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逻辑思维的影响

作为一种高级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形式,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为途径,以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到具体等为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龚光明,2005)。人们思考问题、认识事物,总是借助概念,所以概念与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概念不清、判断失误、推理有错,就会影响思维的效果,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逻辑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获得预期的效果。

从表面看,翻译与逻辑思维似乎没有关联,不过是一种语码转换而已。但事实上,两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首先,语言表达就需要逻辑性;其次,翻译过程就是思维过程,自然就离不开逻辑思维;最后,翻译作品质量需要逻辑思维来保障,高质量的译文需要概念明确,文理通顺,结构严谨,能维持与原文同样的效果和作用。换句话说,翻译要做到正确、生动,必须借助思维和语言的逻辑。翻译中的语言活动和逻辑思维是紧密联系的。翻译过程是译者使用两种语言交替进行思维的过程:首先,用原文语言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理解,获得原文的信息,形成一个概念;其次,用译文语言进行思维,形成概念或者意象;最后,按照译文语言的逻辑,恰当地运用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表述这一概念或者意象。正如Newmark(1981)所说:“逻辑学的研究有助于译者对所译段落进行真正意义的确定。一切句子的存在,都有其先决条件,在句子表达模糊不清的地方,译者不得不确定其先决条件是什么。”这句话对ESP翻译,尤其是科技英语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在翻译科技英语文章时,尤其是在翻译处理结构歧义句、否定句及在译文中保持概念等值时,应注意句子内部及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有关形式逻辑知识,使译文正确,逻辑严密。因此,翻译的全过程——从理解原文到成功地将其转化为译文,除了考验译者的双语功底、美学修养等多学科知识,还考验译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ESP语篇翻译与逻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下面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方面就其对ESP原文理解的制约加以探析。

2.2.1 逻辑概念与词义等值

ESP 语篇在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注重科学性、逻辑性、精确性、严密性,且术语繁多,因此,翻译时要特别注意逻辑是否严密、术语是否准确、表达是否简练明确。概念明确清楚,逻辑关系清晰突出,符合技术术语表达习惯,是ESP语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Chomsky(1965)认为,一切句子或短语,甚至某些单词都有深层结构。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表层结构对应两个或多个深层结构。英语是一种具有模糊性的语言,语法结构不甚严密,因此很容易产生结构歧义,如介词短语引起的结构歧义、修饰语引起的结构歧义及否定词引起的结构歧义。ESP语篇也是如此。在这些情况下,仅靠语法分析是无法正确理解和翻译此类结构歧义句的,必须运用逻辑分析。此外,确定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确定否定的范围和对象,理解原因、条件、让步等关系和句子结构,理解名词所有格,以及模糊状语修饰引起的歧义等都需要经过逻辑分析,才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而ESP语篇翻译的前提和关键就在于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所以说,逻辑思维对ESP语篇的正确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概念(Concept)作为反映事物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模式,是与词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ESP翻译中,若对原文表达某个概念的词语理解不当,就会因概念不准确而导致错误发生,主要表现在概念偷换(Change of Concept)、概念歧义(Concept Ambiguity)等方面。如下例:

Until recently there's been little need for Malaysian firms to extend their presence into overseas markets.

例句中的presence是一个抽象名词,原义为“在场,出席”,如果就此理解为“在场,出席”显然不符合语境,是概念偷换。我们借助上下文中的公司海外市场可以将其准确地理解为“开拓的业务”。

The converter consists of two adiabatic reactors in series, of similar design but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句中design的概念有两种,即“设计”和“结构”。如果将design的概念理解为“设计”,根据形式逻辑,并列的概念必须相互排斥,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因为“设计”不可能包含“尺寸”,故原文中design的概念应该理解为“结构”。此例为概念歧义。

如上所述,只有恰当地运用形式逻辑并充分地进行逻辑分析,方能透彻理解ESP原文,减少或避免由此导致的相关错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概念的等值。可见,逻辑分析对提高译文质量,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2.2.2 逻辑判断与歧义规避

逻辑判断是对事物情况进行断定的思维模式,可对ESP语篇翻译产生直接制约,在ESP翻译过程中,在理解阶段判断好原文的逻辑关系,可有效避免因判断错误而产生汉语译文发生逻辑错误的现象,如词的判断错误、结构的判断错误和内在关系的判断产生歧义等。

1.词的判断错误

词的判断错误往往表现在把原文中指同一事物或表示同一含义的不同的词判定为不同的事物或理解为不同的含义,并将其翻译为不同的词义。ESP语篇中为了避免重复、啰唆,同一个句子中一般不重复一个词。这时需要判断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原文中不同的词正确理解为同一事物。

A seed consists of an embryo, a supply of food and one or more seeds coats surrounding the young plant and its food supply.

