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洛神赋图》和《洛神赋》有什么关系?

前面一节说过,《洛神赋图》是根据《洛神赋》改编的绘画手卷。作品的大概内容讲述的是曹植被曹丕赶出京城,前往鄄 城途中,日暮途穷之际,恍恍惚惚之间,在洛河边遇见洛神并坠入爱河的梦幻之旅。

曹植《洛神赋》是一篇以“伤逝”为主题的作品。在中国文学中,“伤逝”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或许,只有“逝去”才是“永恒”的。说什么长相厮守,说什么基业永久,其实都是自己骗自己罢了。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但在中国古人眼里,这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因为所有的生存,都将归于毁灭。所以,一切都是暂时的,如春花秋月,如朝菌蟪蛄 ……因此诗人杜甫才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一花、一鸟,都牵动人心;王羲之写《兰亭集序》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感伤;曹雪芹参透了这世间的奥秘,于是在《红楼梦》里贾元春归省庆元宵的繁华热闹背后是“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无限凄凉。

知识小贴士:

洛神,又名宓妃,传说乃伏羲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故名洛神。一说曹植写《洛神赋》是为追悼他曾经爱过,但后来嫁给曹丕的甄皇后,但这一说法缺乏根据。

《洛神赋》里那场华美的相遇,同样化为“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巨大伤感。那份美,那份爱,都不过是黄昏时分的回光返照,行将在夜色里消融,在风中飘散。连生命都是短暂的—曹植以一篇长长的《洛神赋》祭献逝者,连他自己,也终将死去。

《洛神赋图》卷,东晋,顾恺之(宋摹)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在我看来,《洛神赋》是一篇孤独之书,也是一篇死亡之书。

但对于《洛神赋图》而言,由于展放和收拢卷轴的过程可逆,时间于是变得可逆,犹如一只沙漏,可以正放,也可以倒放。

仔细观察《洛神赋图》,我们会发现在画卷的起始部分,曹植面向左,在画卷的结尾部分,曹植则面向右,似乎已经对这样一个可逆过程给予了暗示与默许。假若我们将画卷从右向左展放,那么离别就变成了抵达,而原来的初相遇,就变成了最后的告别。

中国古人书写和观看的顺序都是从右向左,但我相信顾恺之在《洛神赋图》里预留了反向观看(从左向右)的可能性,使得《洛神赋图》正看反看都顺理成章。正正反反,反反正正,反正是一回事。或者说,《洛神赋图》本身就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一如大地上的地平线,终就是始,始也是终。

这就是文学作品和古代绘画之间千丝万缕又不尽相同的联系。 F/2oTxI1zYKSktForzxIQMKVlK/XTcB5F5j+DOghvypduRCeoxbAMJ+2kYUZhr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