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欣赏《洛神赋图》?

实际上,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谜。

首先是它的时间之谜。这幅画卷的传本甚多,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均藏有摹本。有学者认为这三件后世摹本皆出自宋代,其中故宫本被推定时间最早,大概应在北宋末期;甚至有人推定故宫本为徽宗宫廷之作,辽宁本则为南宋时期的作品。

《洛神赋图》卷(局部),东晋,顾恺之(宋摹)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其次是它的作者之谜。《洛神赋图》是否有一个原始母本,且这母本是否出自顾恺之,学者意见亦不相同。研究顾恺之的专家杨新先生认为:“《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两件作品与顾恺之根本无关。” 韦正先生则认为:“《洛神赋图》的数种藏本中的人物形象都很相似,又表明它们应当有一个共同的母本,或者其中之一就是母本。后世临摹原作时,妄加大量改动的情况应不存在。”

《洛神赋图》卷(局部),东晋,顾恺之(宋摹)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些略有争议的谜团,还是重新回到画卷本身,首先来看看《洛神赋图》里到底画了些什么。

在《洛神赋图》的手卷里,我们看到的是山峦起伏,道路远长;看到的是人在山水间的奔走困顿,在爱情幻觉里的瞬间闪光。《洛神赋图》里容纳了山水、植物、舟车、人物,是一部风格唯美、气势恢宏的大片。

《洛神赋图》卷(局部),东晋,顾恺之(宋摹)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面对《洛神赋图》,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顾恺之行笔的速度。画面上所有能够体现流动的物质,比如旗帜、裙带、衣褶的丝织感,河流的液体感,还有神骏奔跑的速度感,都依托于线条的飞动来表现。

知识小贴士:

我们今天看到的手卷,通常被装裱成一个包含着历代题跋的复杂结构,按前后(从右至左)顺序,手卷的构成部分大致是:天头、引首、隔水、副隔水、画心(即绘画作品)、隔水、副隔水、拖尾等。

可以说,顾恺之就是线的艺术家,即使是很难表现的人物身体上的衣纹变化也难不住他,相反,给了他施展的天地。他将线的魅力发挥得出神入化,游刃有余—人物衣纹一律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如春云浮空,如春水行地。他将洛神“凌波微步”的身姿仪态、“进止难期”的矛盾心情,都描摹得细致入微。

除此之外,这幅绢本的手卷,高度(纵)只有27.1 厘米,长度(横)却有572.8 厘米,可以说是超级宽银幕。在西方绘画中,几乎找不出如此极端的长宽比例。而《洛神赋图》还不算长,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用一匹整绢画成,横幅达1191.5 厘米,也就是近12米。从南宋开始,一般的手卷纵幅都将近30厘米,横幅有的却能达到20米以上。

这卷《洛神赋图》,引首“妙入毫颠”四个大字,后又有长题,而且是两段,一段写于“丙午新正”,一段写于“辛酉小春”,都出自乾隆的亲笔。

《洛神赋图》卷(引首),清,爱新觉罗·弘历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一幅手卷,在中国绝非一件孤立、封闭的创作,而是一个吸纳了历朝历代的艺术家“集体创作”的综合性艺术品,一个没有终结的“跨界艺术展”(至少跨了绘画、书法、文学、篆刻、文物鉴定诸界),一个开放的体系,如山容万物,如海纳百川。就像《洛神赋图》卷,拖尾上除了裱有乾隆跋文三段,还有元代赵孟頫手抄《洛神赋》全文,元代李衎、虞集,明代沈度、吴宽诗跋等,以及乾隆朝和珅、梁国治、董诰等题跋,更有各种收藏印章在画幅间繁殖生长。

假若你握着一件手卷,你还会发现一个秘密—手卷中的画面,不仅可以移动,让人物和事物随着右手的收卷而进入“逝去的时间中”,还可以停下来,让画面定格,甚至可以反向运转,将画面倒回去,重新审视那些“消逝”的影像。就像我们观看视频时,随时可以回放,让精彩的瞬间不断重复,如此得以永恒。 jzW0HH+QzsOo9ihgShqrinZ/f1xNCJ9kZECHcQmRM9cdqZS6EPuOOA7WS19cUFq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