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

故宫,意思是过去的宫殿。

中国历史悠久,经历过无数次王朝鼎革,也就有了无数座过去的宫殿,因此“故宫”这个词,不是今天才有。《汉书》里写:“公卿白议封禅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故宫”这个概念,至少在汉代就有了。

“故宫”的意象,也在唐诗宋词里出出入入,像唐代刘禹锡曾在《踏歌词》里写道:“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宋代蔡襄的《经钱塘故宫》中写道:“废苑芜城裹故宫,行人苑外问秋风。当时歌舞何年尽,此意古今无处穷。”

中国的王朝史里,夹杂着一部浩瀚的宫殿史,只不过宫殿一如王朝,都有着各自的命运与劫数,保留到今天仍完整如初的,只有这一座明清紫禁城。

午门东雁翅楼

李少白 / 摄影

也就是说,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我们今天将其统称为故宫。那么,在明清时期,这座宫殿为什么又叫“紫禁城”呢?

首先要知道紫禁城是为皇帝提供的办公和日常生活的场所,因此这里成为平民的禁区,这一点,通过“禁”字得到了表达。同时,它是为了彰显帝王的权力,这一点,通过“紫”字得到了表达。紫,就是紫微星垣,是世界的中央,是天的意志。

除了宫殿建筑中那些与天有关的装饰与摆设(比如石雕和彩绘中的飞龙、太和殿前两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太和殿台基周围那上千只螭 首)之外,宫殿的轮廓与颜色,都突出了天的存在。在明成祖朱棣眼里,北京紫禁城,是依托上天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它是人世间的紫微星垣,是整个天下的中心。

太和殿台基上的螭首

李少白 / 摄影

站在紫禁城巨大的庭院里,除了为眼前的建筑感到震撼,头顶上的苍穹也让人动容。它是那么浩大、沉静、一尘不染,在天的深处,必定有神灵住在那里。这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天上人,就是神,在古人的观念中神是住在人们旁边、却能主宰人类命运的邻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帝是“靠天吃饭”的。皇帝自己从不掩饰这一点,所以圣旨的开头总是说“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意思是皇帝是秉承上天的意志来运作、统治人间,皇帝说的话,也都是执行着上天的安排。

门上映出的太和殿

李少白 / 摄影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恰如其分地传递了古代帝王的意志。而到了今天,皇帝已经不复存在了,平民也可以比较自由地到这里参观,因此,“紫禁城”更常被称作“故宫”。 h0aENT0SWr7cv7x/PZhIjT/QSwdISn8DklT7TteqSEZX1FyF0QUk+AKTS97SmZ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