表面看来,句中the young plant 应该是指“幼苗”。但仔细推敲,由于seed包含an embryo、a supply of food和one or more seeds coats,而seeds coats是在the young plant和food supply之外的。由此可以做出判断:此句中the young plant和embryo指的应该是同一事物,即胚,而不应该是“种子”或“幼苗”。

2.结构的判断错误

结构的判断是指对ESP原文复杂的句型和结构的把握,句型和结构把握不准可能会对原文产生错误的理解。

Such activities as investigating the strength and uses of materials, extending the example of the work of the applied scientist or technologist.

假如没有注意到 such...as...的搭配关系及由 as 引出的 3 个并列的现在分词(investigating、extending和developing)短语共同做activities的定语,就可能误以为extending和developing引导的现在分词短语做the strength and use of materials的定语,从而对原文产生误解。

3.内在关系的判断产生歧义

ESP文体的逻辑性也表现在文章的内在逻辑上——句与句之间的承接、因果等关系,故在进行ESP翻译时,不仅要读懂原文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原文的内在逻辑,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理解上下文的关系。一般而言,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通过理解连接词来掌握,但在许多情况下,要正确理解和翻译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还需把握上下文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合理运用相关逻辑知识。

Motion is infinite in variety, and the study of certain simple types of motion constitutes the science of mechanics.

一般说来,and很容易理解为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汉语中的“和、同”等。但实际上,根据上下文的内在逻辑联系,原文中and表示的应该是转折关系。下例中的or是同样的道理,这是与基本语法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利用逻辑思维才能解决问题。在阅读原文时,要善于运用逻辑判断和推理来准确识别和捕捉ESP文章中隐含的逻辑关系。

Geothermal energy, or energy from within the earth,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逻辑思维还有助于对其他歧义结构的正确理解与选择。英语语法结构不甚严密,结构歧义现象很普遍。在很多情况下,要正确理解和翻译结构歧义句,仅靠语法分析是行不通的,还需要运用形式逻辑规律。正如著名的语言学家 F.R.帕马在《语义学》中所指出的:“逻辑能够解决语法不能解决的难题和结构歧义问题。”

To give any rational rules or methods f or the design of drill jigs would be almost impossible.

因该例存在结构歧义,致使句子的内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句中 for the design of drill jigs既可以理解为修饰any rational rules or methods,也可理解为限制 methods。根据形式逻辑,相互并列的概念应是属于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任何合理的准则”和“钻模设计的方法”显然不是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故不能是并列关系。由此可知,for the design of drill jigs应理解为限制any rational rules or methods的定语。

Inorganic chemistry is linked closely to geology, mineralogy, and metallurgy;organic chemistry to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and biology in general.

该例同样存在因结构歧义而导致句内关系错综的情况。句中的短语in general可以理解为整个句子的状语,也可看成 biology 的定语。根据形式逻辑规律,凡是并列的概念都相互排斥、相互不包含,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生物学(biology)不可能包含与其相并列的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故in general应该是biology的定语,修饰biology。biology in general意即“普通生物学”,正好可以与生理学(physiology)、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并列。

Like the vapor, all the carbon dioxide that gets into the air does not stay here.Carbon dioxide is continually entering the air as a result of burning and breathing, but it is also continually leaving the air by uniting with the rain, the ocean, rocks.

根据传统语法观点,all...not可以理解为部分否定,即“并不全部”;运用逻辑分析,不难发现这种理解违背了矛盾律,属于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应该将其理解为完全否定,即“并不”。

2.2.3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Inference)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已知的判断(根据)推论出另一个判断(推论或结论)的思维过程。推理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ESP翻译理解原文的过程中,若对用于推理的已知进行判断时,理解或推理过程本身发生问题,那么依此做出的推论也肯定不严谨或不正确。在ESP翻译理解原文的过程中,若对推理的已知进行判断发生错误,那么由此根据推出的结论,就会曲解原文的意思,甚至无中生有,在原本没有推理的文章中强行找根据和推论,理解成根据不成立的推理。

These remarkable strands of glass-each thinner than a human hair, yet stronger ; length for length, than steel-were designed to carry the vast amounts of data that can be transmitted via a relatively new form of light-tightly focused laser beams.

