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结语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80后”作家登上文坛已逾二十年。在他们初期的创作中,由于作家本人生活经验的匮乏与写作技巧的青涩,加之网络与传媒的影响,在市场需求和商业化包装之下,他们的创作受到的批评较多。在市场经济与网络传媒技术不断繁荣发展的当下,“文学可以成为消费品,但文学也可以成为作家的生存方式、精神家园和终极理想,两者的差异仅在于人的一念之间”。 随着作家生活阅历的丰富和写作经验的积累,“80后”作家群体内部也产生了分化,已经有一部分作家的创作呈现回归主流文学的意向,摆脱此前“80后”文学等同青春文学的标签,他们关注当下社会现实,用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写作视角书写同代人的情感史与精神史。除此之外,面对当下“80后”作家创作状况,“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尊重文学作品的、有合理评定标准的、有一定公信力的市场导向和制度”, 也是研究者和作家需要共同思考的话题。

“80后”作家创作向现实的转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蔡东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创作为整个“80后”文学的多样性奉献了一己之力,为我们解读当代人的精神困境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但蔡东的创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早期创作中人物形象具有重复性和相似性的特征;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不够突出鲜明,尽管作品中塑造了诸多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但更多像是一类群像,而不是独特的“这一个”。作家花了大量笔墨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但是其独特的性格在日常化的叙事中被消磨了。不仅仅是蔡东,在其他“80后”作家的创作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问题。在他们的笔下,细节成为日常生活叙事的描写重心,为了极力再现生活的细节,往往忽视对故事情节、结构的设置,这样会对故事发展的流畅度造成阻碍。如何处理细节和整个故事发展走向、个体情感体验与宏大时代背景的关系,也是作家们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事实上,中国“80后”作家群体是一个年轻有活力、并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写作群体,我们期待“80后”作家继续思考,深入挖掘社会大背景下人的多重困境,为我们带来令人过目不忘的、典型的、能够代表当下这个时代人复杂心灵的角色和作品。21世纪的中国在巨变中,当代城市在迅速生长中,城市新移民在不断熔铸自我,作为新世纪中国新城市移民生活的观察者、思考者和书写者,蔡东在创作中进行着自我蝶变,不断思考和探索着新的审美理念与路径。我们有理由相信并期待她的新作,因为“蔡东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可以期待的文学新力量,而且她是如此健康”。 ZFS42ajuLYwAphOqvQT1ppIm4CuMCfjCbiaTSQfzOb+ssyiUhTY3zUt/N9Uk5L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