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洗炼之美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洗炼就像是从矿石中提炼、萃取金银。秉持一颗超越世俗的心去创作,坚持高洁的操守,摒弃种种杂质。

一潭碧水寂静无波,清澈到仿佛空无一物,映现出无限春光;用磨镜药处理古老的铜镜后,镜中的神采格外明晰,焕然一新。创作者高洁素朴,自然能拥有纯真的创作心态。

仰观满天星辰,歌唱隐士高人。活泼泼的流水,好似创作者正在进行的“洗炼”创作,皎洁的明月勾起我们对前世今生的喟叹。

为什么是“洗炼”,而不是“洗练”?“练”,指的是把生丝煮熟,使之柔软洁白的过程。“炼”,在“洗炼”四言诗开篇就已交代,这是一个“如矿出金”的过程,需要先磨碎淘洗矿石,再用水银“咬金”。所谓咬金是一种物理还原法,利用水银能和黄金溶解的特点,将黄金与矿砂分离,之后火烧剧毒的水银,从而提炼出纯金。

至于“如铅出银”,说的是由于铅、银生成的地质条件相似,所以常见的是含银方铅矿。先秦古籍《管子》里就有“上有铅者,其下有银”的记载。此外在炼银的过程中也会加入铅,以此实现银的富集,之后再用灰吹法提纯。

用“超心冶炼”,结果是“绝爱缁磷”。缁是黑,磷是薄,缁磷连用,指的是杂质,引申为操守不坚贞。这一句的争议在于人们对“绝爱”的理解。“绝爱缁磷”是毅然斩断爱怜的情丝,还是喜欢到爱屋及乌?有人说,只要心超凡脱俗了,不美也会变美,因此连缁磷这样的杂质看上去也会很可爱。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坚持摒弃杂质、斩断情丝的观点。

那么如此一番洗炼,得到的是怎样一种美呢?我想从“静、净、柔”这三个关键字展开解说。

静:空潭泻春,静水流深

所谓静,也就是“洗炼”四言诗中描述的“空潭泻春”。一潭碧水寂静无波,清澈到仿佛空无一物的程度,从中折射映现出无限春光。

空潭何以不起波澜?因其深。如李白《赠汪伦》所说“桃花潭水深千尺”;如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最深处超过一千六百米。

空潭何以有如无物?因其清。如李白《清溪行》所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如被誉为“西伯利亚蓝眼睛”的贝加尔湖,平均湖水透明度四十米。

深与清,成就洗炼之美的第一重特质,静。

怎样用深与清洗炼出静?答案就在四言诗中:“体素储洁,乘月返真。”像仙人一样洁净无垢,乘着月光返归自然,如此便可达到洗炼之静。

谁能做得到?我想起一位奇人逸士,元代大画家倪瓒。

倪瓒号云林,多才多艺。他家境优渥,建有清閟阁,专门用来收藏文献典籍和书法名画。在这座私人图书馆兼美术馆中,倪瓒沉浸于“超心炼冶”的修为。

他研习书法,写的字古淡天真,是元代顶级书法家。他吟咏诗词,作为元代顶级诗人,留下许多迷人的诗句:“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 “深竹每容驯鹿卧,青山时与道人行。” “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 ……

最了不起的,是他用极疏淡的笔墨,营造出一水两岸式的构图,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全新面貌。无论是北京故宫的《秋亭嘉树图》、台北故宫的《容膝斋图》,还是上海博物馆的《渔庄秋霁图》,这类经典的“云林图式”都是一水两岸。前岸坡石堆垒,几株高树挺拔,对岸汀渚迂回,远方山丘层叠。

《秋亭嘉树图》 元 倪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让人击节叹赏的是,倪瓒不画流水波纹,完全靠两岸的笔墨线条围合出中间的“空”,以此形成观看者对于水何其深、何其清的想象。虽无一笔着墨波浪,却尽得空潭泻春之感。每次看倪瓒不费一笔、不着一墨“画”出的水,都让我生出静水流深之叹,又不免想到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在《萨迦格言》里写下的名篇:

知识浅薄的人很骄傲,

学者却谦逊而有礼貌;

