对人既是一种考验,又是一种摧残。

关注我的公众号比较久的小伙伴也知道,我这个公众号从两年半之前开始更新,每周两篇,几乎风雨无阻,一直到现在,尽管水平一直也就那样,中间有好几次想弃号,事实上也弃了好几次,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这个公众号也见证了事物发展的几个规律:

1.起步极其艰难,第一年我充满激情地写,关注人数只涨了四万,后来关注人数才越涨越快;

2.后来几篇文章成了爆款,公众号整体突飞猛进了一把;

3.大多数时候就是日常的更新,漫长而无聊,每天的关注者来个两三千,又走个几百。

我在大公司工作的经历也跟这个差不多,每天都是那些事,无聊而琐碎的日常,经过几次意外的小跳跃,慢慢爬上来了。了解我的小伙伴都知道,2015年我还在写代码,后来当上了产品经理,再后来去做了项目经理,再后来管着项目群,这跟我做公众号的历程基本差不多。

我了解了下其他人的情况,也都差不多,生活都是一样琐碎和乏味,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次小爆发。

这也是为啥我非常鄙视这几年的一些电视剧,比如那个三观巨歪的《三十而已》,里边几乎每个人都“不走寻常路”,都想一步登天,把生活搞得跟玩闹似的。当然了,不只这个剧,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是这个套路,毕竟这个套路最容易迎合广大观众不劳而获和走捷径一步登天的冲动。医疗剧就是帅哥、美女在医院搞对象,完全不知道医学相关的书有多厚,医生们需要经历十几年的漫长学习训练,部分医生还业余练散打。律师剧就是各种制服男女搞对象,其实大部分律师也是一箱一箱地看材料,需要通过那个超麻烦的司法考试,是个伤头发又伤肾的职业。商人就不用说了,说好听点是解决问题,说难听点就是到处求人调资源。至于码农们,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从上大学就开始掉头发,一直掉到被公司赶出来。很多人觉得码农大部分工作是噼里啪啦写代码,其实不是,大部分时候都在写文档,回邮件,看代码,解决bug,实际写代码没多长时间,一个项目周期里编码时长连四分之一都不到,很多技术骨干几年不写一行代码也正常。

我倒不是鼓励大家都去“996”,而是想说一件事,生活就是枯燥和乏味的,甚至大家一看就哈哈直笑的那些脱口秀节目,其演员在台下也跟码农差不多,熬夜改稿,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演练。对于那些大家听了哈哈直乐的段子,他们自己是笑不出来的。我还知道几个做这一行的后来抑郁了,被迫改行。

我写公众号文章分享我的各种经验,看着是分享,其实也是一种总结。经常是文章写完了,回顾了之前发生的那些事,我也就不那么纠结了。 天资聪颖或者自带光环的人有很多,不过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要慢慢耗。好在知道了那些特别厉害的人也一样艰苦,一样会没灵感,一样得慢慢耗,多少能让人觉得并不孤独。 6Y3eUj7R4CJaOSg+MZtBQ1OFlUn4wJHlJUpQ1gf7zP+TRVT8/jkDhNDM4w9Dxh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