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湿热:口唇较红、口干口臭、易生痤疮

前面我们提到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淫中的“湿”和“热”两邪同时侵入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久而久之,湿热之气蕴结于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形成湿热体质,引起湿热证。

○湿热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湿热体质是湿热病证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与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饮食生活、脾胃失健、情志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 季节气候因素

从季节看,湿热症的发生和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基本上都是在夏季。尤其在夏末秋初,天暑地湿,湿热交蒸。人们经常冒雨涉水或久卧湿地,感受湿邪,郁久化热,形成湿热体质,或导致湿热病的发生和流行。正如清代吴塘在《温病条辨》所说:“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温者热之渐,热者温之极也。温盛为热,木生火也。热极湿动,火生土也。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暑成矣。”在现代,夏季气候潮湿,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湿热体质较过去形成得更多,更容易导致湿热病的发生和流行。

◇ 地理环境因素

东南沿海地区潮湿,气候温热,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5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梅雨天”,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侵入人体,更易致湿热为患。所以,在东南地区人群中,湿热体质较为多见,湿热病的发病率比较高。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便提到过:“吾吴湿邪害人最广。”

◇ 饮食生活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实现了饮食自由。但是这也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比如很多人喜欢吃肥甘厚味,或者酗酒过度,导致脾胃受伤,湿热内生。而且肥甘厚味,本来就有生湿助热的特性,酒本身也有“气热而质湿”的性质。就这样形成了湿热体质,甚至导致湿热病的发生。

◇ 脾胃失健因素

脾主运化,是水湿运转的枢纽。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常做一些伤害脾胃的事情,使得脾胃功能不强,进而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造成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化热,而成湿热之证。

◇ 情志因素

所谓“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也说过“但苦思难释则伤脾”。那么过度思虑是怎么伤到脾的呢?首先,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类似于“土得木而达”的情况。肝失疏泄,气机调畅失常,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而生湿,湿郁化热,体内湿热之气积聚凝滞,引起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

○湿热体质自检

是否为湿热体质,对照着自己的身体情况和下列症状条目,检验一下便可知道:

● 面色发黄、发暗、油腻,脸总像洗不干净。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脸上容易生以脓包为主的痤疮,红肿疼痛较明显。

● 口干、口苦且口臭。身体多肥胖,汗味大、体味大,容易腰酸背痛,肌肉疲劳酸重。

● 皮肤容易出现疮疖、湿疹、脓肿疮疡,易得皮癣、脚癣、体癣等癣症,男性多阴囊潮湿,易得湿疹,女性经常外阴瘙痒,白带较多,色黄、黏稠、有异味。

● 脾胃湿热,则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黏稠或黏滞不成形,臭味难闻,小便短赤,颜色黄,异味大。

● 情绪上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睡眠多梦,睡而不实,容易早醒。

○湿热体质调理方法

湿热体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体质。要改善湿热体质,必须谨记一个调理原则,那就是改变不良生活起居习惯,如果不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用再厉害的灵丹妙药都无济于事。

◇ 起居调理

湿热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这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方面,不要长期熬夜或者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防止产生皮肤病变。家里保持环境整洁,每天通风起码半个小时,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人也能住得清爽舒服。烟酒方面,一定要改正不良嗜好,戒烟戒酒,如果不能做到戒酒,那起码也要对酒进行自我限制。

◇ 运动锻炼

湿热体质个体适合做高强度、高运动量的锻炼,比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既可以将体内多余的热量消耗掉,也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泄出来,起到清热祛湿的效果。另外,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还可以在中长跑中加入力量练习来进行锻炼。

◇ 改善湿热体质的穴位经络

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上的合穴,五行属水。其中,阴是指水;陵是指土丘;泉则指水泉穴。阴陵泉的意思是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百症赋》中说:“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阴陵泉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等作用。

取穴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中。

按摩 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艾灸 可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距离穴位皮肤3~5厘米处,以穴位局部感觉温和为度,悬灸约20分钟,每日灸1~2次。

刮痧 从上向下刮拭。

肝胆经

肝胆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经络,肝胆经疏通与否关系到身体是否健康。一旦肝胆经不通了,就会造成肝气郁结,肝气受到影响,脾胃就会功能失职,人体内就容易产生湿气。

胆经的位置大致在手臂下垂时,裤线上的手指部位。因为胆经的穴位都在皮肤下面的肌肉层,并不在皮肤表面,所以敲打的时候,力度要能渗透到肌肉里面去。只有用这样的力度敲打,效果才会很明显。

肝经的位置简单来说就是沿着大腿内侧,由大腿根部到膝盖附近这条线。每天睡觉之前,用手掌根从膝盖推到大腿根部附近,把这条肝经的位置推300下。推的时候可以沾一点肥皂或油脂的东西润滑一下,以免擦伤皮肤。在大腿内侧根部多做按摩,最好顺着大腿往复式推揉。如能忍受疼痛,四指并拢,用第二关节“刮推”效果更明显。

每天凌晨1~3点,是肝胆经经气最旺的时刻。在这段时间,肝脏正忙碌地帮你排毒。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没入睡,而是在熬夜,本该全力排毒的肝脏就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帮你把气血输送到眼睛和脑部,那么排毒的精力就不足了,毒如果排不出去就会淤积起来。长期如此,各种妇科疾病,比如月经中有血块、月经不调、闭经、卵巢早衰、阴道炎等就可能找上门来。

◇ 食疗茶饮方

冬瓜木耳汤

材料 冬瓜300克,木耳200克,葱适量。(2人份)

做法 锅中水烧开,将去皮、清洗干净并切片的冬瓜和清洗干净并切碎的木耳倒入锅中,盖上锅盖,继续焖煮5~10分钟左右,直至冬瓜焖煮熟,筷子能轻轻戳入,调入半勺食盐和少许鸡精,倒入香葱碎,搅拌均匀即可熄火;不减肥者可以在出锅前滴几滴香油。

适用范围 冬瓜木耳汤能清凉生津、利尿消肿,可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帮助减轻体重,适用于体质偏湿热的超重、肥胖类人群。

注意事项 因冬瓜性凉,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需慎重。

茯苓麦冬小米粥

材料 茯苓15克,麦冬15克,小米100克。(2人份)

做法 茯苓和麦冬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成浓汁,去渣留汁备用;小米洗净,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倒入药汁,改小火继续煮30分钟即可。可做主食,每日食用两次。

适用范围 对脾虚湿热兼有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四豆汤

材料 绿豆、赤小豆、黑豆、白扁豆各30克,生甘草10克。(3~4人份)

做法 将上述材料洗净,浸泡1~2个小时,然后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以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添加少量冰糖即可品尝(亦可不放糖),放凉后可代茶饮。

适用范围 夏季暑热口渴、小便不利、身肿、食欲不佳、烦热不眠等症状。 DTWkVyljl8hnbE6/d6RmYYrZHRoCJOzGu7NSRkFZG8yyMSNfZFObErtoZyXKRX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