溪水经常哗哗响,

大海从来不喧嚣。

相较空水,倪瓒画作中更奇特的地方是空亭。他往往在前岸画一个小亭子,但永远都是“亭下不逢人” ,空空荡荡。都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他是空亭不逢人,但闻逸事多。

有关倪瓒的逸事大多和洁癖有关。他的洁癖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出了名。每回洗手洗脸,要“易水数十次”。童子荷担挑水,两桶水一前一后,他只肯用前面的一桶水泡茶喝。他会安排人反复刷洗院子里栽种的梧桐树,因而此后七百年间,在中国画创作中形成了一个著名的题材,就叫“云林洗桐”。从明清直到当代,众多画家乐此不疲地再现这个主题。

当然,倪瓒的“体素储洁”并不局限于洁癖,更在其品行高洁。他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关心民生疾苦。虽是江南首富出身,但批评苛政猛于虎,看得到“民生惴惴疮痍甚” 。他不慕强权,不阿附权贵,你很难想象下面这阕《折桂令》出自他的手笔: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何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空水,空亭,空空如也天地间。由此可以推论倪瓒是一个“体素储洁”的艺术家。从品行到创作,一以贯之的高洁、对人世间的大悲悯,都体现了他的清与深。反映在作品上,便是一水两岸式的“静水流深”。因而,我认为倪瓒是洗炼之美第一重特质——静的绝佳代表。

净:古镜照神,洗净铅华

所谓净,也就是“洗炼”四言诗中描述的“古镜照神”。一些评论家读到“古镜”,马上联想锈蚀斑驳,进而推断这面老旧的镜子已经朦朦胧胧,不能把人照得毫发尽现,于是全赖想象力来“照神”。

我不这样看。

试问古镜的材质是什么?不论《二十四品》的作者是谁,在他所生活的时代里用的都是三千年间材质不变的铜镜。那么古老的铜镜如何才能照神?唐朝诗人贾岛说:“新诗不觉千回咏,古镜曾经几度磨。” 怎样磨?晚明高僧憨山德清传下语录:“持咒观心,如磨镜药。尘垢若除,此亦不着。” 这就牵涉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讨论的“磨镜药”。

简单说,磨镜药就是“玄锡”。古人用它来对铜镜表面进行防锈和反光处理。铜镜未磨前,就像刘禹锡说的“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磨好后,便似白居易那般“一与清光对,方知白发多” 了。总之,如陆游所讲“磨镜欲其明” ,是这个过程希望达到的效果。

古镜利用磨镜药“洗炼”后,应该是明晰、洁净、焕然一新的,这样的古镜所照出的神采也是纤毫毕现的。这就是洗炼之美的第二重特质:净。

接下来,我要把黄山视为一面古镜,把倪瓒当作磨镜药,帮助古镜洗净铅华的,是一位幽人。这位幽人俗家姓名江韬,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他参加过抗清运动,失败后于三十八岁出家为僧,法名弘仁,号渐江。

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创始人。在中国绘画史上,和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并称为清初四僧。他是安徽歙县人,得地利之便,以黄山作为自己最主要的创作对象。所以我才会说黄山是弘仁手中的那面古镜。

为何又要说倪瓒是磨镜药呢?因为在绘画风格上,弘仁对三百年前的倪瓒情有独钟,“岁岁焚香供作师” 。可贵的是,他对倪瓒的学习,不是陷于一水两岸的云林图式无法自拔,而是像炼矿工人咬金、灰吹般,从荒凉寂寞的江南水乡里把倪瓒天真疏淡的笔墨线条,成功地提炼出来,进而用于对黄山的描写中。

无论是去天津、上海看《松溪石壁图》《黄海松石图》,还是在北京故宫欣赏《西岩松雪图》,站在弘仁笔下的黄山前,时间都仿佛被冻住,停滞下来。你能感觉到他的每一笔都不疾不徐从容写来,没有太多的点染皴擦,画面空灵而充实,传递出隽永纯净的气息。难怪大众更熟悉的画家石涛曾说弘仁“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