本句中,yet stronger(玻璃丝比钢硬)并不是能够传播激光束的根据,仅仅是陈述这些玻璃丝的特性,所以不能推论得出“因为比钢还要硬,所以这些玻璃丝可以通过一种比较新型的光束——调试聚集的激光束”的结论。推论都是根据一定条件即充分条件得出的,如果丢掉了一些条件(必要条件),只剩下部分条件,那么得出的推论就不完整,因为那些剩下的部分条件也只是得出推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上文涉及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指在ESP语篇翻译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大脑加工两个过程,即对英文原文的理解与逻辑分析。将原文的意思用准确的汉语表达出来也有一个逻辑参与的过程,即汉语的逻辑问题。ESP 语篇专业术语多,逻辑性强,语言准确、规范,因此,要做好翻译工作,不但要具有扎实的英语、汉语基本功,还要具有较好的逻辑基础,这样才能使译文准确恰当、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习惯。

2.2.4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的影响

作为翻译的一种类型,ESP翻译也是一种不同语言的转换活动,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如上文所述,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了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注重悟性和主体意识,偏向于形象、整体、主体、曲式、顺向思维;而西方人则注重理性和客体意识,偏向于抽象、个体、客体、线式、逆向思维。在语言形式上表现为汉语少用连词,多用主句,少被动语态句,行文求全面,多重复,词句求平衡与对称;而英语则强调结构上的严谨,多长句和复杂句,多连词、介词等。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势必影响和制约ESP翻译,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的虚与实

中西方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反映在语言形式上,主要体现为英语和汉语中动词、名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不同。ESP语篇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因而显得虚、静和抽象;而汉语缺乏英语中抽象表达的手段,词语没有形态变化,多用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在ESP翻译过程中,对词语概念虚实的把握理解与合理转化尤为重要。

The price-list of our goods is available upon request. 译文: 如若 需要 ,可提供货物的价目单。

2.语态的偏好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注重主体意识,强调主观感受,倾向诉诸直觉,以主体为本,不拘泥于形式,往往容易忽略对客观现实进行符合逻辑的形式表现,汉语常以有生命的名词做主语,句子的语态呈隐含式。而西方人则注重客体意识,以客体为本,强调形式,突出客观性,英语句子的主语既可以是有生命的名词,也可以是无生命的名词,主动与被动两个范畴始终泾渭分明。在ESP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主动与被动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性与重要性,以避免因无法正确表现语态变化而造成误译。

Electrons closer to the nucleus are held more tightly than those in the outer orbits.

译文: 靠近原子核的电子比外层轨道上的电子 结合得紧

例句译文主语不变,属于典型的主谓结构,主语仍沿用英语被动句的主语,后面依旧采用原句的相应动词。ESP中常常有这样的句子,原文惯用被动表达,而在汉语语篇中却最好能依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转换成主动语态。对ESP中这种类型的句子,应适当地进行相应的句式变换,以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3.句式的选择

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是意合语言,中英句法结构的差异,导致两种文字的行文风格大相径庭。作为形合语言,英语偏好显形衔接,重视逻辑关系,句子主要通过一系列介词、关系词、连接词等引导,主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而汉语重意合,轻逻辑,靠语义贯通,少用连词,短句颇多。在ESP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长句、难句及句间的衔接手段和方式的翻译,要尽可能采用符合中文习惯的短句并且少用连词。

The loads a structure is subjected to are divided into dead loads, which include the weights of all the parts of the structure, and live loads, which are due to the weights of people, movable equipment, etc.

译文: 建筑物受到的荷载可分为静载与活载两类。静载 包括该建筑物各部分的重量; 活载 则是 人及可移动设备等的重量引起的荷载。

例句中的英文原文层次分明,意义清晰,dead loads与 live loads后分别附属了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而汉语显然不习惯用这么长的前置定语来修饰名词,所以要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做出一定调整,将两个定语从句分别翻译成一个句子。

4.重心位置的差异

中西螺旋式与直线式思维对句子的重心分布影响明显,英语句子属于开门见山式的重心前置,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点明主题;而汉语则大多重心后置,即时间、原因等次要信息往往都分布在句子的前半部分,而将重要信息置于句末。在ESP翻译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这种差异,积极调整语义信息重心位置,以符合地道汉语的表达习惯。

The technical possibility could well exist , therefore, of nationwide integrated transmission network of high capacity, controlled by computers, inter-connected globally by satellite and cable, providing speedy and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译文: 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容量通信网络,由计算机进行控制,通过卫星和海底电缆在全球从事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 这种可能性从技术上来讲是完全存在的。

该例的重心为the technical possibility could well exist,后文是就建立通信网络可能性的具体手段对主题做了补充说明。汉语译文则先从交代次要信息入手,逐步得出结论,属于典型的螺旋式思维特征。

以上从汉语和英语概念虚实、主被动语态的选择、句式的偏好及句子重心分布的异同几个方面概述了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对ESP翻译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充分理解和驾驭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纵观全局,有利于在ESP翻译中避免母语思维模式的负面干扰,并在遵循中国人思维习惯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英语内容,避免“翻译腔”,使译文地道、自然、流畅。 c+0d5EdsG2lyeiyhoM0OA3QlIjeoA0+65Y9bc83aRAZPdgI9YReGyVg0eiFMtR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