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古代早期绘画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找得出画家名字的绘画,大抵上都采取了“横卷”的形式。

这或许与中国人观看世界的方式有关。中国人的目光,是属于农业文明的目光,是站在大地上的目光,所以中国人看到的世界,必然是水平的、横向展开的,所看到的事物,都局限在自己的周围。

我们将这种横向展开的视角称为“平视视角”,换种说法就是“人间视角”。这种视角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因为古代的中国人向来不以“上帝视角”全知全能地、居高临下地看世界。天地辽阔,山高水长,其实都有人间的温度。万物都很远,又都很近,远和近,都是感觉中的、心理上的,而不是物理的、透视的。

知识小贴士:

关于“卷”,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有这样的定义:“裱成横长的样式,放在桌上边卷边看的叫作‘卷’。”而竖长的挂轴、条屏,大约到北宋时代才渐渐流行。

纵观中国古典建筑、书法、绘画,无不侧重于在“水平”方向上发展。

中国古典建筑从不追求在垂直高度上的攀升,而注重水平幅度的伸展。这或许与木材这种原料在修筑房屋时有高度的限制有关,更多却是文化上的主动选择。即中国人的居住,应该是田园的、紧紧依傍大地的;离开土地,中国人就会产生一种不稳定感。当下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不仅造成了人与大地的隔离,也造成了人与人的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有违中国人的精神传统和文化伦理。

关于书法,蒋勋在《美的沉思》中说:“写过隶书的人大概都有一个感觉,当执笔写那个横向的波磔时,笔尖从右往左逆入,往下一按,再往上提笔造成‘蚕头’,逐渐收笔,以中锋平出构成中段,再渐渐转笔下力,到与左边蚕头相平衡的部位,又渐渐收笔成尖扬之势,造成‘雁尾’。这条过程极复杂而细微的水平线,其实只是‘一’,如果我们要完成一个‘平’的感觉,何不用尺来画呢?事实上,这条线,在视觉上并不是平的,它不是物理世界的‘平’,而是在努力完成一种平,那种在各种偏离中努力维持的‘平’是心理上真正的‘平’,也才是艺术的‘平’,而不是科学的‘平’。”

中国古代绘画在成为个人创作之初,也正是以横卷的形式,体现中国人的“地平线思维”。

地平线,就是大地上永不消失的那一条线,是我们无法脱离的世界。所以,我们的美术史,就从一条线开始。

中国古代绘画,工具是毛笔,生产出来的自然是线。中国画与中国书法一样,都是线的艺术(因此赵孟頫说:“书画本来同。”),不似西方油画,工具是刷子,生产出来的是色块,是涂面,是光影。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原本是一幅人物画,画的是汉魏之际文学家曹植《洛神赋》的内容,是一幅根据文学经典改编的绘画手卷。但即使画的是人的传奇,这幅画卷依然是在大地上展开,与山水脱不开干系。所以人物画,也仰仗地平线视角。只不过在晋画中,人大于山,不似宋元绘画,人只是藏在山水间的一个小点。

知识小贴士:

除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外,画人的古代名画还有他的《斫琴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仕智图》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卷、周昉《挥扇仕女图》卷,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等,以上皆藏于故宫博物院。

也就是说,在中国,绘画史是从画人开始的。画人,则是从线条开始。古代书画研究专家余辉先生把画家的线条功力视作“该图成为不朽之作的关键”。在他看来,“作者用硬毫中锋做游丝描,化作人物、走兽和山川、林木的生命。画家的线描十分匀细工致”,并认为“这是早期人物画线描的基本特点”。 7mVB6qcIux8xAEF5+Nyfv80wHEHAqUqCHQNLtcQxXvoPwxIKcElG+Xl30PAPaSL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