《松溪石壁图》 清 弘仁 天津博物馆藏

弘仁以黄山为古镜,以倪瓒为磨镜药,照出洗炼之美的第二重特质——净的神采。

柔: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所谓柔,不是没有内涵风骨的柔媚,而是蕴蓄刚强的绕指柔。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想和你分享桂林山水的风景。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绘画表现的风景,逐渐从中原向南方推进。这和经济中心的南移有着密切的关系。且让我们随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南行,去看广西桂林一带的风景。1983 年,桂林文物部门在独秀峰清理出一方此前未曾发现的摩崖石刻,南宋诗人王正功的七律《嘉泰改元桂林大比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日用故事行宴享之礼作是诗劝为之驾》因此重见天日:

桂林山水甲天下,

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

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

万里鹍鹏竚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

诸君端是斗之南。

由此我们方才知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始于南宋,但这片风景真正进入艺术家们的法眼,恐怕还得等到二十世纪的抗战期间。巴金说一片绿色的七星岩是“最安全的避难所” ,丰子恺曾“独秀峰前谈艺术,七星岩下躲飞机” ……那时的桂林是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西南以至全国的精神食粮,三分之二由此供应也没有问题”

我之所以要在此举桂林的例子,还基于地理学上的认识。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所谓喀斯特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产物。这种地貌发展到极致,如云南的石林,更夸张的是刀锋剑尖状石林。那密集矗立的风景,以马来西亚的姆鲁山国家公园和马达加斯加的琼基·德·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为代表。

仔细观察这些若刀剑刺天的石林,你就会了解什么叫石漠化现象。喀斯特地区的地表土壤很薄,平均不足十厘米。因此一旦植被破坏,就会出现类似荒漠戈壁的生态退化现象,而且自然修复十分困难。两广云贵川等省区雨水丰沛,可其中石漠化严重的喀斯特地区,地表存不住雨水,百姓喝水竟然都成了难题。从 2016 年 4 月到2017 年 9 月,中国政府开展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工作,结果显示石漠化扩展趋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

上面这段文字读来或许不美,但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后,我们回头再看桂林山水,便能认识到覆盖于峰林表面的一层薄薄绿色,最是可贵。她柔美秀丽,柔嫩到甚至吹弹可破,可一旦失去,露出的即为钢刀铁剑般的狰狞。

所以当我面对桂林山水时,总感佩大自然的“超心炼冶”。历千百年,才在石灰岩的地表采炼出等价金银的土壤,又历千百年,方萌发出郁郁葱葱的绿色。这既是洗炼之美的第三重特质——百炼钢化成的绕指之柔,又提醒着所有在桂林山水间流连的朋友,莫忘“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不是吗?今晚的桂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喀斯特峰林下,“月涌大江流” 。漓江,或静水流深,或清净活泼。这不正是在年年望相似的明月映照下,几世前身洗炼出的柔美吗?

寻宝小贴士

倪瓒相关遗迹: 倪瓒是“元四家”之一,他的代表性书画作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处都有收藏。1374 年(明洪武七年),倪瓒前往江阴,借住在姻亲邹氏家中。当年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疾,于是前往好友名医夏颧家就医。结果在夏家重病不起,于当年十一月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倪瓒最初安葬于江阴,后来迁回无锡芙蓉山麓的祖坟。倪瓒墓位于如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的东北塘镇,1993 年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 年当地依托此墓兴建开放了倪瓒纪念馆。

弘仁相关遗迹: 弘仁号渐江,和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并称“清初四画僧”。他是新安画派创始人,代表作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处都有收藏。1664 年初,弘仁病逝于安徽歙县的五明寺,享年五十五岁。他的墓葬位于歙县县城附近的西干山,当地称为“渐江墓”,1986 年被列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桂林山水: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桂林,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2014 年,广西桂林及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广西环江,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二期项目,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在抗战期间,桂林是大后方的文化中心,由戏剧家欧阳予倩主持兴建的广西省立艺术馆,被誉为抗日大后方“第一个伟大的戏剧建筑物”。2019 年,位于桂林市秀峰区解放西路的“广西省立艺术馆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建有国际机场,也开通高铁,游客前往十分便利。 7thmv+elhtHmJ+9HTfb/iKqgEltVOQE1xncf3/2ZmKQ6f0WYSCBVyfrUqEBj4WU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